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看了《刻意练习》第9章中的用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采用的方法是: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朗读一段从物理学课本中摘下来的内容,然后再完成一个简单的在线判断题测试,看看他们对刚刚朗读的内容掌握了多少。目的是让他们在来到课堂之前,先熟悉课堂中将会讲到的物理学概念。然后教授将学生分为几组,提出一个“课堂问题”,学生们在线回答问题,说出答案,然后教授告诉大家标准答案,并围绕该答案来阐述,同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这种讨论使得学生思考那些概念,寻找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通常不只是停留在被问到的课堂问题之上。在准备课程计划时,确定某位学生应该能做什么,远比该学生应当知道些什么有效得多。如果你在教学生一些事实、概念和法则,如果这些信息已经被学生消化、“内化于心”,成为学生为做好某件事情而创建的心理表征的一部分,那么,这些单独的信息就将成为相互联系的模式中的一些组成部分。这种模式可以为信息提供背景和意义,使学生更容易运用信息。 总而言之,你在思考某件事的时候,不会创建心理表征;只有通过去做某件事情,失败了之后调整方法,接着再去做,如此循环旺夫,才能创建心理表征。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首先,你要找到优秀的老师帮助你创建心理表征。如果当地条件不好,就要想办法自己做自己的导师(可以用以教为学的方法)。
那么,如何创建心理表征呢?你要有一个自己的知识框架。比方说,在刚刚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通过快速阅读、及时复盘对知识有了自己的了解,建立框架。再通过测试、练习,让老师发现你的不足,教你改进方法(或者自己找有答案的测试题,测试后核对答案,理清答案脉络),利用反馈和修正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建立完整的心理表征。
最后,我认为创建心理表征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和多次复盘。当你通过学习、测试、反馈、修正掌握了一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后,通过及时复盘(可以画思维导图、视觉笔记、写文章等)、未来的一周、一个月、6个月、一年定时复盘将掌握的知识由短时工作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到这时,你对这门学科的心理表征就算搭建成功了。
通过找到好老师帮助你修正和完善原有的知识框架,并且多次的回顾反思,成功建立起有效的心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