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须尽欢 校对排版/Z.T
上周,无意中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从关注者的数量,到浏览量都相当高。好奇心驱使下,就点开了视频,看了下。这一看之下,当真内心难受至极。脑子里想到了很多。从父母的角度,没有父母不为孩子考虑,极小部分除外;而从孩子的角度,难道真的会有孩子生来就为了去让父母生气吗?自然也不是。
视频的大概内容是一个小女孩在犯错被父母批评认错后,表达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想一个人静静”。而她的父母却不允许她有这种情绪的出现,并接连说了很多让孩子或者说以孩子当时的状况难以接受的话。将过程拍成小视频上传到了网上。
我真的很同情这样的孩子。即便认错了,也不允许有任何负面情绪的产生,动辄是“态度不好”或者面对微博上部分家长的评论“打一顿就好了”的思想。这是何其让人难过的一件事。
很多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武断和咄咄逼人是如何在将自己和孩子越拉越远的,而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就应该被他们所完全掌控,不能摆脱他们的控制。最好是没有太多主见,说什么都听话的别乖宝宝。
所以,身为孩子,不能有任何的负面情绪?因为是他们的孩子,所以他们可以肆意控制着他们的情绪?只许笑,不许哭,即便是被声色厉下的批评,也应该笑脸相迎,亲切的回应着“我错了”。
不不不,应该一面若有所思反思自己的错误,一面无比感恩父母的良苦用心。最好再配合着从“不服气”到“恍然大悟”再到“深刻反省”最后到“感恩戴德”。
其实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父母也需要控制下自己的情绪。或者说,他们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不是也应该想到,作为一个批评者,一个成年人,尚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身为孩子的她,能否迅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情绪里扭转调整过来呢?
可能在这个时候孩子的任何声音在你们看来都是“借口”,“理由”,“无理取闹”。即便是承认错误,也要反复确认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认识到错误,不然的话,“态度不好”的台词也就不会蹦出来了。
我相信,在很多父母看来,这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说就是态度不好。甚至觉得是父母之前惯坏了孩子才会让这个孩子有机会忤逆自己的权威。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压根没有想过要给他们预留空间和缓冲。他们表达自己观点,证明孩子错了的欲望远远强过他们对孩子心理的关心。似乎一切都是演给旁人看一样。仿佛有个肯定的声音在耳畔回响——“就应该这样管教,这才是称职的父母”。
不,称职的父母有很多样,并不是只有和孩子为是非对错的事情上纲上线才是称职的父母。
所以,视频里的他们认为,认错是不够的,他们想要控制她的情绪,没有我的允许,你怎么能哭,没有我的特许,你怎么能有违逆。
“我要把她给自己预留的那点情面和尊严一并掠夺掉。”身为父母的他们是这样想的吗?
我特别害怕这种场景。让人窒息。我不知道视频里的孩子是什么心情,但她的父母估计也没有想过。若干年后我可能记不得那个曾让我为之动容表达自我情感的女孩儿,但视频里的女孩儿将会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刻。
视频里的父母可能早已从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初衷变成了“我说的对的你就要无条件听从,而且还要笑脸相迎,不得有情绪”。又或者他们在疑问,就这么点的事情,用得着那么难过吗?认个错有那么难吗?
这就如同伤口流血,你不给它愈合的时间,而是渴望瞬间愈合。有病了不去好好调理,想着药一入口就立马身体康复。加上有时候的偏执和武断,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在想什么。
所以视频里的父母期望什么孩子什么样的表现,开心的接受惩罚,然后发自内心感谢父母纠正自己的错误?
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身为父母的他们在做错事,面对指责的时候是这样的吗?任何一个成年人面对批评都会有那么一刹那的尴尬和小情绪,而部分评论却开始指责视频里的小女孩的玻璃心了。
到底是谁玻璃心呢?是身为父母的强权形象重要,还是你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重要?
“吃一堑长一智”的她会不会也用伪装来强行制造“家庭和谐”呢?
因为在最稚嫩最需要表达的时候,那点空间早已被强制掠夺一空了。而即便道歉又怎样?承认错误又怎么样?该不被信任还是不信任,视频里的父母无论孩子如何表达“我承认错误,我该批评”但就是得理不饶人。
仅仅是孩子没有用他们期望看到的“态度”来接受错误。又或是在他们看来,孩子只是嘴上认错,或者应付一下,内心是不承认的。不管这个“态度”如何,认识到错误本身就是进步。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即便是成人,在面对批评时也需要有时间来缓冲一下自己的情绪,无非是看谁能更快地的去调整了。在外面不会有旁人照顾到,但作为父母,多少关心一下,这是没有问题的。
视频中的孩子是有勇气的,她在那么小的年纪就知道表达自我,有自己的主见,这是很多已经成年人在面对威胁和恐惧时不敢展现的。而视频中父母得理不饶人的表情让人无比的难过,这是把自己孩子内心最后的一点赤子之心给强制扼杀扑灭。
有一种父母,他们会通过一种看似很有道理的言语把体罚变成一种规矩,让孩子勉强承认自己的错误来完善这种体罚的合理性。稍有违逆,便是态度不好。
有多少孩子能礼貌的表达“我想要静静”。又有多少孩子连说出自己不开心的勇气都没有。我不知道该羡慕视频里的这个小女孩儿,还是同情了。
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错误,去调整改正,还是大人呢?当问题出来时,孩子面对批评会反思,改正,可很多成年人却会无视,逃避甚至把自己的错误合理化。这是双重标准,是不妥当的。也很难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表率和榜样,更别提言传身教了。
而这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把原本可以更好解决的事情亲手埋葬。不知道在幼小的她看来,这个家里,是不是弱小的她就只能无条件的听从强大的父母?
真正的家肯定不是这样。家是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家是可以在情感碰撞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地方。家不应该有压抑的空气,不应该有畏惧责罚而不敢表达情感的时候。因为,这是家。
和父母的沟通交流,永远不是一场身份不对等的游戏,永远不是一场仅因为身份和音量就能决定成败的游戏。但能呵护好家的责任和义务只能落在父母身上,你并不能指望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就有成人般的远见卓识,心胸眼光。
在一些父母看来,不允许任何质疑与反抗,还要表现出“我很快乐”的假象。这是不妥当的。严重的时候会造成“假性亲密关系”。这个我们以后讨论。
感恩父母,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但视频里父母的做法就是有问题。如果他们可以批评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自然也有权力去指出父母的问题。这才能更好的构建一个无话不谈的家庭氛围。
也正因为是父母,作为孩子才更应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感情冷暖。如果有一天,你看不透你的孩子,或者她不愿意和你分享任何自己的想法,单纯就是迎合一张笑脸时,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有说过这样的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而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可能从来没有什么小孩儿和大人。就像电影《守望者》里说的那样,有守望者监管公民,又有谁来监管守望者呢?
当然,大方向上,感恩父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以上所有的观点仅仅因这个视频而有感而发,作为子女,当然也应该站在父母的角度为父母考虑,但大多数的孩子心智还没有达到那种成熟的地步。这也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去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内心世界观体系。
毕竟在她成长的漫漫人生,指责批评她的人会很多,但真正关心她在想什么,是否需要给自己调整时间的人,可能真的没有了。如果在家里和在社会上,丛林中没有两样,那家的意义又何在呢?睡觉的地方有很多,但家只有一个;温暖的港湾有很多,但家只有一个;受伤的时候有很多,但能让你最好疗伤的地方,也一定是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