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可能,在17年后,你和一起走过17年的人,一同踏上了那辆17年前经常乘坐的公车,前往17年前经常去往的地方。在这个时间,在当时当下,望着窗外可能还熟悉的场景,一度以为,17年间的一切,可能是个梦。此时乘坐的这趟公车,会带着你回到17年前的那个地方。
高中入学的那一年,校门口的公车站牌,只有两趟车停靠。9路去往我们基本不会前往的北郊,59路经过市区去往火车站。在几年如一日的高中生活之中,似乎只有校门口公车站牌上逐渐增加的线路指示牌,提醒着时间的流逝。然后,我们爱上了新增的96路车,它带着我们去往学生时期的圣地“建设路”,有文具店、有唱片店,有各种小物件。恩,还有图书城。也少不了各色小吃,和学校附近小街不一样的小吃。
在所有流逝的日子之中,周一到周六永远都是不停重复的上课作业与复习。好像只有周日,能收获一些五彩斑斓的不同。所以,建设路打卡这件事,就像建设路卖着的草莓甜甜圈一样充满着诱惑和甜蜜。
17年后的现在,七月的某个周末,长期阴雨的天空突然放晴。师姐和我决定出去晒晒太阳。走到公交站时刚好96路停在面前,也就随性的上了车。
不知不觉,车在高中校门附近的站牌停靠。这个曾经在学校正门口“执勤”了很久很久的站牌,如今已经换了位置,还增加了去往不同方向的多条路线指示。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改变,我可能以为,那个背着书包的自己,仍是少年,仍在去往教室的路上笑着、闹着。
是的,就在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还是那个抱着一堆资料去往五楼教室的少年。熟悉的一切场景与此刻站在身边熟悉的高中同学,物是人是的重合复刻出与过往重叠的画面,让时间在这一刻找不到坐标点。会不会我们在这里下了车,教室的黑板报还是昨天一起涂画的模样?我转过头告诉身边的师姐这个怪异的想法。她说,我们在建设路下车吧,走一段那些年走过的路,把它当做“两小时高中之旅”。
建设路的老店,有的如十几年前般,有的换了模样。上大学那一年,带了很多在建设路“音乐天堂”买的CD去另外的城市。无数个日子,听着曾经听过的音乐,曾写下很多回忆性质的文字。那时候身边充满无数“五年前”的字眼与物件。在一字打头的年纪里,似乎5年就是自己的半生一样充满了沧桑的皱褶,回忆起来遥远而古老。在离开海口的那一年,大多数CD跟着我已经10年有余。打包行李,丢弃了很多新的物件,却把这些破旧物以及它们承载的记忆带了回来。一直,放在身边。
下车的地方,附近还是那家甜甜圈店。人手一只草莓甜甜圈,就这样一边细数着记忆中这段路的模样,一边像上学一样说着无边无际的对白、聊着无关紧要的琐碎。曾经的师大附中校门右边的书法用品店,看不出17年的岁月痕迹;曾经挤满人的“音乐天堂”音像店,如今已换了多个面孔。那些年,每天出现在这里的稚嫩面孔,都随着人群散落天涯。
高三那一年,这里开了新影院。周日清晨过来排队买票看早场电影的日子,似乎还停驻凝固在这里。义兴斋包子店,换了门面,可是如今的味道还能带着我们回到那些排队看电影的一个个清晨。有些年岁,是刻在物件里的。时间流走,看不见了。可是那些物件帮我们记住了它刻下的过往。可能是一种熟悉的味道、可能是一段熟悉的音乐,也可能是某个熟悉的场景,一句似曾相识的语言。
在建设路继续走,走到小巷子里,有一家“洋芋巷”的小吃店。在回到昆明的5年里,其实并没有去过那里。如果不是打着“两小时高中之旅”的藉由,或许它也并不会被想起。一份最普通的炸洋芋加上甜咸酱的搭配,足以成为时光机,去到走远的青葱日子里。邻桌,是两个高中女生。也许她们的书包里,才真正的装满了课本。稚气的笑脸,简单的言辞,多么像那个时候的自己。这一刻,突然觉得收获的不是两小时的美好时光,而是自己的整个青春。
这个巷子还有什么记忆呢?体检!高考体检的医院就在这个巷子口。那一天大家抽完血,想到的回血方式居然是打电动。疯玩了一天,果然很回血。
体验之后的日子就是忙碌的填表、讨论、班会和不暇顾及的考试。然后呢,就这样毕业了。
如果时间倒回17年。此刻,写下这篇文章的时间,应该是2000年8月23日,我站在校门口等公交的那一刻。或是,2003年6月,站在那里送走了我的同学们,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如今回到这个画面,想象着那一天,在他们回头微笑的瞬间,回忆的终点,停留在那一刻。
就这么短短一段路,凝结了那么长的回忆、那么多的美好。结束这趟两小时高中之旅,我们并没有回到15岁。而庆幸的是,虽然时间刻在了这个年岁我们逐渐长出的笑纹里,但当时陪你一起长青春痘的伙伴们,他们依然还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