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接受父母,是因为我们接受不了自己。
都说成为父母是一场修行,它让我们在为人父母的路上不断修正自己,为子女负责任。
而原谅父母,亦是一场修行,它能让我们学会抚平心灵的创伤,接受不完美的父母,有勇气与自信面对未来的一切。
01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希望能有个和睦完整的家庭,母亲温柔平和,父亲睿智慈祥,一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风雨同舟。但是,很遗憾,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梦想。
我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我跟着母亲继续生活。
也许是出于弥补的心理,母亲给了我她全部的爱,而我也成了她全部的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是我却感觉自己过的并不幸福。
因为更年期,也因为婚姻不幸,母亲的情绪很不稳定,她可以很宽容,也可以很暴躁,我永远摸不准她的底线在哪,心也从未踏实过。
她生怕我走一点弯路,在生活上给予我全盘的控制,但凡有一点出格,她就横加干涉。
在照顾我的生活上,她尽职尽责,十分辛苦,但是在我的心理成长上,她却极为漠视。我们很少交流,或者说,我们从未有真正的交流过,我说的话,她永远听不懂。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跟她说,我的心情不好,可不可以不要再说了,她立刻说,小孩子有什么心情不好的,语气带着轻蔑和不屑。
当时的我,又急又气,更多的是感到失望与无助。
还有一次,我跟母亲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她像个机关枪一样突突突地数落着我,无休无止,而我也撕心裂肺,据理力争,但是终究没有在气势上胜过她。
我哭着跟她说了很多次不要再说了,但是她完全没有听见,我很难受也很绝望,我甚至想到了一死了之,于是我走到阳台,推开了窗户。
终究,我没有勇气跳下去,但是我至今都记得那一晚我推开窗户所看到的窗外景象和我吹到的凉风。
纵然你给我山珍海味,体贴入微,都不及在我贫瘠的心灵洒下一捧清润的泉水;纵然你爱我浓烈似火,毫无保留,都不及给我一份平静如水的爱来得安心与温暖。
母亲的脸,如影随形,带给我无尽的恐惧与焦虑,同样也给我带来很多性格上的缺陷,诸如不自信,没有安全感,难以做决定和缺乏逻辑的思维能力。
长大后,我很想摆脱掉母亲的控制,我读书、嫁人,远走他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加发现,家是我永远摆脱不掉的羁绊。
即便我走得再远飞得再高,我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在自己身上看到母亲的影子,一刹那间,身上所有的盔甲便土崩瓦解,碎片中的我,依旧是那个留着眼泪渴望获得母亲理解的无助孩童。
我知道,我逃不掉的,除了面对,我别无选择。
02
为了转变现状,我做了很多努力,而其中第一步,就是理解。
逐渐,我了解到,我与母亲所经历的,是迥然不同的人生,她所呈现出的不可一世的固执与自负,所掩饰的正是内心之中难以忘却的伤痛和对于未来的恐惧,她拼尽全力只有一个目的:逃避痛苦。
我的母亲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自幼便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她没有机会念很多书,在上初中时就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文革十年带给人们的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因此在这一辈人的脑中,对于事物的判断,非对即错,很少有中间区域,所以,但凡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而因为错误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会让他们感到十分恐惧。
虽然文革终究结束,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却影响他们一生。
Tomas Plaenkers曾对文革给国人带来的心理创伤进行研究,结果认为:
“文革所造成的集体创伤,使得经历过它的人们怀有极度的不安全感,他们用一种充满担忧的方式生活,怀有巨大的成功压力,执着于努力奋斗,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成功来保护自己,让自己免于无助,更少地受到统治者或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创伤的代际传递”,它指的是上一代的创伤会通过亲子教养被传递到他们后代的身上,呈现出三个特点:
1. 对创伤的过度沉默或者过度分享,这可能会导致过于严苛的教养方式,也可能会否认孩子所经历的挫折,认为这些不值一提。
2. 过度控制,因过于强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忽略下一代的情感需求。
3. 有意识地传递社会规范和信念,将自己因遭受创伤而形成的扭曲信念传递给后代,比如,对于他人的不信任和对于生活的恐惧。
这三个特点,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方式上,进而导致了我们与父母关系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父母或是过于强势,或是过于冷漠,让我们感到痛苦,受到伤害。
即使我们获得再多的社会成就,这种伤害都是横亘在心中的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
“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
03
知名主持人董卿,在谈及她的父亲时总会禁不住落泪。
她感激于父亲对自己的培养,使她能成为一个自律进取、优秀成功的女性,但是童年成长中所受到的严厉家教,也成为她至今无法抚平的伤痛。
她曾说在她的童年,从来没有玩耍的快乐,也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表扬,一直像陀螺一样旋转,每天都要早起、晨跑、劳动、背古诗词,稍有不好就会受到苛责,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
长大后的她,虽然在别人眼中是个无比优秀的人,但是她对于自己从未满意,在各个方面都苛刻地要求自己,十年如一日,从未休息,始终有着一种不安全感。
她成功,但亦痛苦。
被称为台湾“偶像剧女王”陈乔恩以开朗活泼的性格和丰富多变的形象而著称,但实际上,她却是一个有着深深童年阴影的人。
在一次真人秀节目中,她曾公开表露自己从小生活在恐惧中,很害怕自己的母亲,会经常受到父母的责打,宁可去墓地也不愿意回家,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跟母亲说话,整个节目中,她都显得高度紧张,小心翼翼。
而陈妈妈也显得很懊悔,她说自己并不知道,作为妈妈,绝对不会刻意对自己的孩子不好。然而,就算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女儿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了。
在我们父母的身上,既有着他们那个年代经历的所有集体事件的伤痕,有着他们被迫接受的从祖辈身上所传递的负面情感,他们对我们的教育,是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情感创伤。
如果父母有着较强的自我疗愈能力,带给我们的消极情感就会大大削弱,会给予我们更多的自由与快乐。
然而,更多的父母并没有那么幸运,他们的心灵的创伤叠加着生活中种种不幸所带来的伤害与刺激,与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激烈的冲突,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渐行渐远。
如果任其发展,这种因为父母不当的教养而带来的情感创伤也会经由我们,传递到我们的下一代。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是做创伤的“传递者”,还是“终结者”。
04
要想成为创伤的“终结者”,最关键的一件事是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告诉自己,在父母的能力范围之内,他们已经努力做到了最好,他们带给我们的所有伤害,都值得被原谅。
对于子女而言,父母永远是根,这是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是我们今生所有力量的源泉,只有根深根厚,才能枝繁叶茂。
我们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过上更快乐的生活,就要与父母产生更为深刻且和谐的联结。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不会真正的幸福。
既然,父母没有能力给我们想要的关爱,那我们就让自己不断成长,成长到足够强大,用爱去填补他们内心的缺失,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痛。
为了改善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我做了很多努力。
我读了很多书,也上了很多课,有宗教学的,有心理学的,也有传统文化的。渐渐地,我感觉自己的心态调整了很多,首先一个转变就是变得更加接纳自己,能够与自己的一切优缺点共处。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接受父母,是因为我们接受不了自己,我们身上那些被自己所厌恶的缺点,有着父母的影子。
不要去排斥这个影子,你的生命源自于他们,必然有着他们的印记。既然享受了他们给你的优质传承,也自然要接受所谓的不足,而且,要相信自己是有改变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开始更加主动地接纳母亲。记得一次心理学课上,我向老师列举了母亲种种让我难以接受的行为和她所呈现出的压抑焦虑的状态。
老师打断我,说,“我听你在这里说了这么多母亲的不是。她是你的母亲,她所有经历过的痛苦都是真实的,不想让你再受到伤害,你是她的女儿,如果连你都不接受她,听她说话,还有谁会听?”
是啊,如果连我都不接受她,还有谁会接受。于是,我主动向母亲询问起过去的事情,从她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她的辛苦与无奈,对她多了一份谅解与疼爱。
为了让母亲高兴,我还投其所好地给她买音乐会的演出票,鼓励她与朋友一同出游,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逐渐地,母亲脸上的阴霾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心满意足的笑容。
其实,父母是很容易被满足的,即便给她一分的好,她也会看做十分,感受到巨大的喜悦与欢愉。
世间的问题千千万,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家家有,但处理起来,只有一样利器即可,那便是“爱”。
改善与父母的关系,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每个人都能做到,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05
与父母相处,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在这一世,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只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我们。他们爱我们,爱到全心全意,爱到不知所措,爱到倾其所有,爱到失去自我。
他们对我们造成的所有伤害,都是无心之过。没有一位父母,愿意伤害自己的孩子。
要清楚,我们想要的东西,父母或许真的给不了。那些诸如“温柔、体贴、平和、宽容”之类美好的词汇,只能是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希冀,因为,他们就未曾被岁月温柔以待,自然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贫瘠干涸的心田无法滋养出茂盛的田园,他们就像日渐枯萎的花朵,亟需爱的浇灌。
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是一场修行。
它让我们能够抛弃所有的怨与恨,坦然地面对父母,接受来自他们生命的充满力量的传承;
它让我们能够全然的接受自己,不断强大内心,拥有更多的勇气面对未来的路;
它让我们能够时时警醒自己,不断修正自己,带给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幸福且快乐的教育。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成长的孩子。
在我们深陷于父母所犯过错的这些年,父母已经老了,他们没有很多时间等待,需要的是我们把他们当作孩子一样包容与关爱。
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都不要放弃自我成长,只有时刻保持自己成长的步伐,才有将一个个问题解决的机会。
相信每一个困囿在父母关系中的人,都会走出来。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就是自我成长最重要的一步。
「了解自己多一点,可以做自己和身边人的身心灵疗愈师」~~~身心靈平台愿造福更多的家庭
我们的命运与我们所出生的家族无可分割地连在一起。
由衷地接纳和尊敬父母是家庭系统排列疗法的核心所在。
儿女是否尊敬他们的父母,其结果总是会反作用到儿女们自己身上。他们有多么地不接纳父母,就有多么地不接纳自己。他们有多么地不尊重父母,就有多么地看不起自己。
父母是我们的根,父母的身体和精神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紧密相连,只有首先接受父母身上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才有机会得到发展。
对父母的排斥越强烈,对自己的惩罚也就越严厉。
一个人能如果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在他身上就会缺乏某些重要的东西,他会感到空虚和失落。
如果一个儿子拒绝了父亲,就等于压抑了自己身体里的阳性力量,那么他在未来的生存、竞争中会常常缺乏自信,没有力量,事业上很难有所建树。
如果一个女儿拒绝了母亲,就等于压抑了自己身上的阴性力量,那么她在关系方面就会经常受挫,难以和别人建立深刻的情感连结,即使有了家庭,她在情感上很难滋养到她的丈夫和孩子。
如何重新和父母产生爱的连结
接受父母首先要做到“感恩”,发自心底的“感恩”,一种通过父母获得生命这一伟大礼物的感恩。
我们可以体验一下,想象我们跪在爸爸面前,伸开双臂,凝视爸爸,然后说:“爸,谢谢你!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你是我的爸爸,我完完全全接受你为我的爸爸,也将接受因此付出的一切代价,你给我的已经足够,如果我还想要什么,我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
“爸爸,我不再跟你作对了,我不怪你了,我不再跟你作对了,我不再怪你了……”
接着站起身,伸开双臂拥抱爸爸,紧紧地拥抱爸爸。
然后做妈妈的连结,想象我们跪在妈妈面前,伸开双臂,凝视妈妈,满怀深情的对母亲说:我接受真实的你,我接受你的所有,你是我唯一的母亲……
一些人认为,对父母的这种无限制的接受可能会因其父母的个性问题、过失或生理方面的问题给他们带来不利的后果。
家排导师:谁在接受父母方面不挑不捡,最终反倒不会继承父母亲有问题的地方,而更多的是父母那些好的特质。
那些因为害怕继承父母不好特质而拒绝父母的人,越会继承父母那些不好的特质。换句话说,越是讨厌父母、拒绝父母的人,越会变成自己父母的样子。
父母需要儿女无条件的接纳,尤其是年迈的父母。
拒绝父母的最常见形式是“提要求”。其实谁提要求,谁就是在拒绝接受,就是把自己凌驾于父母之上。
无条件的接纳意味着“没有要求”,他们必须放弃对父母的要求。许多人不愿放弃,因此,他们也就很难摆脱父母带给他们的局限。
接受具有一种令人惊奇的力量,这股力量让人“涅槃重生”。
当你在“接受”的时候,你同时也在说:你们(爸妈)已经给了我很多了,足够了。剩余的我自己来吧,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这样的态度让人自尊,自立。
家排导师:这样的接纳中包涵着某种仁慈,这种接纳超越道德,无善恶之分。
在心理治疗中,人们常常只看到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表面。人们常常只看到孩子对父母的的恨意,而并不注意隐藏在更深处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原始之爱”。
由于父亲受到儿子的完全排斥,儿子便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孩子通过对父亲的模仿表达对父亲的爱。
厌即是恋,讨厌就是喜欢,它们是相同能量的不同表达,在恨与鄙视的后面显然还有儿子对父亲的深爱。
无论儿时发生了什么,长大后,孩子也要也百分百地去接受他们的父母,这是为了他们能够去走自己的路。
家排导师:仇恨和报复有很强的束缚力,它会将我们围困在原生家庭的泥沼和诅咒之中,不能自拔。而如果我们原谅谁,谁就会还我们自由。
如果做儿女的向父母保证说在父母将来贫困和年岁大的时候会照顾他们的,那么父母会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
照顾父母的通常是排行最小的那个孩子,因为他所得到的不仅仅来自父母,而且来自哥哥姐姐。
孩子必须照顾父母,这种观念现在的许多孩子根本没有。
已经成年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时,他们马上会感觉到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而父母一看到他们的孩子也总觉得他们仍然是小孩子。
对此解决的办法是告诉父母:“如果你们需要我,我将尽所能照顾你们。”这样孩子便步入成年人的行列。
(文章来自身心一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