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每读完一本书,我都会想撰写一篇文章,来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每去一处略微诱人之地,我都会用文字记录下来这诱人之地的风情万种。
近些时日,由于工作之缘故,时间便不自的少了许多,虽无法去各地游览一番,但读书之事,并未搁置下来。
新购得的书籍中,我只泛读了几本,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美国作家加.泽文的《岛上书店》一书。
我聊一本书,并不侧重于书中的人物如何,情节如何,而往往只想与他人一起分享些心得体会。至于书中如何,情节如何,我想,还是留待给读者自己去书中体会一番更为稳妥。近代学者谭献有一句话说得甚好:“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所以书中之真情实意,还需读者自己深入书籍当中体会,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跳出书中内容,客观的谈论一番书对于我之作用以及我对于书之心得体会。
《岛上书店》书店的叙述方式比较独特,每一章节的题目,都用一本书籍的名字来命名。既像短篇故事又像长篇小说,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介于两者之间。”
一书一世界,无人是孤岛。
记得《百年孤独》中有这么一句话:“生命中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寂寞来偿还。”那么,人的一生是否就如马尔克斯所说一般,终归于寂寞,是一座华美而无趣的孤岛?
答案很显然不是如此,加.泽文在《岛上书店》曾写过这么一段文字:“没有人会漫无目的的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一书一世界。”其实,加.泽文这一段文字当中就为我们剖析出了大多数人真正孤独的原因所在,有时候孤独往往并不是他人给予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加赋于自己的,希腊神殿中刻有这么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认识你自己。”简简单单的五个大字,却蕴含着极为精深的哲理。我们连自己都不认识,何谈去认识他人?孤独便是因我们不认识自己而来的,因而回到读书这方面来。我们为何而读书?我想是大多数人都无法明了的,是一直苦苦追寻的真理,不说其他群体,单说是令人艳羡的“大学生”这一群体,都无法真正寻得这一问题之答案。
以往我读书不过是不情愿不自觉的敷衍了事,并未真正深入,所以读书效果是显而易见。但近些日子,我却不自觉地由被动的读书变为主动的读书,当我真正深入于那一本本喜爱的书籍中时,我仿佛在与一位位才华横溢的作家进行对话,因而乐趣无穷。也从中明了,原来我并不孤独,以往的孤独感也是自找的,更重新找回了迷路的自己。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这是加.泽文在《岛上书店》上写的一段话,暗示着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不是一座孤岛,通过读书可以去遇见更好的自己。《罗马假日》有一句经典台词:“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我们不妨将它译成我们所熟知的谚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不让自己成为无趣的孤岛,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方法还有旅行。总而言之,我们的灵魂与肉体需有一个在路上。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清醒的自知,勇敢的做出我们的选择,坦然的担当起我们所应担当的责任。
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我曾写过一篇《五味》,来叙述人生中的种种滋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只尝得人生独一味,应是人生五味具尝,方得始终。加.泽文所说的:“长篇小说与短篇故事。”与人生五味便有异曲同工之妙,长篇与短篇总归于“作品集”,而人生“五味”也终归于“一味”。《周易·系辞下》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所以,我们的人生有过五味,书写过短篇故事、长篇小说便已是万般好事。凡事在于过程如何,却不在于结果如何。这便是我对于加.泽文:“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这段文字的鄙俗理解。
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时光匆匆,我们每个人也必然因时而变,因天道有常,这是我们都无法违背的规律。
人生的每一阶段,经历不同,因而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同。这也便是加.泽文所说的:“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够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所以,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大可不必太过于执着,点到为止即可。
我们解读书本的同时,其实也在解读我们自己的人生。对于此理,恩师理解颇深,在此斗胆引用玉言:“青春是诗歌,味道浓冽;中年是辞赋,托物言志;老年是散文,形散神聚;晚年是戏剧,该谢幕了。”
生活不必太过于复杂,简简单单便是好,从容的生活,从容的读书,生活中有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我想这才是作者所要传达于我们的真理。
(近来读些古典文学作品,因而写作措辞颇有掺杂,不当之处,谨请诸位给予指正。完稿于7月17日中山寓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