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少舍少得,多舍多得,全舍全得,得而无得,是名真得。
—— 《仁德法语》
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个词汇叫做------减法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拼命往自己身上加东西,比如,车子,房子,金钱,地位,名誉等等。这些加注在自己身上的东西渐渐就变成负累。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与其人生不停地像机器一样奔跑,还不如适当地做做减法。
《断舍离》一书的出现也是在教我们如何从纷繁杂乱的生活中抽身,更甚者,让我们学会“断、舍、离”的人生宗旨,过更简单更极致的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一箱衣服中找不到一件想穿的这种体验。而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形,唯一想到的就是打开淘宝购置新衣服。
但本书的作者山下英子却不这样认为。原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的山下英子,从学习瑜伽的过程中参悟了“断行、舍行和离行”的奥秘。她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工作经验,将“断舍离”的新型整理术推广给了更广大的日本群众,也让他们从中受益。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断舍离”
苏格拉底曾经站在大街上宣称,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经常收拾厨房的人,为了给厨房腾出更多的空间,你可能经常会处理一些不常用的不锈钢餐具。
但奇怪的是,在厨房的抽屉中却留下了满满的便利店盒饭赠送的塑料勺子。究其原因,这些勺子竟是留着给不知何时成行的野餐准备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或那样所谓的“松鼠症”。留着身边好用的物品不用,却把一些貌似有用,却可能永远用不上的垃圾当成宝贝。这不仅使我们无法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也让这种低自尊的生活态度拉低了个人形象。
《断舍离》就是要我们重新考虑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扔掉当下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
学习断舍离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这个东西此时对我是否有用?要在内心时刻牢记,扔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才能过更轻盈的生活。
三种急需“断舍离”的人
弗格斯·奥康奈尔在《极简主义》中提出极简主义的做事理念,就是首先把事情看得简单一点,第二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断舍离,豁达,自在地生活。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发现自己怀揣着放不开,丢不下的执着情绪,或许,我们都需要“断舍离”急救。
1.逃避现实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小时候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的的情形。我还记得有一次啊,和父母吵完架以后,搭了邻居叔叔的车独自一人跑去了外婆家。
其实逃避现实的人也是因为这样,当他或她无法和家庭成员共组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的时候,烦躁苦闷的氛围只能把他们从家里面推的更远。一个没有爱的家,当然就不太能成为我们所期待的那种整洁舒适的小窝了。
2.执着过去型的人
执着过去的人和逃避现实的人正好相反,不仅不想离开这个家,而且总是把这些积攒着回忆的东西长年累月的留下来。从承载着恋爱激情的情书,到读过的书,再到大家开心时一起照的相片等等。
其实这些人只是想抓住过去幸福时光的一点影子,但深想一下,这些物品也确实都没有实用价值了,反而平白无故占据了家里不小的空间。
3.担忧未来型
作者山下英子的母亲在15年前患上惊恐症,那时候医生开了一种特效药十分有用。没想到,在往后的时光里,母亲一直保存着这个药,因为在她的心里, 只要收着药,就等于可以在她发病的时候救她的命。但其实在当下,这种药并不是刚需。
不管有用没用都喜欢囤积东西,被价格战和消费陷阱影响,自觉成为不断剁手的购物者,甚至因为逃避现实,执着过去和担忧未来,把自己原本温馨舒适的小家搞的乌烟瘴气。
生活只是现在的,它不在过去,也不在将来。对于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更应该采取当下的眼光来看待,来猜度。过度逃避,执着,担忧,往往会消耗我们的能量,最终被繁杂的生活,环境淹没。
认识三个整理小方法
说起整理,很多人会觉得这是闲散的家庭妇女所干的事。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很多人工作都忙不过来,想要抽时间打扫整理,更是天方夜谭。而其实,整理也是有方法的,它不需要我们拿出整块的时间,不需要我们花费很大精力,只要掌握技巧,也可以把家庭环境布置圆满。我们来看看有那些小方法为什么的整理工作减负:
第一个小方法,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
很多人一提到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可能都多多少少会感到头痛。
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范围太广不知如何下手,所以作者给我们的提议是,只聚焦于一个场所。即便只是收拾一个小小的抽屉也是可以的。
而且,打扫卫生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拿出大块的时间来,在“断舍离”的观念当中,对于小小的一个地方,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并且搞定它,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满足感了。
当这种满足感越积越多,就足以让你更有动力去把一个小点转移到另一个小点,最终完成扫除这个打怪游戏了。
第二个小方法,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扔东西就是懂得“舍”的开始。但扔东西做起来却并不简单,“舍不得,扔掉可惜,东西有用”等等都成为了开始扔东西的一道道阻碍。
那我们就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下手吧。这种垃圾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最常见的就是那些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了。把垃圾分门别类,然后扔掉,这就是需要我们走出的第一步。
但除了垃圾,我们身边还存在一些别人送给自己的,实在难以割舍的东西。
因此,《断舍离》认为,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
听起来是不是挺有趣的,把这些物品当成是陪伴你一段时间的好朋友,认真对他们表达遗憾和感谢,这样做起来,也会充满仪式感。
第三个小方法,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这个方法叫做三分法,在做三分法之前,我们还必须学会一项本领,“俯瞰”。
比如去参加酒会的时候,你可能自己常常先会大致地看一圈,审视一下全部的菜品,然后在心里盘算,哪些可以作为前菜,哪些作为主菜,而哪些又可以作为甜品了。
而要使用三分法,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从俯瞰所有的物品开始,然后才从这些物品中挑出同类的东西放置一处。经过三分法整理收纳物品以后,我们的取用就会更方便了。
彻底地进行“断舍离”,打造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就像一个人在蒙尘的心灵上进行一次大扫除,自然而然,人也变得清新舒泰了。
当然,通过环境的断舍离,最终达到自我身心的断舍离,这就是断舍离术的最终目标了。它让我们找回当下生活的勇气,获得立即付出行动的坚韧。从物品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享受更自在的人生。
就如张德芬写道,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