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是不适合写书评的,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书中太多难啃的概念,大部分章节都一知半解不知所云。以至于,读过两遍,脑海中依然没能形成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框架,但就目前来看,那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对我有很大教益。
《构建之法》是一本很精彩的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最有启发的管理类书籍。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软件构建过程中的需求、设计、用户体验和产品发布,但我都不懂,我所学到的,是一种团队协作与任务解决的思想。
在我的专业(这似乎是中国大学生的常态),团队合作简直是家常便饭了,无论是案例研究还是知识竞赛,无论是课堂展示还是社会实践,都需要组建团队,完成任务。囿于管理水平和相关知识的不完备性,好多团队较难实现1+1>2的效果,甚至会面临着1+0+0+……+0=1这种情况。
我认为推动任务流程有两种人,一种是技术推动,另外一种是管理推动。前者较强依赖于 chief programmer 的专业能力,这个人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领头羊,无需太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大伙跟着跑就可以。后者并不需要太强的技术能力,是通过合理的组织与控制,来使得任务流程框架化、结构化、清晰化和量化,也就是群策群力。以前我觉得前者很酷,后来我累了,有更简单的方法干嘛不用呢。
软件构建是一种非常精细化的过程,对于标准的要求可谓苛刻无比。任何一个环节的延滞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停工,任何一个字符的错误都会导致bug的诞生。个人理解,在所有任务中,码代码是犯错概率最大而且数量最多的,同时也是处理bug最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理解软件团队是如何工作的,小强们是如何死掉的,自然能够让我们在处理日常任务时更加得心应手。
不同于企业,软件团队往往人数较少,而这一特点也和我们大多数生活场景相符。传统管理学理论大多以成熟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而成熟的企业又大多有着几百甚至上千人。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并不需要懂得如何管理上千人,如何统御一个大的部门,我们仅仅是需要了解,在一个部门或者项目组里,如何更高效的达成目标,就足够了。
因此我认为,相比于传统意义上 expanded 的理论,当我们日常生活只需要与几个人达成协调的时候,本书中提及的软件团队合作方法似乎更具有操作性。但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细化和研究,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可能需要了解更多该领域的知识。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生动,不同于教科书般的枯燥,也没有偏哲学的语言,就是具体、实用且代入感强。阿超、果冻、小飞和小李,猪、鸡和鹦鹉,萝卜和白菜,他们或者代表了一个公司中的几类人,或者代表了一个团队中的几个角色,任何曾经有过团队合作经历的人都可以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大部分遇到过的团队困境都可以在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构建之法,又不止于代码。一切管理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没有通篇枯燥的技术讲解,这本书聚焦于软件团队中对人的本质的挖掘。讲了团队的发展阶段,讲了如何考核绩效,讲了如何推进任务,讲了流程的控制。剥离书中涉及技术的部分,关注对自己有独特价值的章节,能让我们从感受另一个世界(程序员的世界)是如何协调合作的。
就像不同的角度会画出不同的鸡蛋一样,我想,不同的人会在书中寻找到不一样的价值。也许程序员们发现了技能提升和职业进阶的宝典,也许教师们找到了培养未来花朵的良方,但对于一个局外人,我所收获的,是对团队协作与流程控制更深的体会。
与其说,我对这本书感慨颇深,更不如说,这本书恰到好处的写作,唤起了一段时间内我内心的思考与疑问,促使我关注如何从管理的层次让团队任务更简单。
所谓管理并不是leader的专利,所有的团队协作都有管理的影子,了解一种更新颖的管理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以一种更清晰的视角去解决问题。当然,理论先行,实践跟上,下一步,就是在生活中去慢慢尝试,让自己的团队流程更加流畅,毕竟理论只有应用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