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对“盲盒”这种玩具中的奢侈品我很是排斥,一个魔方大小的纸盒子,里面随便装一个玩偶,取名“盲盒”就得花掉18到上百人民币,也就在打开那一瞬间,新奇和占有欲全无,我曾经抵挡不住妞妞的肆意哭闹,买过一两个,在买后第二天便丢弃一边。
没想到,儿子过生日对他开文具店的舅舅唯一的要求就是:别买衣服,送我一套盲盒就行。人家舅舅也特别重视儿子的成人礼,先是领着买了新衣服,随即就送了一套盲盒,尽管是已经拆开的样品,儿子也如获至宝,摆在卧室里端详了好几次,那神情真的比吃到美味佳肴还要沉浸满足!
妞妞不干了,哥哥为啥有那么多盲盒?我也要!我想说服儿子送他几个小人,儿子才不呢!这可是有隐藏版的,给了她,还叫一套吗?你可知道,要集齐这一套也不知道要买多少个重复的,再说了,你舍得给我买吗?你这个小妞以后不准摸我的盲盒,这些小人的位置都很讲究!顿时被质问得无语,只好哄妞妞,等你过生日了,也给你买!
这边还没安抚好,就又去文具店给朋友的孩子买台灯,一款粉色的台灯挑定,她站在盲盒架子那里一动不动,那眼神是特别想把每个盲盒看穿,挑定自己喜欢的玩偶,最后终于被盲盒彻底俘虏,搓捏着双手,难为情地要求:我也想买个盲盒。我先是看了看标价,最便宜的(也是最小的)都18块,再说了不就是个小纸盒里装个呆板的玩偶吗?有什么好玩的,连哄带怪拉她出来,看完鲁山的阿姨回来给你买!
她带着哭腔,不情愿地离开。开车跑到鲁山看望了生宝宝的燕,吃过午饭一开始返程,她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絮叨:你说回去给我买忙盒里,得给我买!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要挟式话语激怒过,当她反复了十多遍我也开始要挟:你再说一遍,我都不买了!这招管用,一路上再没提起过,但一下高速就提醒她爸,走去舅舅文具店的路,我们也只好说到做到!
来到文具店,一说要买盲盒,她舅妈就从收银台起身:妞妞,舅妈送你一个吧,隐藏版的,平时你买五个也不一定买到这一款!妞妞不理会,眼睛直直地盯着那些图案不一的盒子。终于挑定了一款,一看标价,乖乖!59元!我埋怨她舅妈,进这么贵的东西干啥?就一个盒子,里面又不是智能玩具……人家舅妈不干了,一个劲埋怨我思想老掉了,如果我的文具店连盲盒都没有。怎么能跟上孩子们成长的步伐,你以为文具生意好做吗?我得看动画片,追剧,这样才能了解到孩子们的世界有多精彩,你看那书包,图案全是孩子们喜欢的限量版,还有这斑马、百乐的笔,几十块钱一支,那手感和书写效果能和2块钱的相提并论吗?妞妞,舅妈送你这个平时卖59的,你随便挑,来挑个小苹果的吧!
善解人意的妞妞终于委屈自己的好奇心而接受了舅妈的馈赠,如获至宝,秒变笑脸!
这期间纠结的过程,让等候在店外的老公不停地催促!
受她舅妈一句“老了”的刺激,我也攻略了下盲盒,顿时为自己阻止妞妞,舅妈送妞妞已打开的玩偶等“大人思维”惭愧起来!
是啊!《阿甘正传》里有一句话,即便没看过电影,都会在各种场合听了无数遍: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口味道。这句话经久流传,妙就妙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
除了人生,盲盒也是这样。
我和很多人都不知道盲盒是什么,殊不知盲盒却成了一些人生活的全部乐趣所在。盲盒这个词无从考证源取于哪里,在它的诞生地日本,它的名字叫mini figures,后来,由于人们的共识,也开始被称作blind box。顾名思义,盲盒就是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不同样式的玩偶手办,一套十二个盒子摆在你面前,你却根本不知道里面装着哪一款,抽盲盒全凭运气,有时候会抽到人见人爱的那款,运气更好的时候会抽到隐藏款。
原来盲盒令人着迷之处就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纠结半天最终选的是否是自己心仪的,而在打开的那一刻,有种等待500万彩票开奖的兴奋,惊喜或是失落就在开盒的那一瞬间。而一旦打开一个,就情不自禁会上瘾,开上十个二十个,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打开下一个盲盒会是什么,所以就会一个接一个地买,直到买到自己喜欢的那个或是隐藏款。一般情况,一个系列的盲盒会出5~12款,每个盲盒的售价在18~69元之间,虽然单价并不算高,但盲盒的魔力就在于会不知不觉中把你的钱包掏空。
另一个让消费者买买买停不下来的原因是每个系列中的"隐藏款"。也就是妞妞舅妈送她的那款,隐藏款并不被包含在常规系列中,只是混在每个系列的盲盒中销售出去,抽中的概率约非常低,很多时候,即使消费者一次性买了一大盒12款,都不一定能抽到隐藏款,但一旦抽到隐藏款,这一款在玩具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可能就要翻上十倍以上,甚至超过一套12款的总价格。如果你没有买过盲盒,你会觉得这么没什么稀奇,但大多数人只要买上一个盲盒,就从此深陷其中,买上一屋子。
这小小的盲盒似乎已经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即完全不知道盲盒是什么的和对盲盒极度痴迷的。
世界上销量最高的盲盒产品可能要数Sonny angel了,这是一款以光溜溜的小天使为雏型的手办,配以不同主题的头饰,这款产品的设计初衷是"虽然他不会说话,但是会一直陪伴在你的身旁,保护你,温暖你,让你微笑",有着"让你的人生更快乐"的使命。每个Sonny angel 都被套上密封袋,随后放进一个六边形的盒子内,直到消费者拆掉最后一层密封袋,才能看到自己买的究竟是哪款。
其制造公司Dreams 解释道"这样的购买方式可以让收藏更加有趣和激动人心"。这样盲抽和拆盒对用户来说确是有趣的,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量。自第一个sonny angel形象的产品2005年3月问世以来,已经发行了近600个不同的造型,几乎每个系列都大获成功。
了解了不同系列的盲盒更加佩服商家的智慧大脑,他们不研究哪款好卖,那个生意能挣钱,专门研究孩子心理,在孩子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知欲上大做文章,像乐高系列、谷歌公司的安卓小人、新三板的泡泡玛特、玩具反斗城等。品种新奇,造型美观,怪不得让孩子们日思夜想,剩下饭菜钱也要过过盲买瘾!
其实痴迷于盲盒的不只是小孩儿,国外不仅仅孩子们痴迷盲盒,成人盲盒迷也是比比皆是。因为保持好奇似乎是他们探知世界的铁定法宝。看来玩具从来不只是面向儿童这一个市场,十多年前,吃干脆面集水浒卡的一代人成长起来,如今,小小的盲盒又如出一辙地出现在线上线下各个角落里,再次成为这代人的消费热点。
盲盒之争争出了中西方教育的不同理念。西方国家可以不惜代价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探知欲,而我买玩具时会掂量玩具值不值那个价钱,超出了预期会以各种理由劝导孩子放弃购买欲,时间久了孩子会站在心仪的玩具让看看价格,如果觉得贵了,就会“懂事”滴说:我就看看,我不买!这就是中国懂事娃!——中国式父母一手打造,听话懂事儿,不越矩,好奇心被生生镇压后还会生发出更新奇的想法吗?自责自己永远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衡量孩子的行为,有时候建议带孩子出游看世界,在行走中体验生活,妞妞爸不是也会说:跑了几天,花几千块,还不如呆在家里,吃点好吃的,买几身衣服呢!哈哈,又一个世俗之见!
如果这些可以代替孩子的成长体验,谁还会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
回望桌子上的这个隐藏版盲盒,反思盲盒之争的全过程,结果都一样,拥有了一个漂亮的玩偶,但过程却截然不同,孩子直接拿来了舅妈送的盲盒,虽也倍加珍惜,却少了拆打盲盒的期待和打开后的惊喜,那可贵的好奇心直接被眼前的玩偶取代,这盲盒的“盲”失去了最初的价值。
突然想起了在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时引用的几则名言,摘录以自省: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弗朗西斯·培根)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青年的朝气倘已消失,前进不己的好奇心已衰退以后,人生就没有意义。(穆勒)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塞缪尔·约翰逊)
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爱因斯坦)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妞妞,如果可能,下次带你一起去文具店,让你亲手挑选,体验盲盒在你手中神奇绽放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