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 周四 天气:阴有小雨
今天晚饭后,尽管外面飘着蒙蒙细雨,我们仨还是一人一把伞出了门,在小区周围行走了一圈。
事出有因,待我长发及腰,不,待我速速讲来。
三月份学校开始上网课之后,要求每天运动打卡,据说和体育成绩挂钩。打卡形式是在钉钉上传运动照片。结果第一天,女儿就对我们说:来,摆拍摆拍。我十分诧异:在单位摆拍就罢了,怎么回到家,孩子竟然也要求摆拍!而且她是怎么学会摆拍的呢?
我于是问她:你怎么会知道“摆拍”的?你看见过还是被摆拍过?她呵呵一笑,理直气壮地、觉得我很可笑似的回答说:不是都这样吗?都这样!然后她在床上做了几个仰卧起坐,用慢动作把仰卧起坐分解开,以方便我拍照。
我竟然按她的吩咐稀里糊涂就照做了!拍了几张之后选了一张角度好又清晰的照片上传了,瞬间完成了打卡任务。就这样,摆拍打卡拉开了长达两个月的序幕!
有时在床上或者瑜伽垫上做仰卧起坐或者平板支撑,有时站着用器械(甚至我还借过同事的健身辅助器械)做动作,有时在楼顶平台上伸展或者压腿,有时在小区广场上使用运动器械做动作。五花八门的动作,基本没重复过。有时我想如果把这些照片做个合辑保存着,等将来看看疫情期间花样摆拍的自己也挺搞笑的吧。
我也时不时浏览其他同学的打卡记录。现在的高中生都不怎么喜欢拍照,尤其是这种打卡照。所以我发现同学们的运动照片要么只露出胳膊腿或者背影,要么就把脸部打马赛克或者弄个表情遮盖上,还有只传行动轨迹或者Keep运动截图的,哈哈,也是五花八门,雾里看花。我相信,这里面一定有真正运动的,也一定有和我家一样摆拍的。
后来钉钉打卡就成了我的事,她常常想不起来。我一旦想起来,就赶紧叫一声“打卡啦”,她磨叽磨叽才换上运动系衣服进行摆拍,我拍照上传,有时为了让她多动一会儿,我会故意以“还没拍好”为理由多拍一会儿。偶尔,我也干过“你不运动我就不打卡”的决绝之事,但绝大多数都屈从于“摆拍”。
如此相安无事。
这两周我暂时到另一个办公室帮工。前几天在闲谈中和一个年轻同事说起此事,他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摆拍呢?运动运动多好啊!”
我解释了一通,哎呀,你不知道,她整天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晚上做不完的作业,作业都要计入学分,还要练琴,如果再运动,就会睡得更晚。总之就是没时间啊。有点时间也是看手机,和同学聊天,她自己也不愿意运动,整天宅在家里。
同事仍是不能理解:那你们就拉着她去运动啊。其实孩子很会揣摩家长的心理,作业永远是写不完的。养成摆拍习惯,对孩子影响也不好。你们就待着她去运动!
我一想也是啊,为什么我们被孩子带偏了呢?为什么我们心甘情愿地充当了摆拍的帮凶呢?为什么没有抓住这个歪歪理的时机引导她祛除“假大空”的魔咒而更近地触摸“真善美”呢?为什么我们明明觉得形式主义不好却自觉成为它的维护者和执行者呢?
我不住地叩问自己。
其实不就是一个字吗:懒!一来,我和老公有个致命弱点,就是都不爱运动,我们家始终没啥运动氛围,女儿自然“遗传”和继承了这个“光荣传统”,所以一直是懒得动的一家三口;二来,说服女儿去运动自然要费一番口舌,因为要拍照上传我们还要陪同自然要花时间,而我们白天上班就挺忙活的了,晚上家务除外,总想歇歇放松一下或者干点自己的事,感觉没有时间精力再去较真打卡的事了,自然就乐得摆拍,省时省力,多么符合经济原理,何乐而不为呢?
哪里是什么形式主义害死人,明明是懒害死人嘛!懒得运动,懒得较真,既懒得与摆拍较真,懒得与形式主义较真,又懒得与孩子较真,懒得与孩子的成长较真。到底哪个更重要,是学分,还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难道要让“摆拍”成为她从此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吗,难道要让她认为“摆拍”是理所应当、见怪不怪、无伤大雅的“潜规则”吗?
社会的所谓“潜规则”之所以盛行,是不是就是这样来的呢?都说它不好,可是因为它短暂有效,你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就自觉成了维护者和执行者,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于是,醒悟过来的我,我决定较真一次。打卡的初衷是促进孩子们活动运动走动,如果我觉得这是形式主义,或者我的孩子没有运动,那我就不打卡,如果我想打卡,还想让孩子运动,那就真的去运动!
这个周的周一晚上,我说八点半必须下楼去行走,否则就不打卡。未料到女儿竟然比较爽快地答应了。老公也“添油加醋”地劝说女儿:你妈妈最讨厌作假了,你就别让她再作假了。但女儿因提交一个作业耽搁了,我和老公换好衣服后硬是等了她半个小时,才终于一起下了楼。
周二晚上我和老公出去有事,回来时有点晚了。我还是坚持叫她下楼。她虽然发出“都九点半了还去?”的疑问,但还是下了楼。我们仨在附近走了一圈,边走边聊天,看那些这么晚才关店的人多么辛苦。女儿说,其实这样走走挺好的,触景生情,让我想起了姥姥家。
周三晚上我因为改一份工作上的材料过于专注,忘记了时间,再加上有点累,忘记了出门去行走,所以就真的没有打卡。
于是,(经过这漫长的叙述),终于来到了周四晚上。尽管下雨,也要坚持行走。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雨中漫步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