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处于微信上随叫随到、时刻准备安慰别人的状态。
其中一个被安慰对象是优优。优优是我的大学闺蜜。说来也奇怪,我们并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个班级,更不是一个宿舍,反而好的不像话。我们是大一时候在同一堂选修课上认识的,恰巧坐在了一起,聊得特别投机。随后就互相加了微信,慢慢熟络起来。
上大学以来,我发现真正能走近你内心的好朋友不多。特别是在我们这样女生稀少的工科院校,一个宿舍的都有可能不是同一个班级。再加上宿舍舍友是学校系统随机分配,无从选择,天南海北都有,各方习俗混杂。真正找到与你合拍的朋友实属不易。甚至我曾一度以为,再也不会有高中时代的闺蜜感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办,凭什么要求别人跟你一起手拉手去上厕所。
直到遇见优优。
优优是个北方姑娘,骨子里向上,独立,洒脱不羁,不愿妥协。勤奋努力,成绩突出。有主见,有想法。虽然没有去过美帝,但是不管穿衣打扮还是思想观点,透露着浓厚的欧美范。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搜寻了学校附近许多美食。普天欢庆的节日里,我们共同举杯祝福。青春不老,友谊无疆。
前一阵子,听说优优恋爱了。
我赶紧微信上呼唤她:“怎么着,不打算拉出来遛遛?”
她发了一个大笑的表情,满屏都是恋爱初期的甜蜜。
拉出来遛遛,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好朋友里面,但凡谁有了自己的另一半,一定会组个局大家一起聚聚,也顺便相相面,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拯救了世界。
畅哥是优优的同门师兄。文质彬彬,气度非凡。最开始优优迷他迷得不行,天天夸畅哥唱歌好听,尤其是粤语歌。偏偏优优是个声控,畅哥一开口她整个人就酥掉了。畅哥为人正派,学识渊博缺不乏趣味,与那些老学究和真学霸还不是一路人。畅哥有着极为健康的作息规律,睡觉,吃饭,健身,读书都是有固定的时间点,不会轻易因人打破。这一点也经常被优优诟病。
优优和我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是每隔两周我们会约出来小聚一次。每次聚会的话题离不了畅哥。一个月前优优就开始抱怨畅哥的各种问题。
“他舍不得为我花钱,每次出门都是我自己掏腰包。”
“稍微贵一点的餐厅就感觉要了他的老命。”
“他只在该吃饭的时候才想起来我,平常都不怎么理我。”
“我做实验做到那么晚,他也不说来接我。”
我在一旁暗自叹息,一脸同情地望着优优。心想,好不容易谈个恋爱,左挑右选的,怎么还是这个样子。畅哥作为男朋友也太不称职了。
我始终站在优优这边,与她一起忿忿不平。
等她情绪缓和一点了,我尝试着询问了一下细节。
结果发现,畅哥并没有优优说的那么一无是处。
舍不得为她花钱,是因为他们刚刚一人一半出资购置了一款最新型的电驴,而这个电驴主要是畅哥负责接送优优的,本质是获益人是优优。此外,畅哥一开始就转给了优优两千块钱作为爱情基金存放在优优那里。如果优优出门买东西,或者两人一同去餐厅吃饭,这个钱就派上用场了。上个月5.20时候,畅哥给优优发了一个520的超大红包。听完之后,我皱着眉头对优优说,人家对你好的方面你怎么就视而不见呢,差点冤枉了一个好人。
不去太贵的餐厅,是因为畅哥觉得大宗物件可以追求品质绝不含糊,对于吃饭而言他真的没有太高的要求。优优的口味比较挑剔,一般的餐厅看不上眼。而畅哥属于吃嘛嘛香的那种人群,重要的是两个人一起吃饭,而不去在乎我吃的究竟是龙虾还是鲍鱼。
只在吃饭的时候才搭理优优,是因为优优平时比较忙,畅哥不想在她工作的时候打断她的思路,觉得如果她闲了自然会骚扰他的。
那么晚不去接她是因为与她同行的还有优优师姐,而且优优实验的地方离宿舍也不远。优优溜达着就能回来了。
好的爱情一定是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体谅。
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好的沟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脾气,小性格,甚至小毛病。
说不上谁对谁错,或许根本无关对错。
只有适不适合。
两个人相遇,就两个凹凸不平、有棱有角的石头,只有遇到了那个纹路和形状与你契合的另一半,才会一路和平,事事顺心。
如果整天因为一些我不在意你却视之如命的小事争吵,消耗双方的正能量,每天都是在冷战和怄气中度过。那说明,你眼前的这个人还不适合你。你要继续前行。
人们常说,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的确,好的感情需要培养,需要灌溉,前提是你自己打心眼里想要去呵护去关爱。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你也许会发现,眼前的这个人或许并不是当初小鹿乱撞时候的他。只是因为某种激情和冲动,让你只看到了他好的一面。而人性,往往都是复杂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前几天,优优跟我说。畅哥骂了她,她不堪其辱,选择放手。
消耗彼此的感情,不值得继续留恋。
事到如今我也无法评定谁对谁错,作为好闺蜜,我自然会更倾向于站在优优这边。一个对的人是让你可以毫不掩饰地做自己,把自己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赤裸裸展现在他面前。他懂你,理解你,包容你。反过来,你也会加倍地珍惜他,牺牲自己的时间陪伴他,只为他好。
我提醒优优,不要急于开始下一个桃花运,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休整,好好反思。
给自己至少半年的空窗期,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
下一次,一起多吃几次饭,多来几次面对面的接触。
口气,态度和眼神往往最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