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的年假已经结束,对于目前无业在家的我来说,都忽略初七是大家开工的日子,不刻意去看也不晓得是周几。只觉近来几日天气晴好,在暖气房中有些许燥热了。
昨天学习到一个词叫 gap year,意思是“间隔年”,在国外的本意是:在大学毕业的一年先不找工作,而要去做与社会融合的一些体验和实践,这段空下来的时间就叫gap year,在国内的大学生几乎都没怎么关注过这个概念,大多数都是毕业前就开始实习,正式毕业提前都要确定好工作,以便早日开始积累社会经验,早日独立;即便真的是有这样的间隔时间,国内的年轻人大多也会以研二战、考公考证准备等等来去充实这段时间。这个词语大多时候用于应届毕业的那段时间。
而我初遇到这个词时,突然感觉:其实并非单一在初入社会时,需要寻找实践确认自我的阶段发展方向,面对所有在发展成长的人生,这样的gap year可能随时都会来临吧。之前看到一个留学博主感触英国人对生活的松弛感,说他们毕业后可能旅行后才会就业,也会在结婚生子后再来读研究生等等,他们没有在所谓应该的时刻去做这些应该的事情,但是也no care。这里并没有比较歆羡之意,只是想谈论不同的生活方式。
回顾职场十年的我,一路走来,在30岁时突然就很想发生变化,想去尝试新的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讲,过往的10年不是应该早就要确认好方向和发展规划吗?其实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吧。人生何处何时不都是一种选择呢?想来此刻的我也许就处在属于我的gap year阶段中。
在家赋闲半年多一些,回想着难得的停下来的时间,自己做了些什么呢?有时候在想自己好不容易闲下来了,应该赶快去实践自己一直想做的事,但实际上自己却是经常宅家不出门,虽有疫情封控客观影响,但其他时候也并未走出去(因为一直把出去走走看看作为自己很重要的一种向往)。想来第一反应是有些惶恐,觉得自己浪费了一些时光;但转念一想,这样的惶恐不就是建立在:下一步就要出去工作依旧没时间出去的焦虑中吗?过往职场忙碌的心态惯性再次引发那样的思考。其实不需要这样,要真正的放松下来。所以在这半年多,有突然无业的无措,有没有经济收入的不安,也有偶尔安静下来对之后的彷徨,还有静下心来读书观影的获得感等等。
有天突然听到一句话:要允许你的生命中有一些虚无的、无聊的、空闲的时间,也许你会觉得虚度光阴无意义,但你总归会在这些安静的只有自己的时光里,发掘出内心的自己。想来我也的确是有不少收获的。
时间来到2023的新年,过年期间个人的生活环境和节奏发生了变化,有点些许的忙碌。现在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又正好是这新年伊始,总不免会有些新年的打算,前前后后也想了几日。
一开始兴起的念头是打算找工作,但在找工作时却犯了犹豫,无法定义下来自己到底要找个什么类型节奏的工作。一个是不想再次陷入重复的工作节奏,也不想去循环的进行过往的工作内容,另外是居住地距离工作地的通勤大多不方便,自己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通勤上,如此挑剔这般几乎没什么合适的工作了,加上这几年的经济环境对于这个岗位的招聘本身也不多。所以这样下来我几乎没几天就觉得自己不想找工作了。对于我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估计HR也难搞。所以暂且搁置在这了。
其实背后的中心想法是:我不想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通勤、忙碌加班吃外卖、搞社交之上。我也想兼顾到我的生活,但如果出去上班势必很多节奏都要以工作为主。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是否能换一种工作类型和节奏,不是不想工作,只是想找到符合自己节奏的。
但对于30岁左右的我,换行和换岗是需要下定大的决心的。其实我并非想要在家赋闲,真的也想做自己想做的去感染影响周围的环境,但目前我还无法实践到我的想法。在思考中,暂时无答案。
另外一个想法在心中也是百转千回的,就是挑战考研,对于我这个曾经只能考上大专的学生,在职场自学专升本之后,始终还是想尝试自己能否打开考研的大门,不为什么学历名头,只为挑战突破自己,也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垫块砖。现在考研大军的确是越来越多,二战、三战的皆有,但我只想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尝试。本来不想继续忙碌工作,一方面是工作太久的疲惫,另一方面也是打算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赋予新角色了,所以我在想既然这2-3年我的时间本身就会以家庭为主,那么就想认真的把自己的这段时间经营好,没有刻意,只想做自己。
近来在家,虽说也能静心去做一些事,但是与之前静心看书和观看纪录片的状态相比,似乎没那么沉得下去了,对于每天宅在屋里,也觉得想要主动走出去看看,不想总封闭自己的环境,毕竟我们也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头脑里,也要去真正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打开自己的环境和活力。
当然,人生本是一场体验,我们做不同的选择都会有不同的轨迹去体验,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口,无论怎样都会有丰富的经历。这样想来,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有的是勇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