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我要是一口气把这四个字写上125遍,能不能算今天的作业呢?
……呵呵,当然不能!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把它填完!
况且这么憋着自己还是有好处的:有些想法,原先只是头脑里模糊的轮廓,在写的过程中渐渐清晰。
比如说从写《妈妈》开始,一是寄托哀思,二是关于家庭关系的一些反思。本应该是唇齿相依的家庭为什么会有互相伤害?亲密关系如此美好,为什么却像金丝猴一样珍稀?
因为有着切肤之痛,又有着对美好家庭关系的向往,我忍不住继续推理下去:是什么阻碍了亲密关系的建设?
我想,是沟通。我见识少,就是依我能观察到的家庭,父母,孩子能做到平等沟通交流的家庭少之又少。最近在读《效率爸爸》。以前读的时候只是羡慕人家家庭生活的丰富有趣。现在重读,有个问题萦绕于怀:这对父母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孩子个个事业有成,做为十二个孩子的父母当然必须保有绝对权威,在学业上也是始终加压,没有松懈,可是孩子却还能自由表达,保持鲜明个性与活力。而且即使有十二个孩子,每个孩子对父母的爱从来也没怀疑过。
还没读完,还没找到答案。但是起码说明,美好的家庭关系并不是海市蜃楼。
但是沟通如此之难。
我感觉我现在还在学习怎么表达我的感受,因为我的父亲一直是这么教育我的:“我说,你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我们的孩子,有强烈时代烙印的独生子女,我们又做得怎样呢?依我的观察,大部分是生活上趋于溺爱,学习大于一切。我们给了他们表达和倾听的空间了么?
真诚的沟通基于尊重,表现在互相的表达和倾听,这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没有教给孩子们。
甚至我自己,也不会。
志趣相投的,自然好亲近,即使是不同意见也容易协商;没有同在的一个层面的,如果还想保持和谐,确实只有隐忍和等待……好辛苦的,真不容易。
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可以有不同,也必然有不同,可是有直面不同的勇气,有沟通解决的渠道。
这更不容易。有时候就不如忍着吧。
所以会有人说“各自过好自已的一生,各自保重,只能做这些。”。
所以还会有人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我却不甘心。
能把这篇读完的,我太感谢你们了,感谢你们倾听我的痴人噫语。
谁能解答我的疑惑呢?
分享鹿先森乐队的单曲《春风十里》http://music.163.com/song/38576323/ (@网易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