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榜书》说:“榜书亦分方笔圆笔,亦导源于钟、卫者也。 《经石峪》圆笔也,《白驹谷》方笔也,然以《经石峪》为第一。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具有“篆、隶、楷”夹杂的书风,我在临习时多用圆笔,圆起圆收,转折处也多为圆转,与小篆笔法无异;偶尔有些笔画行笔中有提按,像楷书;捺画的燕尾又是隶书,但在用笔上没有“一波三折”,而是简练而富有张力,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内容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与鸠摩罗什于弘始三年至十一年间所译《金刚经》内容相近。经石峪刻经至今仍保存有数十个双钩而未完成的字,应与我国历史上周武帝灭佛有关。建德三年(574年),北周武帝下令“初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同时,还下令“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给王公”。一场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反佛道行动由此展开。经推断,经石峪刻经工程很有可能始于北齐,中止于北齐王朝覆灭之时,即北齐承光元年(577年)。
其独特的“篆、隶、楷”夹杂的书风,应该是南北朝书风融合的产物,这就要从“王褒入关"说起。南北朝时期南方书法追求东晋二王的妍美书风与北方沿袭中原古法的质朴。王褒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西魏灭梁(公元554年)后,王褒被俘至西魏都城长安,同时也将南朝书风带入了北方,打破了南北朝书风分区域发展的现状,史称“王褒入关"。自“王褒入关"始,南朝书风不断渗透到北方。这是以代表南方的“帖学”与北方所崇尚的“碑学”之间的首次碰撞、融合。也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