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和“懂得越多越畏首畏尾”之间的矛盾,他认为,年轻人会在很多东西都不太了解的时候蛮勇敢的,然后当了解了很多,或者是有些经历的时候反而又不那么勇敢了。按理说应该了解的越,心里更自信才对吧,对很多东西掌控力度、方向把控的更好,应该更有信心才对啊。这是否意味着越活越倒退?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两种逻辑,被朋友主观放在了一起,所以感觉矛盾。初生牛犊不怕虎,光脚不怕穿鞋的,强调的是勇敢拼搏;懂得越多越敬畏,指的是知羞耻,知深浅,知不易,不轻易允诺、承担、下手。所以指向不同,重点不同,落脚点不同,因此逻辑不同,不在一个层面,不能对立去看。
我们不能肤浅认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无知者无畏”,恰好是他们不太完整的认知更容易聚焦,思路简单,道路也简单,容易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态度相对乐观,外加试错成本低,执行力自然强。知道越多,考虑越周全,貌似前怕狼后怕虎,其实是知利害,会取舍,知道有些可为有些不可为,不是不想争,而是权衡各方利弊后的深思熟虑。
我们也不能武断认为二者有高下之分。因为它们是不同阶段的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已,各有优缺点。考虑越少,抓住的矛盾越正确,执行越果断,成功越快。但如果经验不足,判断失误,执行时更易出错或走不长远,所以还应该考虑成功率及长远。世界是平衡的,也是复杂的,就简单问题而言,肯定“无畏者”走的更远。
经验越丰富,考虑越复杂,有时确实会阻碍行动,因为他们的目光兴趣点转移了,不在执行上,而在执行之上。通俗来讲,他们要么已经对常规执行不感兴趣了,试图用新方法新路径新技术解决老问题,要么更注重问题之外的战略格局、相互影响,长远发展,对具体执行没了兴趣,更倾向于运筹帷幄之中,成为管理者、脑力劳动者、操盘者,执行交给水平稍低的人去做。这时貌似优柔寡断,成功率却相对较高,持续性或模式创新更好,因为同样问题的出路方向更多,只是选择了更合理、更周全的一个罢了。
这里需要注意几种情境:一是复杂开放问题和简单封闭问题处理模式的区别;二是个人视角和社会视角对问题处理方式的影响。其实简单问题经验丰富与否不重要,执行力差距不大,问题是水平高了容易懒惰,不想处理简单事件。复杂问题的分析如上,抓住主要矛盾,贯彻执行就容易成功。我们的疑问在于经验、考虑的多真的会阻碍行动吗?如果阻碍,阻碍机制如何发生的,吃透这点,可以提高效率。当然,社会各种因素角力的复杂事件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因为很多东西超出个人能力,这种情况下鲁莽行事肯定不可取。
我们简单谈谈在不牵扯更多社会影响因素的情境下(不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单指个人能力周延的情况下(个人视角解决个人问题)经验对个人的影响。比如读一本书,写一篇文,做一件事儿,这时经验和知识具有两面性:一、有效经验和知识积淀能加速行动。清晰有效的知识经验能直击主要矛盾,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二、混乱的知识和和外在经验会阻碍行动。一般优柔寡断是无法衡量各种要素利害,千头万绪中理不出重点,或把注意力放在事件之外的影响因素或意义价值、格局战略,归根结底是不自信。
我们也可以用注意力来解释上述现象,道理来讲,知识经验丰富的过来人更能聚焦才对,他们依托经验,一针见血,直击病灶,这才是常态。想的越多越不敢行动,主要原因肯定是没理出清晰可信的主要矛盾线,前怕狼后怕虎,总感觉不满足,不是最优化,其实是高水平的高要求。这时,考虑问题越多,注意力越分散,越难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点。考虑问题全面是优点,问题是散乱的思维无法聚焦,多方因素的博弈难以自信,凡事出现病态式优柔寡断的过来人,要么懒了,要么状态下降了,要么思维层次下降了。
只有极少数的优柔寡断是正面的。比如,举棋不定一般指衡量各种利害关系,复杂系统中的多方博弈中,寻找最优路径时,应该慎重考虑。另一种情况是敬畏,知道越多感觉越肤浅,研究越深越敬畏,这时重新审视事件本身,在更高层次理解领悟探索。这两种情况的“痛苦”说明这个人在进步,从莽汉愣头青式的执行派,变成全面认知平衡各方的社会人,这时候有担当、知深浅、敬畏谨慎,不轻易许诺、执行,目的是追求完美。
我一个朋友创业几年,就是类似情况,他执行力很强,创业四五年后开始反思,感觉类似项目很简单,但重新来一遍一点意义没有,所以考虑的重点放在格局,模式,管理等问题,很少去做具体执行问题了,而是把事情的意义,模式,走向放在优先级。这并不意味着他执行力不强了,而是考虑问题和做事方法不同了,已经脱离了具体执行,在思维方式、境界、层次、动机上有了分别,从关注具体事到一系列事,但在某些方面的执行同样是犀利的,比如把“思维先行”当行动,比如在策略和擅长领域的执行。
又如我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事儿很简单,安排一下就能马上执行。但复杂的人不这样考虑,他们更多关注责任、安排、时间、流程、意义,他们的注意力被打烂了,根本没聚焦在旅行,而是在旅行之外思考,在旅行之内落脚。聚会也类似,年轻人认为一呼百应很正常,简单几个流程就能聚齐人员,但有经验的组织者会考虑前端准备,中端服务,后端反馈,把意义流程、细枝末节安排到位,考虑越多越不敢聚会,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我常说,幼稚的人可以慢慢变成熟,成熟的人很难再回归幼稚。这意味着高层次有经验的人可以用低层次思维和方法形式,高维打低维,应该更有效率。不同阶段、层次、年龄段的人有时候处理问题大同小异,这只能说明某些手段普遍有效,或问题足够简单,经验和积淀只有在复杂情境才有作用,它要么让我们一针见血,要么追求标新立异,要么普遍大同小异,真正的经验应该让我们更轻松,如果不轻松,肯定有些问题,需要自查。
那么,经验欠缺的年轻人能否跨越阶段思维或行动呢?很可惜,并不能,就像我们很早就知道一些大道理,只有真正经历之后才能从背会到体会。年轻人没经验、缺知识、思维有限制,所以行动必然受限。他们只能在有限的经验、知识、视野、层次范围内行事,聚焦几个重要点,很难发散或跳跃,做该阶段应该做的,跨越阶段后的一切才水到渠成,如果贸然跨阶段行事,要么事倍功半,要么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此谓阶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