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不夜城”,从此便以为那就是上海。
55岁的妇女侧躺在老式木板床上,一只手托着昏沉沉的脑袋,一只手握着遥控器,虽然电视里唱着他最爱的周华健,但遥控器还是摇摇欲坠。
撑开厚重的眼皮,模糊的视线瞥到时针刚好停在23点。该睡了。
农村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沿袭古时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不似灯火通明的大城市,早早地就为即将来临的黑夜点起光亮。
夕阳刚一淹没,路灯下的行人便形单影只。只是谁家的“旺财”匍匐在灯影下,守着漫漫长夜的安详。
就在几十公里外的杭州,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烧烤、火锅、麻辣烫。城市的夜晚总是充斥着烤肉的“滋滋”声,和火锅冒出的层层香气。
沉溺在美食中的外地小伙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经过三年的洗礼,小伙摆脱了农村带来的“土气”,渐渐地适应着这个城市的繁忙与时尚。
烧烤店的老板对他已经相当熟悉。毕竟培养一批老顾客也是生意得以维持很重要的法则。太多的人想在这个城市捞一桶金,白天竞争那么激烈,不少人打起了晚上的主意。久而久之,夜宵店从巷头开到了巷尾。
一碗简单的炒饭将两个陌生人“炒熟”。外地小伙还没进门,老板就喊:一碗炒饭,加火腿加辣椒。
正宗的东北大米,新鲜的食材,再加上谁都无法抵抗的老干妈,十块钱的炒饭成了这家店的招牌,温暖着每一个深夜不归人的胃。
缩在24小时便利店门口,口中含糊不清地数着:十一、十二、十三…这是她一天的收获,捡废品将近十八个小时,换得了口袋里满满的一堆硬币。
老人不清楚现在的物价,却恪守着勤俭节约的本分,何况还要给儿子在这个城市买套房,孙子都快十岁了,不能再一家人挤着了。
推着一辆破旧三轮车,24小时便利店成了她每晚算账的宝地。通透的亮光缓解了老年人必备的老花眼,免费的空调凉飕飕的,吹干了一天的汗与疲惫。
偶尔看到店里的食物,她也会毫不吝惜地掏摸口袋,为孙子第二天的零食做准备。她想:能做一点是一点吧。在这个城市生活,儿子不容易啊。
再过25个小时就是9月了,开学第一天,佳佳就要上三年级了。此刻的她,却坚守在收银机器前,帮妈妈扫着一个个付款码。
鸡排十块、橙汁六块、花枝丸八块…十岁的佳佳俨然是一个久经“商场”的老手,面对客人,一点不含糊。
单亲妈妈总是比较累的。三个月前租下了这个店铺,房东是朋友的朋友,简单装修之后,“佳佳鸡排店”便开张了。老板是妈妈,员工是佳佳。四双手操持着一方小小天地,迎来送往。
“佳佳很懂事,让她收钱,我放心的”,妈妈和女儿对视,其中的深意只有她们懂吧。
一对小情侣走过夜宵店,走过鸡排店,向捡废品的老人点了个头。他们刚刚看完电影,离女孩生日结束还有一个小时。
男孩本来是休息的,但单位临时安排任务,提前一个月准备的生日计划完全泡汤。看个电影就当赔罪吧。
冥思苦想一个礼拜的方案又被刷了,甲方不满意,直喊没创意。男孩能怎么办?这是他见过最难办的case,但现在正值他走上“人生巅峰”的第一步,每个环节都要小心翼翼。
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委屈你了,我的女孩。
23点,滴滴司机依然驾驶着私家车奔驰在杭城的大街小巷。
23点,毕业不久的职场小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场应酬。
23点,醉酒的中年男子分不清南北,斜靠在路边的树上。
23点,萧山机场飞往西安的航班已起飞,在天上与德胜高速路上恍恍惚惚的路灯遥相辉映。
23点,你在床上刷着微博纵观天下奇闻异事,我在电脑前面码字述说心头千思万绪。
23点,这个城市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