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好朋友,被我起名叫“神婆”,因为她有个“特异功能”--但凡她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不出三个月就会从门外汉变成小专家,然后在各种饭局中侃侃而谈,为此还结交了不少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
去年她发现自己爱上了摄影,于是开始打电话跟我讨论要买什么样的新机器,一副云里雾里的样子,我心想:你一个理科小白,搞那么专业的镜头你驾驭得了吗?结果过了几个月再见面时,人家抡起大单反,极其熟练地给我们拍照,为了拍好大长腿满足我们的虚荣心,还专门去各种论坛上学习,现在已经有了自己很熟练的逆光小清新风格。
今年年初,她又告诉我,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办公室有大茶海,她去喝了几次,自己也爱上了喝茶,虽然家里小厅小室,支不起大茶海,但也已经买齐了工具,摆出了阵势。我又嘲笑她:你那么忙,哪有时间喝茶啊,买个漂亮的大搪瓷杯子喝两泡得了。
没想到上周,这家伙给我发来一摞书和一张伏案自拍,书全是讲中国茶文化的。她还关注了多个茶道的微信订阅号,每天坐车时翻一翻。昨天我们见面时,她不仅给我订制了“私人品茶”方案,还带了两个谈吐不俗的新面孔给我认识,据说是她“茶圈”里相见恨晚的朋友。
我被她这一出一出的新戏给怔住了。回想自己,业余时间也有不少爱好,可是没一个能说出点门道的,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说摄影吧,也略懂一二,但让我拍出很棒的片子还能修片,我立刻就蔫了;说喝茶吧,我也喝了这么多年,但品茶的功夫还是很欠火候,茶道流程也并不熟练,每每遇到同样爱好的人,没说多少就冷场下来,十分尴尬。
结果,下次自己拍照和喝茶的时候,又凑合过去了。还安慰自己,兴趣爱好嘛,自己享受一下就行了。于是,见到别人学艺精进羡慕到抓狂的是我,自己偷懒找借口凑合了事的也是我。 后来,我还发现了不少深受“略懂”状态之害的人,比如我要招两个懂网络视频的人合作,一大堆人来应征。这个说我很喜欢看视频啊,每天都看,但是让他说出现在流行趋势是什么,包装元素有哪些,某某系列为什么火,直接哑口无言;还有不少妹子说自己喜欢美食,特长是烹饪,但让她发两张自制的菜肴图片过来,就立刻犯难,“我自己不会做啊,我只是经常看看下厨房之类的APP,在微博上看过很多摆盘什么的”。
每到这时,我就深深地意识到,缺乏系统钻研和动脑思考的爱好,会让你丧失很多机会。也许那是开辟另一条职业道路的机会,也许是交到志同道合朋友的机会,也许更是享受爱好带来的深层满足感的机会。
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力超乎我们每个人的想象,决定“你”和“他”之间差别的,无非是宏观之下的思维方式和微观之下每件小事的执行程度。时间起到的是拉长和变形的作用,微小的懒惰和敷衍,被拉长之后就会变形为“贫乏和胆怯”。
最关键的是,这种得过且过、不求甚解的思维方式,还会让你漏掉很多美好的体验。记得有次跟麻宁聊天,她说她最喜欢在旅行的飞机上看书看视频,比如听蒋勋讲《吴哥之美》,“如果去旅行之前,什么功课也不做,吴哥窟对你来说,就是一堆破石头呀”。
也许有不少人认为,凡事用心好学,是件特别累的事情,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地生活才潇洒自在。但我们读书、行路、识人、开阔眼界,皆是源于热爱生活之刚需,探索世界之本能,如若渴望,便尽力付出,不辞辛苦;如若满足,便收手驻足。一切由心自主。
至于别人的鲜花苗圃,是一朵朵种出来的,你去参观一下就离开吧,喜欢的话就自己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