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第九个双十一再度点燃全民风潮,一个凌晨的狂欢刷出数百亿的新高记录成为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数据收割节。与此同时,围绕这场“游戏”的主力军ㄧㄧ大学生引发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又是一场资本的游戏,大学生终是沦为了数据的竞品”将剁手无数的大学生推上了风口浪尖。喧嚣过后,审慎思之,在这场全民娱乐中,难道大学生是纯粹沦为了拼凑数据的竞品吗?
诚然,双十一披着减价、预售的外衣怠慢而来,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和花式打折深深牵引着人们的心,处于时尚前沿的年轻大学生们更是首当其冲,连连沉醉于海量、精美的服装饰品和精打细算省出的几张人民币中。双十一裹挟着一张张电子订单和金钱姗姗而去。
仔细观之,不难发现,双十一的出现的这场购物狂欢正如一剂生活的催化剂,弥补了大学生精神上的一块创伤。跟风购买的他们并非盲目从众、花钱成瘾,无非是想找一个宣泄情绪的借口。享受着现代社会丰富物质文明的大学生表面光鲜,实际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无形的重压。半社会半象牙塔式的大学生活磨砺着略显稚气的他们,日复一日的乏味生活使得他们心中疲倦,生活中累积起来的种种不顺意之事令他们木讷,久而久之,对于生活的无方向感也让他们时时迷茫,处处无力。整日空空的情绪不知如何发泄,想要喷发的他们急于找到一个精神支柱一解愤懑。
其实,当双十一似一剂强心剂站在十月末端向人们招手时,他们均开始了准备工作。清点需求、理清货单,做好预算;上网淘货,翻看样式和评价,对比销量,确定目标;运算优惠和折扣,揽入购物车。一系列的操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支配他们购买行为的原因固然有着从众、攀比以及宣传等外在因素,究其根源,是大学生自身产生的购买欲和之后获得的成就感。
他们打着“今晚不熄灯、不断网”的口号,更有甚者晒出“双十一”当晚的“血拼”账单,直呼“砸”进去一个月的生活费。这极端的行为引来了四方的争议和批评,令人误以为大学生除了盲目从众,便只会过度消费,为双十一“倾家荡产”者定不在少数。其实,夸张的行为不过是一个口号,一种调侃,一种互联网语言,这那个全民皆狂欢的夜晚里,大学生也用自己的方式狠狠得发泄狂欢,放纵自己,娱乐自己,以排解情绪。醉翁之意不在酒,“今晚不熄灯、不断网”在意的也并非行为本身,而是宣泄之后的快乐。
“砸进去一个月的生活费”莫不也是一种夸张?其实“我”自己省了一个月的钱,就为了双十一“浪”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