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之死》是田汉上世纪20年代的作品。而如今,北京人艺把这出戏排出,赶在2018年的末尾上映。导演任鸣说“没有规矩的事业是要毁灭的,没有气节的人是会毁灭的……一个行业的规矩是神圣的,一个人的气节是高贵的”规矩和气节两个词构成了《名优之死》的内核。在各行各业都问题频发的2018年,人艺选择复排这戏的目的不难想象。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出戏,在此想讲述一些关于本剧的背景:梨园行当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刘振声把唱戏的“玩意儿”看的比天还大,他认为再“硬的碴子,都挡不住玩意好”,他的弟子刘凤仙师承刘振声的衣钵,在戏剧届崭露头角,却被杨大爷盯上,变得不再专心于磨练技艺,而是醉心于社交名利。整出三幕戏剧以贯穿着师徒二人对待艺术的不同态度,引发彼此关系的变化,最终导致悲剧结局。但在话剧中,师徒两人对待“唱戏”的不同态度,可以用剧中这两句台词表明,凤仙说“我以为唱戏是为了活着”,刘振声说“我活着是为了唱戏”,虽是字义相似的两句话,但艺术标准却全然不同,对当下这个时代从事各行各业来讲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都值得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田汉创作这部戏的时候,中华民族正处于历史存亡之际,所以难免逃不脱时局对人的影响。不过,人艺复排的这出戏,却将焦点集中在,一个合格的手艺人应当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的事业,乃至于如何对待生活。其实无非四个字:规矩与气节。
这正是时下,我们所需要的。也正是人艺一直在坚守的品格。
说实话这出戏也许有很多的可供参考的部分,比如四边形的舞台布景,闫锐老师表演上的戏剧功底,人艺在小细节上的坚守,或是演员的台词走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从无角色大小,只有舞台角色的人艺品质。
但更重要的是,请允许我向人艺表达自己的敬意,那即是,戏剧本来就有悲天悯人之心,更重要的是要担起社会责任。影响社会风气,促进国民品格。而人艺用《名优之死》这出戏,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告诉我们,即使是在这个纷杂的世界上,仍旧有一群人在做着这样一件事,在宣扬着朴素的真理。这就是人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