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美食家袁枚先生说:“鸡功臣最,诸菜赖之。”
据说,历史上有案可查的鸡馔就达数百种之多,八大菜系十六帮别,名菜谱中都有鸡的身影。如果每天调换菜谱,一年半载都不会重复。
当然,鸡馔之南北烹理大异其趣,相对而言,南鸡们更讲究鲜嫩求工,北鸡们则不免相形见绌。
《齐民要术》记录了六世纪间黄河流域的饮食民生,其中关于鸡的食谱只有鸡羹、蒸鸡等寥寥数种,远逊于鸭鹅牛羊,可见北方自古以来,鸡馔就不发达,遑论求工。
清际同、光年间,杭州有个潘厨子,以烹调著名。当时,杨石泉制军昌浚时为杭州守,非常赏识他。之后,杨擢拔为陕西巡抚,潘厨子运来粗布数疋及冬菇献给杨石泉。
杨问之曰:“冬菇,吾知浸酱油其中,甚善也。布何为者?”
潘厨子曰:“小人非献布也,盖沁鸡汁于布中,干之。大人至北地,或止顿荒僻处,不能时得佳肴,试翦此方寸入沸水,无殊鸡汤矣。”
这应该是最早的“鸡精”制品了。
此事后来被单田芳先生改头换面收入评书中,成为慈禧太后穷奢极侈的罪证。
杨巡抚用沁了鸡汁的粗布煮汤,算是因陋就简,但李鸿章这位中堂大人喝的鸡汤,也不过如是。
史料记载,他做直隶总督时,经过某地,县令精心准备饮食,一道鸡汤就用三五只鸡来烹制。却没想到仆人告诉他说:“汝等所进之肴,中堂实不能食,已受饿矣。”
县令十分惶恐,于是赂贿厨子,跑到厨房里看厨子怎么操作。但见以一鸡煮汤,汤刚好,厨子即举碗饮之尽,乃掺水入锅中。
县令大骇曰:“吾三五鸡制一汤,中堂犹曰不可食,汝乃以此进耶?”
厨人睨视,咍之曰:“如汝言,彼在外得饮如此佳汤,将来回署时,我更以何物供给之耶?”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
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