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14年下半年的时候,迷上了看书,偶然的机会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个笔名叫飞机的坏品味的作家,觉得挺对口味的,
每天都会习惯性的去翻看他更新的博文,再后来,就把他出版的一系列书籍全部买回了家,
他的每本书都有独特别具一格的设计,封面和里面一系列的插画,还有纸质,都让我爱不释手,也让我从这里开始养成了爱护书籍的习惯 生怕一些折叠,造成书本整体的美感,
所以,我看书会有一个习惯,每当看完一段落 从来不会去折叠,下一次再看的时候,凭记忆去找到上回终止页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加强记忆力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修复健忘症的途径,
印象最深的就是香蕉哲学这本书,封面是金黄色的,简单的几个字,香蕉哲学,什么鬼,名字这么奇怪,
我好像对一些奇奇怪怪,独特的东西有着莫大的兴趣,
很清楚的记得当时,两个下午的时间把这本书翻完了,还不过瘾,连续看了几遍,
看完之后,产生了强大的共鸣,感觉找到了知己,
这不就是把我内心的东西全部用文字表达出来了吗,
这种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
虽说记忆深刻,不过,现在如果让我道出书里的二三事来,我也记不得了,
但我深知,这些记忆会深埋在我内心深处某一个地方,在某一天需要派上用场的时候,它会顺其自然的溜出来,
就像书里写的一段话:你以前做的每件事都不是徒劳的,当时你不会看到它的价值,直到某一天,你重新连接起它们,你才会发现,它们都是别人无法给予你的财富,
有时候经常会感慨道,书真的是最廉价的奢侈品,
我们看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多少个日夜,甚至几年熬出来的,
先不去讨论写的好与烂,作者用他自身的经历 走过的路程,沉淀下来这些产物,难到不应该称之为奢侈品吗,我们花几十块钱就能轻轻松松的把它拿到手,难道不应该称之为最廉价的奢侈品吗,反正我是觉得赚到了,
最后,对自己是否能够起到实用性的效果,那就因人而异了,
很多人把看书当作一种精神支柱,一种寄托,误以为看书就能解决很多实质性的问题,
反而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的现象,治标不治本
书更多的应该是起到一种参考与开拓视野的作用,
而不是去照搬与过份信赖,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毕竟那是别人的人生,与你无关,你也模仿不来
你更多的应该是借鉴他人你认为好的东西来根据自身的人物性格与当下处境相结合孵化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
这样才是把这些最廉价的奢侈品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去死记烂背一段语文课本,学一套数学课程里的九九乘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