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注重家庭教育。无论是智力开发还是情商培养,无论是如何做人还是怎样交际,都日益成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那么,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呢?育儿十年后,笔者认为当是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家长朋友笑了:这不很简单吗,还用你多说?但笔者认为,这一方面并不简单,关于自我保护的内容可是很多。
一
首先是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防拐骗、防受伤,防性侵。
防拐骗,要从幼儿抓起。对于小朋友,不要说大灰狼会来抓他,而要直接教给孩子说会有坏人出现,对小孩或偷或骗。当然,要使用对应孩子年龄段的语言和比喻,让孩子能够听懂,目的只是为了让儿童产生防范心理,无论去哪里都不能离开监护人的视线。另外,还须让孩子知道,不去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未经家长同意就跟人走,这都是在保护自己。
孩子再长大些,家长还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如何正确交友的观念,懂得与任何人的交情都要建立在好的人品上面。同时,还要做好网络社交常识的普及,以防青春期的孩子上网时乱交友,避免发生私下与网友会面的各种悲剧。
至于防受伤,除了教儿童哪些东西能动哪些东西不能动之外,还要教给孩子尽量避免与人发生肢体冲突,既能保护自己又不会对他人形成伤害。自然,还有如何防火电、防雷击、防溺水等知识,上了小学就会有相关的网络安全教育作业,家长最好陪着孩子一块学习。
关于防性侵,人们有两个认识误区,一是只教孩子提防陌生人而不防范熟人,二是只注意让女孩防范而忽略了男孩也要有防人之心。在针对儿童的性侵案中,作案人是熟人的情况居多,包括邻居、亲友、老师、保安、同学等人;现阶段,道德的约束力在日益下滑,一些人纵容着原始本能,男孩受侵害的概率在上升中。
因此,除非知根知底,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家长不要把孩子随意交给别人看管,更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别人那里很长时间。与此同时,还要教给孩子不能让任何人随意触摸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裤衩、背心盖住的地方更要严于防范。
曾经有一位女孩在长大后披露了自己童年时受侵害的经历,希望唤起家长们的警惕。当年,她家开了个小卖部,母亲经常在门前摆个小桌和熟人打麻将,巴不得有人帮着抱孩子。这女孩从小被人抱来抱去,乖顺得很,终于发生了一个熟人,所谓的叔叔把她抱到几米外予以侵害的事件,而她在当时还能听到自己母亲打麻将的欢声笑语。
人身安全第一位。作为家长,必须在重视孩子的人身安全的同时,教孩子学会怎样辨别自己面临危险,怎样去有效防范“坏人”的卑鄙行动。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及时说出来,不要为坏人保守任何秘密。
二
其次是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现在,关于教孩子分享的文章很多,似乎必须要让孩子与人分享才算好品德,不然就会惯出孩子自私自利的毛病。
固然,教孩子学会分享没有错,但分享要有分享的原则。孩子自私与否,大都取决于家长在日常中的言传身教,而非仅仅依赖和别人分享东西。
在幼儿时期,多数孩子都会有护食、护物的表现,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经阶段。孩子有了自我概念,家长要予以尊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鼓励孩子死死护住东西只想自己,但可以引导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积极示范,例如时常买东西分享给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家里形成浓厚的分享气氛,孩子也不会自私自利。要注意的是,给孩子买了东西,东西便归孩子所有,家长就要尊重孩子的正当权利,无论使用还是食用都要事先征得孩子的同意,经过长期熏陶,孩子在长大以后,既不会为了虚荣胡乱分享财物,又不会随意去动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来,就让孩子从小树立了正确的物权观念,懂得自己的东西自己作主,分享与否全在于自己愿不愿意,至于别人是否分享给自己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时间一长,孩子还会慢慢学会区分开自己和别人的界限。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阶段,每个班里都会有个别孩子喜欢霸占别人的物件,认为自己喜欢就可以占有别人的东西,这是毫无物权概念,混淆了分享与强夺的界限;另一方面,有些孩子从小被分享的观念束缚住了手脚,一味用分享东西把人际关系来维系,反而容易被人利用被人小瞧,不知道与人交友靠的是自己的人品加实力。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分享是有原则的分享。分享的原则是,先看自己的主观意愿,是否真的乐于分享,如果不情愿就不要勉强自己;然后,还要看分享的对象,不能跟什么人都要分享自己的东西;最后,还要看分享什么东西,并非自己的任何东西都应该和人分享。
从小懂得有原则的分享还有助于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和成年心理。试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因追求做个完美的好人而受累,他们不懂拒绝别人,不敢为自己考虑,必须把东西分享给人才心安,必须处处服务于人才欣慰,还时常遭遇恩将仇报与忘恩负义。这都是因为老好人们从小到大都不知道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是天经地义。
越是有原则的分享越能赢得人们的尊重,越是无原则的分享越会遭遇别人的轻慢,这是人世规律。要想让孩子大了不成为“人善被人欺”的滥好人,就要从小引导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真实意愿,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样的话,孩子大了就可以轻轻松松做好人,不会无端产生歉疚感。
三
除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之外,还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自己的信息,以及在长大后还要保护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家庭,等等。除了这些重要的自我保护内容,让孩子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也是同样重要。
先教孩子懂得区分正常情况和特殊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应该遵守的规则,到了特殊情况下不仅要灵活运用,甚至为了必要的自我保护可以违反规则。
例如撒谎。正常情况下,家长不能允许孩子撒谎,这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并且注意监管,因为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中学会撒谎。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不说一句谎言。为了避免撒谎成性,家长的确要注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然而,特殊情况下可以撒谎,除了善意的谎言之外,在孩子面临危险,面对坏人甚至陌生人时可以撒谎自救。另外,也没必要遵守在不靠谱的人面前许下的任何诺言。
例如违反规矩。在紧急情况下,孩子必须作出应急反应,必要时可以为了保护自己违反规矩。这方面的情况,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举例说明。假如遇到了素质差的人,就不要再讲道理;假如遇到了侵扰自己的人,就不要友善相待。
例如正解诚实。无疑,诚实是一种美德。但是,生活很复杂,有时诚实会造成自己或他人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的后果,有时诚实会引发被阴险小人算计的悲剧,有时诚实会导致一个人在无意中害人害己。因此,在非正常情况下,人可以不诚实。
久经人情世故的人,都会发现生活中不乏伪君子和伪善之人。这样的人,多是家长不加区分地一味灌输道德观念,忽视了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孩子在成长中察觉了现实的阴暗面之后,就会认为家长骗了自己,日渐变得虚伪起来,索性在善行方面只作表面文章,通过伪装来为自己牟取最大化的私利。
相反,那些从小知道事物有阴暗面且能学会明辨是非的孩子,反而为人更加正直,能够坚持不懈地把内心的善意在人间传递,一直忠实于内在的自己。
不过,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不可一概而论,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决定。例如,我们知道,威慑小人可以有多种方式,如何威慑完全取决于人的个性。
关于自我保护,本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课,可惜至今许多家长还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为了让孩子在长大后少走些人际交往的弯路,为了让孩子长大后可以避免小人的干扰和伤害,家长还是要好好备课,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悉心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