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篇第七章】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某一天,孔子跟朋友感慨道,“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理想实现不了),我就乘个木筏子去海上漂流去,愿意跟随我的估计只有仲由了吧”?
子路听到了这话之后,特别高兴,内心暗想:“妈呀,老师这么器重我!我得积极主动点!”于是,子路兴冲冲地就去找老师询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启程去海上漂流呀?我好准备行囊呢!”
孔子见子路那得意的神情,又好笑又无奈,马上给子路泼了瓢冷水,说道:“仲由也没啥大能耐,就是有点蛮勇之气,比我还过分,其它的则无可取之处。”
子路听到老师如是说,傻楞在那儿,讷讷地问了一句:“老师,咱们不去海上漂流了?”
孔子敲了一下子路的后脑勺,道:“傻小子耶!老师就发了句牢骚,没听出来呀?还以为真要去海上漂流?再说了,乘个小木筏子去海上漂流,能安全吗?”
子路似乎恍然大悟。
不再往下编故事了,言归正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对于周游列国十几年、四处寻找平台实现政治理想的孔子来说,有着一种理想难达、壮志难酬的悲凉无奈。在那样一个诸侯争霸、急功近利的时代,谁又会去关注礼乐文明、“仁”的学说呢?
所以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只是一句感慨,有所感慨之后,我们还是应当该干嘛干嘛,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及未来要走的路!孔子是这样做的,他认定了自己的理想,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路上走了很远,走着有着,就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脊梁!是非常了不起的!
同时,这句话在中国文化史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为后代读书人提供了一个有所幻想的话题。如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等,都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的一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