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弟子所辑录,正像《论语》是孔子弟子所编写一样。
有说法认为古往今来可以立德立功立业的两个半圣人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近几年来我参佛学儒,受到老师的影响和指引,逐渐认识到阳明心学的入世之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知行合一”,通过断断续续的了解和体悟,也更深刻地理解到了“活在当下”的含义——佛家讲三世因果,把每一个当下活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岂不是串联起了整个因果链?
对于“致良知”,我自己感觉体会还不够,有许多疑惑。通过这一次读《传习录》一定可以为我解惑。目前我对“致良知”的认识就是“人人皆可成圣贤”。人活在世上,需要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正如日本的秋山利辉所著的《匠人精神》中的主旨——为天命而活。可能很多人终生都没有想过要找,有些人在寻找的路上,少数人找到了。。。找到天命所在,怡然地投入进去,也算作“致良知”的一部分吧。当然,行住坐卧,可能都需要那个“良知”吧。
十岁的儿子读完《明朝那些事》,很崇拜王阳明,因为王阳明很会打仗,现在在读《王阳明大传》。《王阳明大传》也是日本人写的。日本明治维新受心学影响很深。
这第一篇讲的是徐爱问先生:《大学》中到底是“亲民”还是“新民”,先生说:
应该是“亲民”,兼具教育和养育之意。
又一篇中:
爱之所问恰是我之疑问,我心能穷天下理乎?先生说,心即理。
我好像理解了一些。就好像婴儿生来就会吃饭、喝水,长大就会走路跑步,是天命赋予的,那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人人都有圣心,如果没有被蒙蔽,自然知道哪是对哪是错。是这个意思吗?
再如做研究做学问,”心即理“不是说自然而然知道那个理,而是说如果有正心正念,会知道求得那个理的方法。
我觉得读了10页,解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