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山
本篇整理了关于求职渠道的使用误区,
如果正好能帮助到你,
那再好不过。
阅读仅需 3 分钟
01 求职路上的误区
大部分人都知道一个道理,但凡找工作,如果没有炫酷的背景,没有闪瞎眼的作品和经历,没有牛逼到被猎头长期围着转,那最好还是花心思好好写简历。但人们常常忽略一个很关键的部分——求职渠道。问 2 个很简单的问题,你能说出 5 个以上的求职渠道吗?这些渠道除了能投简历还能干嘛?
求职渠道意味着更多的信息和机会。如果你掌握的求职渠道不够多,不重视求职渠道的使用,注定你所获得的资源远远少于那些积极拓展求职渠道的人。如果你的简历表现力也一般,最后获得的 offer 数量比不过人家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现在的公司都在积极开辟自己的招聘渠道,用来吸收新鲜血液。他们大都在自己官网设有招聘页面,也会使用各类招聘网站,有一套自己的内推体系,校招季活跃在各大高校和招聘会上,利用行业大会来物色人才,有心的猎头、HR 和部门 leader 还会潜伏在各大社交网站和行业论坛里发掘优质人才。对于你来讲,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除了有一份漂亮的简历以外,还要能让公司发现你的存在和价值。而这些公司所用的招聘渠道相应也是你的求职渠道。
但是,你如果单纯认为用了这些求职渠道,就一定能找到工作,那是错误的认知。掌握更广泛的求职渠道以及正确使用它们,是能从概率上增加你的工作机会。
02 最浪费的误区
最浪费的使用方式就是不花时间细心筛选就盲目海投。比如委托后台投递,能让你短期内看到满眼的工作机会,但是当中有多少是你真正需求的呢?你会花费多少时间来处理这些无效的机会呢?比起委托后台投递,更建议是在网站上公开简历,能够让猎头和 HR 找到你,好处是也许会接触到你以前不知道的好公司,得到意外的工作机会。不管是哪种,都一定要对自己负责,谨慎地选择机会,这样你才会珍视机会,并且得到你真正值得拥有的机会。
还有一种浪费就是明明知道好几个求职渠道,但偏偏不用。弃用的理由多种多样。有认为效果不好的,也有道听途说的,也有纯粹是懒的。前两种情况,只要实践过,就会有所了解。纯粹懒,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03 招聘网站的误区
很多人以为招聘网站就是用来投递简历的。其实,除了投简历外,还可以用来收集公司信息。收集什么信息呢?一是用来了解你感兴趣的公司信息和他们的招聘动态,二是获取更多你以前不认识的公司和职位。通过这些公司发出的招聘信息,你可以知道你需要学习哪些东西才能应聘你心怡的工作,也能推测出你的简历里应该具备哪些关键字才能增加被 HR 相中的机率。
说到投递简历,有个误区,就是在一个求职渠道上投递简历没有得到回信就是没机会了。其实不是,不同的求职渠道可能是不同的 HR 在维护,操作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时候从这个求职渠道没有消息,试试另一个,也许就行了。最忌讳的不是通过不同渠道向同一家公司投递简历,而是在短期内向同一家公司应聘方向差异巨大的岗位,前一秒投了市场的工作,后一秒跟着就投了会计的工作,HR 会判断是你没有明确的方向,直接就毙掉的可能性非常大。相反,如果同一类岗位,你在今年投了被拒,明年再投,HR 会格外关注,就可能会给你面试的机会。
还有人以为只有在找工作期间才需要维护自己在求职渠道上的信息。是啊,谁乐意在安稳工作的时候还要成天关注别的工作机会呢?其实个人简历只需要定期维护就好了。真正需要平时投入少量时间去维护的是现在的职场社交网站,比如 LinkedIn和脉脉。以前我们很难接触到的职场,因为这些网站而触手可及。上面活跃着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如果你想进入某个行业,想了解某个工作,大可以在这些网站上去认识他们。在职场社交中,增加自己的人脉资源,将来有需要的时候,不至于没有资源可用。
04 内推的误区
最后说内推,最高效也是最被忽略的求职渠道。传统观念里,内推等同于走后门,是欠人情的。但是,如果稍微了解一下,就会知道,现在很多公司都会鼓励内推,并且有内推的完善体系。和走后门不同的是,这样的内推不以为着你能花点钱打通关系就能去工作的,而是把简历以带有一定信度的情况下交到 HR 的手中,2 个面试通过的人,在同等条件下,内推的那个明显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而公司员工内推成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所以,走内推的人,不需要产生欠人情这样的顾虑,相反的,是在给推荐你的人增加额外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