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与第一次进荣国府境遇差别其实挺大的:第一次进荣国府她是揣着小心谨慎,低眉顺眼奉承一切人,以求得贾府的一点救济;第二次进荣府则大不相同,简直成了大受欢迎的"明星"。
荣府上上下下,大小丫鬟也好,小姐少奶奶也罢,都尊称她一声"姥姥"。她受到所有人的瞩目,她参加了两次宴会,还逛了大观园,甚至还喝醉睡倒在宝玉的床上。最重要的是还收获了颇为丰厚的报酬,走的时候有专门的马车送,马车上装着荣府老太太以及凤姐、鸳鸯、平儿送她的各样东西,而且还有王夫人送她的一百两银子,让她回去置几亩地或者做个小买卖,以后就不用再投亲靠友了。
你认为刘姥姥获得这一切仅仅是靠好运气吗?也有人说刘姥姥是靠丑化自己以讨得荣府上下人的欢心,从而获得了丰厚的报酬。果真如此吗?我们还是通过细读原文来得出答案。
01
人生最难得的是"投缘"二字,其实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都很投缘。
第一次是投了两个人的缘,一个是周瑞家的,第二个是王熙凤。
周瑞家的是想要在刘姥姥面前显摆一下自己的体面与能力,因此跑上跑下沟通,才使刘姥姥进了荣国府的大门,见了凤姐这个真主。王熙凤原本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对下人也十分苛刻,但她就刚好在刘姥姥这发了一点善心,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
因此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府虽然低眉顺眼奉承讨好人,但她的运气还不错,投了周瑞家的和王熙凤的缘,总算是顺利求到了救济。
第二次也是投了两个人的缘,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老太太。
第二次次进荣府要比第一次容易得多,毕竟来过一次了,刘姥姥有经验了,与周瑞家的、平儿也有了交情了。毕竟这次也不是来求救济的,而是知恩图报给荣府送东西的,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背着那么沉的一大袋子瓜果蔬菜来,谁会忍心把她拒之门外呢?
第二次进荣府的刘姥姥是爽朗的、舒展的。按说,荣府不缺她这点东西,荣府有自己的田庄,新鲜的瓜果蔬菜源源不断地供应着,但这是她的一份心意。正像她自己说的,"这是头起摘下来的尖儿,没敢卖,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也算是我们的一份穷心。"
很明显,王熙凤也感受到了刘姥姥这份知恩图报的穷心意,所以在周瑞家的悄悄回王熙凤刘姥姥要家去了,怕晚了出不了城时,王熙凤就说:"大远的,难为她抗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这一次王熙凤似乎比上次更加怜贫恤老,她原本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但是却与刘姥姥结了善缘。
也因为王熙凤此刻刚好在老太太身边,被老太太听见了,便问谁是刘姥姥,问明白了便说:"我刚好想找一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这可不是又投了老太太的缘。
02
刘姥姥为什么能投老太太的缘?贾母这个富贵老太太她缺什么?
作为这个家族中最核心、辈分最高的人,她似乎什么都不缺,儿孙绕膝,满屋子珠围翠绕,有一群裹纱罗的美人丫鬟伺候着,闷了听个戏儿,和孙子、孙女、孙媳们说说笑笑。
她看似什么都不缺,她这里总是热热闹闹的,也不缺人说说笑笑,但是说白了她依然是一个寂寞的老人。因为她身边就没有一个和她年龄差不多的人,有些话也只有到了她这个年纪的人才会懂,因此她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说话,因此刘姥姥就投了她的缘。
贾母见了刘姥姥就说了只有老人们之间才说的话:"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贾母的话里充分体现着对刘姥姥的尊重,贾母原本就是怜贫恤老的人,如今见了刘姥姥更像是见了朋友一样。
刘姥姥大概也因为体会到了贾母对她的尊重,拿她当个人儿,所以她并没有当初见王熙凤时的紧张,显得很会说话:
"我们生来是受苦的,老太太是生来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也没人做了。"
这话里虽然包含着对贾母的奉承,让贾母听了开心,但更多的是她的本色表达,说出的也是生活的真相。也透露出她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她就是生来受苦的人,因此她安于这样的苦日子。可是就是生活再苦,也得过下去啊,她并不为这苦日子悲愤,反而在这苦日子里磨练出顽强的生命力。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硬朗,还能干得动庄稼活,其实这不也是让贾母羡慕的一种福分吗?人老了还求什么?最渴求的不正是身体健康吗?
贾母笑道:"我才听凤哥儿说,你带来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摘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里的好吃。"
贾母也是久经世情历练的老人,很会说话,话里不仅仅有对刘姥姥的尊重,更有对刘姥姥价值的认可,有贾母这样说话,刘姥姥更能放得开了:
"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
依然是本色表达,字字句句都是实情,她并没有刻意去奉承与讨好,但这话的确是让所有在场的人都爱听。为什么?因为刘姥姥的存在让她们每一位都增加了幸福感。她们天天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地吃着,都吃腻了,甚至体会不到享有这些美味的幸福感,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吃不起鱼肉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她们看着刘姥姥,大概连饭都会吃得更香。
03
王熙凤见贾母高兴,也忙溜须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吧,把你们那里的新鲜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
不得不说,王熙凤真的很会体察老太太的心意,她所说的正是老太太心里想的。但是老太太却说:"凤丫头别拿她取笑,她是乡屯里的人,老实,哪里搁得住你打趣她。"说着又命人抓果子给板儿吃。
老太太对待刘姥姥和板儿的态度,其实就是整个荣府对待刘姥姥和板儿的态度。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之所以能够如此舒展,表现得那么豁达开朗、幽默诙谐、灵活机变和荣府人对她的态度密不可分,上下人等都尊重她,拿她当个人看,这是放得开的前提。
刘姥姥很快就把准了老太太的脉,知道如何说话行事了。吃了茶她便把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益发得了趣味。
晚饭时贾母又将自己的菜拣了几样,命人送过去给刘姥姥吃 。凤姐便知道刘姥姥合了老太太的心了,吃了饭便又大发过来。鸳鸯让老婆子带刘姥姥去洗了澡,挑了两件自己的衣服给刘姥姥换上。然后过来坐在老太太的榻前,又搜寻些话来说。
这时宝玉以及姐妹们都围在这里听,他们竟然觉得比那说书先生说的还好听,连王夫人都听住了。
接下来刘姥姥又说了哪些故事?为什么她说的事儿让上上下下的人都爱听,比说书先生说的还好听?
然后刘姥姥还有哪些精彩表演?她为什么能逗得人满场皆笑?她是刻意讨好还是本色表演?我们下篇继续分享。
(码字不易,今天两个孩子放假,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写了。只有早晨五点钟爬起来写一个多小时,一天时间要照顾孩子,带孩子学习,下午要带他们去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