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松
原创故事,抄袭必究!
北宋年间,黄州附近的一个小村里住着一叫刘三的年轻人。刘三自幼丧父,与其母相依为命。按理说,如此出身的刘三理当懂事、安稳才是,可刘三却不然。
刘三目中无人,不敬老少,年近20岁却无所事事,整日在附近几个村子溜达,愁坏刘三的娘。
娘亲苦口婆心说尽善言,刘三则不以为然,依旧如此。村中很多人都躲着刘三,担心他借钱蹭饭吃。
有一日,刘三的娘命他去隔壁村买把锄头,刘三很不情愿。后来一琢磨反正也是瞎溜达,去就去吧!
刘三临近午时离开家,去了隔壁村。
他找到王铁匠家,付了钱后拿着锄头就往回走。行至村头一棵大树下时,就听几位老者津津有味谈论着什么。刘三凑过身去听了起来。
“北山上的那只狐狸,我也见过一次。那毛发真的锃亮无比啊!”一个老者言道。
“呵呵!我年轻时候也见过几次,那只金毛狐狸一直不走,就守在老槐树下边。我看那狐狸应该有些道行了,可别伤它啊!”
“有没有道行咱不清楚,不过那只狐狸个体硕大、毛发金黄,要是捉到它卖了这辈子都不愁吃穿了!”
“你还想捉到它?那狐狸灵得很,人很难捉到它,别想了。”
刘三一听那金黄狐狸如此值钱便凑上前去盘问道:“几位老伯,你们说的那只狐狸如今还在?”
“据说前些天还有人在北山上老槐树那见到过,年轻人,你可不要打它主意啊!那没准是得到狐仙,惹它你就倒大霉了!”其中一位老者好言劝说道。
“不能!我就随口问问。”刘三嘿嘿一笑,转身离开了。
到了家,刘三就开始琢磨那只金毛狐狸:“听那几位老者说,那狐狸满身金黄的毛发,能卖很多钱,何不将它捕来卖掉,我这辈子就不愁吃穿啦,娘也能跟我过上好日子了呀!”
刘三越想心里越是冲动,于是他便朝着北上去了。刘三在北山中找了一下午,黄昏即将来临时,他终于找到了那棵老槐树。刘三在树下寻找半天,在树根旁边果然有一个洞口。
刘三弯下腰朝里面看了一看,黑洞洞的什么也没看见,却闻见一股难闻的臭味。
“这洞肯定是那狐狸的!回家准备下东西,明日夜里再来捉它!”想到这,刘三转身回家了。
翌日上午,刘三就开始准备丝网等猎具。他一直忍到黄昏降临才扛着这些猎具上了山。走了好一会儿,刘三来到那棵老槐树下,在洞口下面挖了一道深沟,将丝网埋了下去,又在洞口处设下不同陷阱,遂躲到荒草丛里等待那只金毛狐狸。
刘三等了好久,一直未见那只狐狸。临近亥时,月光甚是明朗。此时,洞口处亮起两盏红光。刘三愣了一下,赶忙凝神屏气盯着那洞口。
一只体型硕大的狐狸小心翼翼地从洞口行了出来。那狐狸的毛发正如老者们所言:满身金黄,锃亮无比!
刘三喜出望外,见那狐狸走出洞口,刘三忙用力拉手中长绳。地里的丝网忽然冒出,缠住了狐狸的右腿。
那狐狸见势不妙,用力往旁边跑。刘三紧紧拽着长绳,口中喊道:“哈哈!我在此地等候你多时,眼下你往哪里逃!快些认命为我发家吧!”
那狐狸见挣脱不过,站在原地。眼中红色一闪,随即变为蓝光。刘三吃惊不已,正要用力往怀里拽长绳,此时他只觉脑中一片空白,四肢忽然无力,软绵绵瘫坐在地上。
耳中似有声音在回响:“我在此修炼几百年,并未伤及人类。今日你却自找苦吃,看我如何处置于你!”
忽然,狐狸毛发乍起,一根根朝着刘三袭来,将他捆得是结结实实。刘三只觉浑身被勒得生疼,喘气困难。
他见势不妙,忙跪倒在地向着狐狸不停磕头,口中乞求道:“我刘三知错啦!您高抬贵手放我一马,此后我再也不敢了!我家中还有老母亲等我赡养,我死了,我娘如何是好啊?”
那狐仙闻言愣了一下,随即收了仙术,一根根金色毛发返了回去。
“看你赡养母亲份上,我且饶你一命!日后如果你再敢前来打扰我,我不再心慈手软!还有,回去好生赡养你的娘,不然我替你娘教训你!”狐狸言道。
刘三如啄米之鸡,头磕得哐哐响:“我再也不敢了!我定会赡养我娘!”
狐狸回到洞里,少顷,刘三恢复原状。他赶忙起身,溜回了家。
此后,刘三确实涨了教训,不再游手好闲。他在镇子上找了份营生,对母亲甚好。刘三的娘很知足也很欣慰,败家子终于长大成人了。
那只金毛狐狸还常常在北山上出现,但它从来没伤害过附近村民,而附近的村民也再没有人去伤害过它。
结语:
故事中的刘三,因为贪财起了歹意,欲要捕捉狐狸将其卖掉,却险些丢了性命。后那只狐狸高抬贵手饶他一次,他从此改过自新,算是得了圆满结局。
通过这则小故事,小编奉劝各位:不义之财莫要贪图,多行善事,人间正道是沧桑呀!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故事来源于民间,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还望各位读者不要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
如果喜欢我的民间小故事,还请大家点赞、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