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是根据我校学生和教学实际提出的,符合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本学期在我校全面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转变。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现就此模式和基本操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1、摒弃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提升启发式教学方式,整体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状态。
2、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以体现其主体地位。
3、顺应教学改革潮流,与高考及相应能力要求深度接轨。
二、概念界定
“导学式”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在教师启发、引导、组织等深度参与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优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理论依据
1、当代主体性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四、基本特征
1、师生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定学,据学而导,导学结合,辩证统一。
2、教学方法。既讲究教法,又注重学法。教学统一,无可偏废。
3、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方式多样。有教师主教,也有学生主学;有学生个体为主的自主学习,也有个体间互动,小组合作探究。
4、教学互动。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既有个体对整体,也有个体对个体;既有单边讨论,也有多边合作。
五、关于“导学案”模式与“导学”设计
1、“导学案”模块构成:一般有“标志栏”、“任务栏”和“‘导学’设计”三部分。
2、“导学设计”的基本遵循:
①研读课标、教材和课时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即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堂环节。
②“翻转”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基于学生做“导学”设计,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3、“导学设计”模式一:
①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即“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归纳小结”、“当堂检测”。(目前学校统一提供的“导学案”模板即为此种形式)。
②“问题导学”针对课前自学和课上一般性问题;
“合作探究”针对重点、难点,谋求突破;
“归纳小结”为归纳、深化、提升;
“当堂检测”意在效果检验,巩固提高。
4、“导学设计”模式二:
①纵向以教学内容、课堂环节为纲,体现教学设计。
②对应教学内容、课堂环节,横向穿插,进行“导学”设计。“导学”设计可参照“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加以落实;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标识,如:识记、理解、掌握,自学思考,交流研讨,归纳整理,总结反思等。
5、“导学”呈现方式:问题形式呈现。
具体可分为填空、问答、图表等;也可是话题式提问、讨论、辨析等。
设问要简洁、明晰,指向具体、清楚。必要时可加入学习时间、目标要求、方式方法等提示。
六、“导学式”教学的实施
1、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利于“导学式”教学的高质量“导学案”。
2、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组织、调动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有效开展。同时,不偏废教师的教,学生不能或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教师主讲,且要到位。
3、学生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如,读书,做题,板演,交流,展示,互动,辨析,做笔记,等等。要重视和突出课堂的互动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特别是师生互动,因为这种方式与教师最为切合,也是目前课堂所呈现的最基本、最常见的形态,可谓“导学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4、“导学”的核心意义:促进和优化学生思维活动。
5、“导学案”与教学活动紧密配合,充分利用。
七、“导学式”教学基本特征解读
1、摒弃“满堂灌”,同时不刻求“先学后教”,而是强调“教”与“学”的统一。
2、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导学式”教学的两个基本元素。“导”来自教师,“学”本于学生。“导学式”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3、“导学”设计体现为“一体”两面:一方面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课时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堂环节,完成教学设计;另一方面,“翻转”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分析学生,基于学生做“导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和学高度统一,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