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诸葛升
如果把孤独理解成一种常态,那么生命便是一场独自的修行。
01
生命是一场独自的修行,我只是提前看到了故事的结局。
今年寒假回家,姐姐告诉我,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已经结婚了,有的甚至有孩子了,有和我曾经一起念过书的同学,有和我从小亲密无间的发小,甚至还有小我数岁刚刚成年的同村年轻人。
我点点头说,哦。
姐姐看着我,沉默一会说,我觉得你现在越来越冷漠,好像对好多事都不关心一样。
我笑着说,没有啊。其实她不知道,这无关冷漠,就是碰巧一步步走下来,提前看到了故事的结局,习惯了和生命中的各种过客挥手告别。
02
我们不是喜欢孤独,而是很多时候,孤独才是我们的常态。
很多年以前,我也很合群,不擅独处,喜欢呼朋引伴,喜欢热热闹闹。
然后,慢慢长大,从村里的小学到几公里的镇上上学,从镇上的中学到百公里外的县高中,从县里高中到两千公里外的大城市,
一路路走来,肩膀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能说真心话的人却没几个,也越来越习惯独处。
外出求学的游子,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留守的孤寡老人,没有谁喜欢孤独,可是迫于无赖都不得不去面对孤独,适应孤独。
03
努力合群的人最可怜,不合群的人最酷。
叔本华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生命是一场独自的修行,从众很容易,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很多人以为的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化。
在我们身边应该都不乏合群的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逢场作戏,大家明明聊着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却还是努力地迎合着,自己明明不想去聚会,碍于面子,最终还是去了。
放假前,我的一个小学妹和我聊天,她说:“宿舍的人放假前要一起去外面唱歌吃饭聚一聚,我不想去”。
“那你就别去啊。”我说到。
学妹发来一个哭笑的表情说:“还要在一起住好几年,她们都去,我不去,那多不好,她们会孤立我。”
后面我发了一个哭笑的表情,等到晚上的时候,我刷朋友圈,看到了学妹的动态,一张宿舍六人的合影,学妹笑的很别扭,配的文字是:“今天很开心,和小仙女们吃了饭,拍了照,下学期见,笔芯。”
我看完后评论了一句:“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可怜。”
04
我想读这篇文章的人,应该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扰,其实这种行为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行为,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放弃了自己的偏好和想法,和周围趋同,从而减少不合群带来的不适感。
截然不同的是,我认识的另一个姑娘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却又不同的解决办法。
小玉上大学是一个非常特例独行的人,她想考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宿舍的其他女生除了谈恋爱吃火锅就是在宿舍追剧刷微博,她每天坚持去自习室学习,宿舍的其他人都排斥她,也有同学让她尽量合群一些,
但小玉没有丝毫动摇,面对舍友们的冷嘲热讽都是一笑而过。
我问过小玉这样不合群会不会感到孤独?
小玉说;“大多数人因为受不了一个人吃饭,睡觉,玩乐,败给这种所谓的孤独,我觉得我很快乐,不合群让我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05
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经历一段迷茫切落魄的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自我沉淀的关键期,这就意味着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寂寞和孤独。
胡歌,出道十二年,获奖无数,他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有时候,我们常常忽略胡歌风光坦途背后的逆境和坎坷,他的人生比《猎场》里的郑秋冬更加跌宕起伏。2006年,胡歌正在拍摄《射雕英雄传》,却在沪杭高速路上发生车祸,九死一生,副驾驶的女助理兼好友张冕不幸遇难,他的脸部和脖子一共缝合了一百多针,面目全非。在不能演戏的日子里,胡歌把自己扔进书堆,做一个安静的读者,给生命按下暂停键,大胆去挑战话剧,锤炼演技,重归银幕的胡歌以《伪装者》《琅琊榜》斩获金鹰节的双料影帝。
看见胡歌,总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经历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06
我们永远都不会孤独,但我们会一直寂寞,生命是一场独自修行,我们都将会在这场修行中丢失很多重要的东西,我们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喝过的酒,唱过的歌,甚至我们熟悉的人,当我们想起这些的时候,会很心痛,可是我们既然选择了不与这个世界妥协,就要耐得住寂寞。
生命是一场独自的修行,我们永远都不会孤独,但会一直寂寞。
看完欢迎评论,然后点个赞再走好吗?我普通,平凡,敏感,是你们的善意一点点激励着我前进,谢谢你,陌生人,祝你生活喜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