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师,孩子小,用鼓励效果确实好呀;青春期的孩子,有用吗?”
“有,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每一次,我都会这样坚定地回答。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具体的说是0-6岁这个黄金期,父母用哪一种教育方法都很容易见效,只是长期后果不同而已;因为此时弱小无助的孩子,内外都缺乏力量,虽然会本能说“不”“我要”,但如果成人眼一瞪,脸一沉,厉声一喝“还哭呢,再哭我都不爱你了!”“再淘气,我把你送人了!”“赶紧吃饭,不然你自己回家!”;又或者“宝贝,这次你考第一名的话,妈妈就会给你买你最喜欢的芭比娃娃。”“宝贝,妈妈喜欢听话的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威逼利诱的下,一定会乖乖听话的,前者,害怕妈妈不再爱自己了而屈从,后者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得不去做。
女儿在10岁前,控制、唠叨、吓唬、批评,这些不当的育儿方法我都用过。
因为错误的养育方式,已扎根孩子心里10年,当我一开始“鼓励”女儿时,让我极其挫败!
2018年,她13岁。
清楚的记得,那天上完家长课回来,我兴冲冲的把鼓励树贴在女儿的房间,她从外边回来后问,这是什么?我说,鼓励树,以后,妈妈要给你写鼓励,她用一个嫌弃的“切”,让我心堵。
我把第一张贴上去的那个晚上,脑海中上演各种剧本:
吃饭时,女儿过来给我个拥抱,说“妈妈,我爱你”;
洗脸时,女儿害羞的说“妈妈,谢谢你的鼓励”;
鼓励树前,女儿小脸兴奋,眼里发光,看了又看,读了又读;
……
终于等来了第二天。早上,吃饭时啥也没说,我纳闷:没看见?上午放学,回屋写作业,去学校前除了“妈,拜拜”没有多余的,我想:也许晚上会有反应;睡觉前,我实在憋不住了,主动问“璇,妈妈给你写了一张鼓励,你看没?”“没啊,有什么好看的。”女儿看着书,头也不抬的说。我心凉凉。
“这闺女咋这样呢?”“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样呢?”“这鼓励对青春期的孩子不管用吗?”我充满了疑问和不解,静下心来后,我突然想起,在《正面管教》的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孩子们习惯于成年人惯有的回应。当我们改变回应方式时,孩子们可能会以更糟糕的行为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顿时恍然——改变是一个过程。
我继续捕捉她的正面行为,及时写鼓励贴。“璇,妈妈看到你把自己的衣服叠的很整齐。”“璇,谢谢你帮妈妈刷碗,爱你的妈妈。”“璇,听你语文老师说你的作文写得语言生动,经常被拿来念给全班,你是怎么写出这么好的作文来的呢?”“璇,妈妈相信你可以战胜恐惧,妈妈会陪着你。”“璇,我注意到你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这就是礼貌。爱你的妈妈”……
说真的,每次写完,我总是读好几遍,这样爱的语言,都把我自己感动了,她却心如铁石,不为所动。没有回应的鼓励,太难了,在我坚持了25天后,开始泄气了,内心充斥着不解,委屈,埋怨,生气,不公平,愤怒。
怀着及其复杂的心情,我拨通了导师的电话,抛出了自己的困惑。
“春娜,你去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的一句启发,让我陷入沉思:是啊,人的行为都是奔着目的来的。我鼓励女儿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想了想,我原来是带着有回报的目的在做这件事,我想让孩子感谢我的鼓励,甚至是也反过来鼓励我,我想让孩子因我的鼓励而改变。我把我的目的说给老师。
“可以理解,但是会偏离轨道。鼓励孩子就是纯粹在表达爱,表达欣赏,虽然这样下去,也会如你所愿。”老师温和的说。
是啊,我的目的性太强了,青春期的孩子超级敏感,我们一个眼神,她都能感觉到父母的真正意图。
我原来偏离了轨道,掉进了坑里。
调整自己,继续鼓励,当不带预设,不带回报的去纯粹做这件事后,我发现自己轻松了很多,自然了很多,平和了很多。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划过,三个多月后的一天……
那是个星期天,我和她去楼下超市买东西,女儿和超市老板家女儿是同学,她在挑选,我在和她同学的妈妈说话。
“你看你们家璇儿,多知道学习,还懂事,我们家xx,说一句,顶三句,题不会也不问。我都烦死了,你是咋做的呀?请教请教。”同学妈妈满眼羡慕的说。
我说:“顶嘴呢,说明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咱要多倾听,多看优点,我现在经常给两个孩子写鼓励贴。”
“有用吗?”同学妈妈问。
“有呀,俺妈天天给我写。”
我吃惊的看着她。
“都写啥?”同学妈妈 好奇的问。
“写我主动给别人到招呼,我作文写得好,课堂上主动发言,会整理房间,可多。”
我再次惊愕。
女儿看着我的表情,笑笑。
“璇,你觉得有用吗?”同学妈妈赶紧问。
“有,我不开心的时候,经常读妈妈给我写的鼓励,就有了信心。”
我当时的欣喜真的无法形容,像绽放的玫瑰花!
回家的路上,我迫不及待的说:“璇,谢谢你。”
“谢什么,我说的是真的。”
“我以为你都不会看呢。”
“你写,我就看呀”女儿顽皮的说。
“我会坚持写的,因为爱。”
我和女儿的手扣在了一起……
后记:
改变是一个过程。当孩子心中已经适应了成人的某种养育,即使是错误的方式,一旦父母有所改变,孩子在一开始也会不适应,他会通过剧烈的反应,想让你回到原来他熟悉的样子。他会不断的试探,来确定成人是否真正改变,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运用和善而坚定,孩子就会慢慢调整自己的方式。
爱先需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并不像表面的那样想把我们推开,这个特殊时期,他们自我意识出现质的变化,常常显得很自恋,开始关注自己的外形,但又会夸大自己的缺陷;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独立,自己说了算;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矛盾期,情绪期,特殊时期的他们更需要父母特殊的爱。给予尊重,授权放手,闭住嘴巴,用心聆听,鼓励欣赏,理解相信,确定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