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开办培训机构,抛开教育情怀和教育梦想,更多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而员工到机构更多的是为了获取收入。总之,一个“利”字,决定了机构与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利益此消彼长的关系。然而,利益分配并不是无章可循,机构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实施有效的薪酬设计实现机构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双赢。
本期是我个人专题的最后一期,我就“薪酬”这个让很多校长“借酒浇愁愁更愁”的难题,为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薪酬?
之前有位校长告诉我“薪酬就是花钱买时间”,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太过片面。薪酬应该是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各种形式的福利,包括工资(直接经济报酬)和福利(间接经济报酬)。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提有关薪酬的几个基本概念: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指: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和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报酬。在我们培训机构基本工资一般就是指按月发放的底薪。
2.可变薪酬
可变薪酬是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也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与可变薪酬相关的绩效既可以是员工个人的业绩,也可以是机构中每个部门、乃至整个校区的业绩。由于可变薪酬与绩效有着较直接的联系,因此,可变薪酬对员工有较强的激励性,对于机构绩效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津贴
津贴一般是对员工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利因素的一种补偿。比如,对从事市场宣传工作的员工,提供额外的高温津贴;对于跨校区上课的老师,额外发放的交通津贴,有的机构给老师每天发的餐补也属于津贴。
4.福利与服务
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常见的福利归为以下几类:补充性工资福利、保险福利、退休福利、员工服务福利。比如给员提供额外的商业保险、带薪年假、出国旅游、教职工子女享受免费或低价报班,节假日父母慰问金等。目前福利在整个报酬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员工应聘时也非常看重福利待遇。
5.股权
股票期权主要包括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计划。员工持股计划主要针对机构中的基层员工,而股票期权则主要面向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业务和技术人才。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计划,除了有着长期报酬的属性外,还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的整体利益相连接,此项举措,可以说是使机构发展壮大的重要措施。
综上:
清楚了以上内容以后,我们再来一起聊聊薪酬设计的问题。
二、薪酬设计应满足的几点要求
不论是对机构而言,还是对于员工来说,薪酬设计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决定双方是否合作、合作过程和谐度如何的主要因素。因此薪酬设计容不得半点马虎,一般来说,在薪酬设计时满足以下几点要求,设计出来的薪酬较为合理。
1.对外要有足够的竞争性
员工会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他们会不自觉地将本人的薪酬,与其他机构从事类似工作的员工所获得的薪酬进行对比,从而产生满意感或者失衡感。如果他们感觉自身的薪酬水平低于其他机构,便可能蠢蠢欲动,产生跳槽的动机。因此我们在制定薪酬时,最好不要闭门造车,应该事先对区域内的竞争机构做一做薪酬调查,避免员工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2.对内要有一致性
所谓的内部一致性,就是机构内部不同职位(或者技能)之间的相对价值比较问题。在组织内,员工常常把自己的薪酬,与比自己等级低的职位、等级相同的职位以及等级较高的职位上的人所获得的薪酬进行对比,然后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机构支付给自己的薪酬是否公平合理。内部一致性与否,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晋升愿望、工作岗位轮换倾向以及与其他员工合作时的状态,甚至造成团队不和谐,内耗加剧。
3.可变薪酬要有激励性
将薪酬与员工的个人绩效挂钩,其出发点是实现薪酬的激励性;但是如果组织的绩效薪酬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的话,便会使薪酬的激励性大打折扣。因为既然不论工作表现如何,都会获得同等的薪酬,员工自然会作出不努力的选择,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关于如何实现可变薪酬的激励性,机构可以适当采用绩效加薪以及其他绩效奖金等方式,根据业绩水平的不同支付给员工有差别的绩效薪酬。在后面我会重点分享我们培训机构几个核心岗位的薪酬激励方案。
4.薪酬设计过程要有公平性
有的机构以暗箱操作的方式进行薪酬设计,员工对于薪酬制度的制定过程一无所知,缺乏必要的知情权;有的机构采取薪酬保密制度,要求每个员工对自己的薪酬水平严格保密,也不能打探其他员工的薪酬收入;这两种做法都违背了薪酬设计过程公平性的原则,往往会导致员工对机构的薪酬制度不信任。而公开、透明的薪酬决策制定与执行过程,则容易使员工对机构的薪酬决策产生认同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所以,在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控制和薪酬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5.整体设计要合法
机构的薪酬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劳动法》,《最低工资保障法》。
之前我遇到一家机构的校长一味追求“我的地盘我做主”;强制要求员工无偿加班,恶意拖欠员工工资,还不按照法律规定为员工交纳社会保险,结果引起了劳资纠纷;不惜与员工对簿公堂,到最后输了官司,走了员工,濒临倒闭。
三、薪酬设计的十大误区及解决办法
之前我下校区走访过很多机构,发现很多机构在设计薪酬时经常会陷入以下十大误区,接下来我就每个误区以及建议解决方案为大家做一个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1:同岗同酬
很多学校,给同一岗位或者同一级别的人相同的工资待遇,只因为级别一样,所有薪酬设置都一样,结果全员“吃大锅饭”。同岗同酬看似很公平,实则消磨大家的斗志,导致员工不成长,能人留不住。
有一位校长这样设计咨询部的薪酬,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是否合理?
看得出,这位校长在设计这套薪酬体系时还是花了心血的,但却存在以下致命的问题:
1.管理岗位的职位津贴太低,200元的辛苦费调动不了咨询主管带领团队争创业绩的斗志。
2.B/C/D三名咨询师没有级别差异,基本工资都是1800,堵死了一条晋级通道。
3.对业绩部门来说,平等就等于死亡。平分业绩提成,让优秀员工不服气,让平庸员工坐享其成,势必引发团队内部矛盾,导致能人留不住,员工不成长。
以上三点,不知在读的校长朋友是否也认同呢?那正确的薪酬应当如何设计呢?
我建议解决方案如下:
我们以咨询主管A为例,当月他最终的薪资为:
2500+12w*6%*20%+12w*6%*80%*5/12=5940
这样设计的逻辑是:
提高主管的岗位津贴,充分体现校长对其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设立带队奖金,提升其格局和团队观念并激励其带队争创业绩。
将统一岗位设立不同的级别,打通晋级通道,提高天花板高度,给员工充分的成长空间。
打破“吃大锅饭”的分配形式,奖金分配比例与个人业绩高低挂钩,与团队总业绩挂钩,让员工在竞争的同时又能相互协作。
误区2:避免业务人员高底薪低提成
业务人员靠结果生存,高底薪低提成,员工就容易小富即安。
如果我们给咨询师4000的工资,1%的提成,这是一种很典型的高底薪低提成的薪酬模式,这样会带来什么结果?你招来的就都是羊一样的团队,你会把业务团队变成服务团队,团队没有激情没有动力,就更别谈业绩了。
动力只有通过一种方式才能激发出来,那就是逼迫。就像蹦极,凡是跳下去的都不是主动下去的,都是被推下去的。所以执行力也是逼出来的!
我建议的改善方案:工资是社会公平,激励是内心动力。如果要3000元月薪才能来的员工,直接给他3000元,他也不一定能干好。可以将薪酬方案做一些调整,建立一种逼迫的机制;比如1800元的底薪,再加30%的提成,有生活上的压力,也有暴富的机会,这样业务人员才有爆发的动力。所以业务人员更适合低底薪高提成。
注意:如果利润薄,但客户潜力可以持续开发,可以设置首单高提成,后续追销提成可适当降低,比如入门产品30%提成,后端标准产品5%提成。比如入门课程收费1980,给到市场部小伙伴的提成为300~600元,而后面的追销的会员课程收费9800,提成则只有686元。
误区3:没有PK制
业绩上不去,很多校长第一反应就是提成给的太低。如果我们给员工3%的提成,员工卖不动,校长就把3%的提成涨成5%,结果员工该卖不动的还是卖不动,学校营销成本反而增加了两个点,利润下降两个点。
我自己办学的时候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后面才明白,动力不是提高提成点就能出来的。员工的动力一定是被逼出来的,所以千万不要相信员工自己的动力,一定要引入PK机制,把同等实力的员工放一块,形成敌人似的竞争,激发出团队爆发力。在这里我分享几个我带团队时常用的PK方法。
误区4:没有导入淘汰制
薪酬一定要引入竞争。史玉柱说:“马云教会了我一点,企业里面一定要有狼,狼就是要竞争、要优胜劣汰。”
在提供提成的同时,引入尾淘汰制;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员工开发自己的潜能,激发斗志,开创更高的业绩。如果我们不执行末尾淘汰制,将会滋养出很多平时表现良好,但却不思进取,从来不出结果的“小白兔”;当“小白兔”长大,成了部门主管,就会给学校生一窝“小白兔”。
我建议,学校建立员工的管理《人才资产负债表》,分出资产型员工和负债型员工。
所谓资产型员工,就是不管你发多少工资他都可以为你创造更高的利润;负债型员工,就是每个月发两千工资,但是他创造的价值可能一百都没有。如果不能把负债消灭掉,你的资产就会被侵吞。所以学校必须建立末尾淘汰机制。
一般来讲,学校里会有20%资产型员工,70%的普通员工,10%的负债型员工,我们需要在每季度末淘汰这10%的负债型员工;对于干部,短期可降级、降薪不降职,给1-3 个月的免死金牌。最后我们一定要长期储备人才,把下一级往上一级培养,这样时刻给在职的老员工以竞争压力。
第五大误区:业绩越高提成比例越大
这种提成机制看似能激发员工的销售动力,但问题是到最后学校的利润就越来越薄。
比如某校区咨询部的提成比率为
假设当月咨询部完成业绩25w,提成则为25wX20%=5w。而这25w的业绩,市场人员提成和老师的课时成本共计13w;房租水电,税收及各项运营成本分摊3w;员工基本工资及社保2w;利润2w,执行校长利润提成20%,最后净利润为1.6w,净利润率6.4%。
如果校区有三个合伙人,最后分到手的人均还不到1w。
如此低的净利润率,还没有员工拿的多,最后富了员工,穷了老板,一旦某月出现亏损,合伙人之间势必会爆发矛盾。
改善方案:设定提成区间,阶梯式增长,业绩点越高提成比例越高,但永远是超出部分按本区间的提成比例。这样既可以保证员工的收入又可以让校区的收支得到平衡。也就只需要把上表的统一提成比率该为阶梯提成比率即可。
那同样的25w的业绩,咨询师提成则为
5x1%+5x4%+5x8%+5x12%+5x20%=2.25w。同样,对市场部和执行校长也可设置阶梯提成。这样才能兼顾员工收入和校区利润。
第六大误区:职能团队死工资、低收入
很多培训机构都是销售型导向的团队,业务团队收入普遍偏高,而职能团队(比如财务、行政、人事等岗位)往往是死工资或者是低工资,导致整个职能团队死鱼眼苦瓜脸,工作只求“差不多”就行。
一家学校的实力高低不能只看业绩团队的薪资,发展良好的校区应该是,业绩团队的收入慢慢地趋于稳定,同时职能团队的收入也在稳定增加。职能团队的收入高,说明这个校区的内控能力、服务能力、品牌能力比较强,这是优秀学校的标志。
职能团队虽然不创造业绩,但职能团队却可以创造利润,我们应该有完全不一样的工资理念。
改善方案:按一定比例,从业务部门总业绩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职能部门的总奖金提成基数,按个人考核成绩分配奖金。比如销售部完成25w的业绩,但缺不了行政、财务、人事的相互协调配合。我们可以拿出4w作为奖金提成基数,奖金提成比率也可设置成阶梯提成。这样学校业绩就跟每个人都有关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改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配合。
第七大误区:项目承包制
很多校长为了轻松,为了管理上不操心,就经常会用这个方法,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承包制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可以不操心了,校长只需按比例抽成就行了。但是承包制的弱点是整个团队本质上将不属于你,所以你在管理上、在制度和文化上没有办法统一,所以很容易导致学校危机,在学校里面使用这种模式一定要慎用。
我有个朋友,前年也在校区推行学科承包制,他将舞蹈、美术、口才三个大的培训项目承包给三个能力较强的老师;最后这三个老师各自为战,互相争夺生源,团队内耗严重,最后甚至与校长分庭抗礼。
解决方法是:废除诸侯制,推行郡县制。机制上可以独立,文化上必须独裁。也就是可以适度授权,但一定要严格监督,核心资源必须统一分配,重大决策权必须掌握在校长自己手上。
第八大误区:干部只发管理奖
很多学校习惯团队做大了以后就提拔干部,一般提拔干部都选业绩好的。结果很能干的人就变成了干部,然后发管理奖,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很多学校只发管理奖就会出现问题。
因为只给干部发管理奖,虽然团队干出来的业绩跟干部都有关系,但是最后这个干部自己干业绩、推单的能力和动力就会下降!当干部不做业绩、不接触客户、不下一线的时候,这个团队官僚气就出来了。
比如员工在外面挤公交车、顶着40度的高温做外宣,在外面受客户打击,接受市场最新的变化;可是团队的干部还在吃老本,坐在办公室里面给员工所谓的“指导”,最后员工对领导的信心就会下降,所以成长型的干部就是带动,管人就是带人!所谓带动就是自己先干,员工干不出来的,干部能干出来,员工不懂的,干部能够把他搞明白,要把带动的作用发挥出来。
改善方案:对干部保留管理提成,增加业务开发和项目提成,这样既能保持干部优秀的业务能力,又能避免干部不愿培养人的现象。
第九大误区:怕员工收入太高
这个话大家不会直说,但是事实上很多校长内心里面存在这个潜在的恐惧。员工口袋里钱越多危险就越大,为什么有危险?第一、员工口袋钱多他就会变懒,小富即安;第二、员工如果富有了,可能就会离开去创业。因为教培行业相对来说门槛低,只要在行业里待过,再有点资金就可以进入。
改善方案:
1.股权留人:对于优秀的员工,可以邀请入股,让他们给自己当老板。
2.裂变式创业:提供给员工创业的平台和机会,比如校长可以邀请员工和自己一起合伙开分校,让他们做校区负责人。
第十大误区:偏重“年终”与“年功”
有的校长喜欢把所有的奖励累加到年终,所有的考核也只以年终绩效为准。这样虽然看起来年终奖很丰厚,一时的激励效果也大,但是比较短暂。心理学上有个“跨期偏好”效应,未来的收益因为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它的价值就会被打折扣。比如某位咨询师的当月的奖金为5000元,年终兑现远没有及时兑现的激励效果来得强。
改善方案:除年终奖以外,增加月度奖、季度奖、项目奖,校长不要担心成本会增加,因为所有的奖励都配套有相应的绩效考核。员工能拿到奖金,说明他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切记奖金一定及时兑现并注入一定的仪式感。
以上薪酬设计的十大误区,校长们有没有陷入呢?如果有,不妨按照我的建议做做调整。
好了,关于薪酬设计的上篇内容就分享到此,在下篇我会就培训机构几个核心岗位的薪酬设计,为大家做进一步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