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条顿骑士团-勃兰登堡霍恩佐伦家族,建立了普鲁士王国,逐渐成为德意志邦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并一度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普鲁士王国疆域分散,缺乏纵深,自成立起就渴求对领土的扩张。为此,普鲁士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陆军,“其他的国家拥有一支军队,普鲁士却是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普鲁士以一切为了军队为核心,提倡宗教自由、文化宽容、全民教育,大力发展经济,鼓励移民,并建立起一个较为高效廉洁的政府体系。
历经大选侯腓特烈·威廉、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威廉一世以及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为普鲁士崛起奠定的良好基础。1870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实现了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历史由此并入了德意志历史。
此后,普鲁士作为帝国中最大的邦国,逐渐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性。1920年,普鲁士陆军并入魏玛共和国国防军;1932年,普鲁士政府被中央政府解散,成为中央政府直属地。
由普鲁士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结合伏尔泰的“启蒙运动精神”,以及德意志的“新教伦理”,形成了所谓的“普鲁士美德”:诚实、自制、纪律、勤奋、服从、直率、公正(各得其所)、虔诚(但宗教宽容)、刚直(严于律己)、勇气、守秩序、责任心、精确、正直、无私忘我、节俭、无畏(不自怨自艾)、忠诚、廉洁、谦逊、开明、实质重于表象、可靠。因此普鲁士也成为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秩序的代名词。
1945年德国战败,曾经普鲁士王国的核心省份中,勃兰登堡边区仍保留在德国;东普鲁士首府科尼斯堡更名加里宁格勒划归前苏联,现归俄罗斯;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大部分土地划归波兰。曾经居住在后三地的德国居民被驱逐,普鲁士地名被更改。1947年,盟军宣布“普鲁士国中央政府及附属各级机关即日起解散”;同日,联合国颁布法令“以普鲁士为名的国家正式灭亡,并不获承认”。根据这些法令,德国不允许以普鲁士之名重新组建一个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