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什么?是归程,是藏于心的思念,是历久弥新的牵挂,是风筝放飞时手中的线,是千里游子夜归时的灯。
故乡,一个小小的蜷缩在角落的村庄,一生的故事都比不上一篇山海经传奇。春三月的雨丝风片,洗不去老旧气息,不土,却是旧的,旧的青苔楼壁,旧的遍地黄花,旧的鱼米满仓,旧的晒谷场儿郎。
我曾憎它,那一阵子欢喜北上广,欢喜得疯魔,只想繁华之地会描绘我不羁的芳华,心比天高,只觉是广州的路宽,广州的灯红酒绿,广州的自由气息,嫌弃故乡发自细胞的守旧与土气,入眼所见,风土、文物、人情、习俗,俱是旧了的。可不曾想,哪有那么多地方能够留住你的单独记忆?偌大的城市,你只不过一个迷恋聒噪的孩子,此刻的自己,身在广州,故乡却成了一个梦。尚未走出故乡之前,故乡之于我是须挣脱的枷锁。心底积攒的勇气,都花在远行的经营上,以至于离开时我没敢回头看一眼,仿佛一回首就会变成石头。岁月仓惶,人也仓惶。
身在繁弦急管,物欲横流的大城市里,练就了坚强,却不难会想念故乡,春节人家檐下红通通的春联,清明拜祭时四溅的草光,端午斗龙舟男人手里纷飞的桨……现在,都被风云吹散了去。旧了的,极细小的惬意、欢愉,被记忆描绘得风光无限。故乡特产,哪怕一块甜的糖,一片皱巴巴的菜脯,都成了我与故乡的失散。
正如余老说:“虽然出生之地已到处高楼大厦,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长着的一株株桂树枝叶茂密,它让我闻到了小时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儿时捉迷藏的小伙伴了。”但每到静静思考自己的时候,除感叹时光流逝,深知内心有一块给故乡的心地,那里是旧旧却又熟悉的乡道,那里是会心一笑的乡音,那里是父母的丝丝牵挂,此刻的自己才感受到身上流不走的故乡所赋予的一切。现在无时无刻我不恐惧,慢慢远离故乡的片地,想保留着身上的乡润,那样的时光,当你怀揣着它时,只道是平常,只有将它耗尽之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骤然生动起来。身在繁弦急管,物欲横流的大城市里,练就了坚强,却不难会想念故乡,春节人家檐下红通通的大灯笼,清明拜祭时四溅的草光,端午斗龙舟男人手里纷飞的桨……现在,都被风云吹散了去。旧了的,极细小的惬意、欢愉,被记忆描绘得风光无限。故乡特产,哪怕一块甜的米糖,一片皱巴巴的菜脯,都成了我与故乡的失散。
故乡是心中一片净土,淡定开着花,安静地散发清香,在我们生活中的这个柴米油盐的世界,给我们温暖与安慰。彼时明月皎皎,照耀着村庄。我在夜色中沿着小河行走,见水生起波澜,与银光共上下。柳条沾染上暗色,轻风拂来,颤颤摇曳。河畔人家,有人声传出窗外,或是大笑,或是责骂,便觉得家常。我想,所谓之故乡,也无非如是,让人甘心于老月青山。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乡愁”让我愈加沉重,是梦想让我远离了家乡,是余老却让我走近了故乡,让我明白或许我们很多人和他一样有了交集。虽然他是家国分离的现实,是时局变化,让彼此山海相隔,故乡便是他的精神所寄、肉身难赴。
余光中可以被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头浪子”。先生早年在大学读的是外文系,后留校教授英美文学。先生早年诗歌是现代派的。随着1958年他赴美进修,真正沉浸在现代派的世界中时,他却重新发现认同了中国传统文化。
可正是他的诗句,“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让我感恩青春的远行, 因为远行,才知道故乡的意义;因为故乡的存在,游子才必须还乡。现在的我们缅怀着余老,缅怀着他的赤子之心,缅怀着那份痛而深的乡愁,反观自己,我愈加珍惜那份对故乡的思念,我愈加渴望走近它,每到春节回家我不再去厌烦他的老旧与落后,我愿意静静地走在熟悉的街道,听听迷人的乡音,仿佛那时的自己走进了一个梦,一个没有焦虑却踏实的梦。
面对未来,我可能会重复无数次远走故乡与回归于他,可我却放下自己的心结,这时的自己明白或许外面的远行让我珍惜故乡,外在的繁华让留住那份平静,耳畔响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