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洗漱时对大旭说:“我打算后天去保定,你和爸爸在家一天。”
只一句话,勾起了大旭的旧恨新仇。脸也不洗了,闹起情绪来。嘟嘟囔囔,吵吵嚷嚷,就那几句话:“为什么你每次出远门都是带二旭不带我?”“上次回来不说过了吗,下次光带我出门一次,把爱给我补上!”我反复劝慰,“你不是要上幼儿园吗?”“下次有机会一定带你!”但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和作用。
大旭怒气很深,怨我不带她出去玩,怨我带二旭出去次数太多。最后嘤嘤地哭了起来。“你们知道我最喜欢出去玩了,还不带我去!”“那下次我再也不去玩了,你们去吧,把我自己留在家里算了!”她的每句话,我必要回应,否则她会更生气。
如同恋爱中的恋人,哄劝委屈的小女友,她的怒气撒不完,我就要继续哄。我宠她,纵容她,一个不字也不说,一句逆她的话也没有。十足的耐心。为了防止老公嫌烦,突然吼一声。我还悄悄和老公打了招呼,不许吓唬大旭。老公顺水推舟,卖乖道:“怎么可能?我的闺女!”
哄了大概有半个多小时,到睡觉前,女儿还没消气,我跑过去,贱贱地亲亲她,抱抱她,她推开我,我又迎上去,继续表示对她的爱和亲昵。我知道她心里虽有怒气,但对妈妈的爱是不会排斥的,她的怒气在一点点消融。
每逢大旭有怒气,我差不多都能拿一百二十分的耐心。不以坏情绪对抗孩子的坏情绪,也很少以我的怒气来压制孩子的不满。尹建莉老师最近推出了戒吼28天报名活动(收费的),并不是我排斥收费的东西,而是,我很疑惑:如果真的爱孩子,难道还要花钱去戒吼吗?如果真的爱孩子,读不懂孩子闹情绪背后的原因吗?如果真的爱孩子,既然读懂了孩子闹情绪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还不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以爆制爆呢?
大旭此次闹情绪的原因,一是她觉得我太宠爱二旭。二是她喜欢更大人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
关于姐弟俩争宠这事,我可以多做些让大旭感觉我更宠爱她的事情(其实做母亲的,基本上分不出来宠爱谁更多些,不过是哪个孩子更需要时,就给哪个孩子多些爱)。但是带她去更多更广的地方去玩玩看看这件事,我们确实做得不够。这两年二旭小,基本不具备时常出游的精力。二旭慢慢长大了,这是我们需要弥补孩子的。
大旭的委屈,我深深的懂。我小的时候,也非常喜欢出去玩。但我的母亲,总是抱着封建残余的思想教育我们:“小孩子,不在家好好呆着,总喜欢出去疯。”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女孩子,生活中都要恪守一定的规则。后来,我们渐渐长大,母亲的思想才逐渐变的开明起来。但是我们小时候她的许多封闭观念对我造成的影响却久久挥之不去,这些观念对我的塑造,有好的,也有坏的。
我妈妈姓孟,50年代出生。她生在一个封建卫道士思想残存的“孔孟之家”里。尽管封建社会被打破了,社会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变化,但是“家教家风”的影响却要比社会风气更久的遗留在一个家族里。
我妈妈的爷爷,是她家的一家之主。在村子里,孔孟之家意味着学术之家,文化之家,受尊重之家。儒家思想里,好的坏的东西,都变成家规渗透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影响指导着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世。
我见过我的太姥爷,他留着长胡须,眉毛也很长,都是白的,一点都不慈祥,很严厉。他的规矩很大,但全家人都很听他的话。我对他的记忆只有那个一个剪影。我五六岁时,他死了,但是他的照片,一直被摆在姥姥家进门堂屋的门龛里。逢年过节,正餐前姥姥都要先烧香上供,再用餐。
更多的对于他的了解,是妈妈的讲述。
妈妈总是说:“我小时候,我爷爷不让我们……”好像,从妈妈口里听来的,她爷爷总是禁止她们做什么。而妈妈对我们的教导,不知不觉也沿袭了她小时候受过的教导。
比如,妈妈说起她和爸爸恋爱的时候,妈妈在屋子里织席,我爸爸,那个帅气的年轻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半夜睡不着觉(这是跟他同睡一屋的叔叔常常说的),总是要爬起来去找妈妈“谈恋爱”,而跟爸爸谈天说地的却只是我的姥爷。妈妈在里屋织席,我爸和我姥爷坐在外屋吸着烟,聊着天,一聊聊半夜,我爸聊完,再骑自行车回家。
在我妈年轻时和小时候,她的家庭里,对女孩子有更多的规矩和禁锢。我妈出生在富农家庭,我姥爷原来在定兴开醋厂,后来,她家里开服装厂。她年轻的时候,是见多识广的,常常一人去北京上货(进布),也在内蒙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是,即使这样,女孩子也一定要恪守“封闭,保守”的生活方式,如果心里想总想着出去玩,那是大逆不道的,是不规矩的,更是不够大家闺秀的。我们小时候,在这一点上,我妈妈依然以这样的思想影响我们,那时我们小孩子没有多少机会可以出去游玩,开开眼界,最多的也只是期盼过年过节去亲戚家走走转转,但,这样的想法,是被打压的。及至我也常常有大旭的那种委屈,觉得自己天然的朝向更广阔天空的心受到了束缚,心里没来由的委屈。
我妈妈小时候,她家规矩极多,比如,每天早晨,必须要清屋扫堂之后才能吃饭;吃饭时,吃一口菜要放一下筷子,筷子不放,连续地去夹菜,那是很让人觉得羞耻的;女孩子,必须要有女孩子的规矩,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然,有些规矩也是好的。
我妈妈年轻时,家里成分不好,富农,那是让人看不起的。但是因为她们是孔孟之家,严格恪守着许多规矩过生活,在村子里还是比较受尊敬的。我妈嫁给我爸爸这个八辈贫农,依然是高攀了我爸。因为我爸成分好,家庭贫困到冬天一家八口盖一条被子。
我小时候,在饭桌上,我妈讲过一件事:恋爱时,有一次她又要去北京了,承诺给我爸买件新衣服回来,但是后来因为事情多,就忘了。结果我妈回来再见我爸,没能拿出新衣来,临分手要各自回家时,我爸不好意思的问我妈:“你给我买的新衣服呢?”当时我妈是当笑话来讲给我们姐妹听的,结果把我爸爸羞了个大红脸……那时的人,淳朴自然,可敬可爱又透着一丝迂。
今天,我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也有了更多的科学书籍、视频、和资讯。可在我们小时候,我的父母那一代,大多是沿袭自己受过的教育,凭着本能来管教孩子的。以致我们的身上,或多或少还残留着许多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留下的心灵缺憾。比如,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就是我小时在心灵上留下的缺憾。我不知道我妈妈在心里有没有给她自己平过反,反正我是给我自己彻底平反了。一度,我也曾为我爱玩儿的“疯心”羞耻过,但是后来,我知道了,这是人性中很自然的东西。打压人性,本身是一种羞耻的不见光行为。
毕业后,我义无反顾的远离家乡,留在陌生的城市工作生活,可能多少也有些源于小时候被管束过多的叛逆吧。
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有的人是身体上的缺陷,有的人是灵魂和人格上的缺陷,而有的人,遗留在童年和过去的岁月里,许多缺陷。
今天,我的孩子因为想出去玩跟我闹脾气,我童年的人、事、场景、感受,就一一的浮了上来。我不愿我的孩子在心里留下任何的缺憾,所以我愿意!顺从她!从现在开始,弥补她心里的任何一个小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