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怀着既好奇又有些不安的心理,我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学习。一路走来,遇到各种哭笑不得的问话。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就是”你学心理学的啊,你们这种人最阴险了,天天都在猜别人心里想什么”,我只想说,“阴险个毛线啊,你又不给我钱。我凭什么要猜你的心思啊!我是心理咨询师又不是八婆,窥私狂,你那点破事儿,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好吧。”
二
为什么很多人一听到你是学心理学的,下意识就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很阴险,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对方看穿。原因无非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人对未知的事物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而人的心理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很多人平时生活中并没有随时去自我觉察的习惯,因此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内心世界一片混沌。
另一方面,人又本能的害怕被看穿,因为这会让我们丧失安全感,如果对方能把你的内心活动都看得一清二楚,那就跟让你裸着身体暴露在众人的眼光之下没什么两样,甚至害怕如果被人看穿那不就是在对方那里落下口实,而成为他人操纵自己的工具。
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我暴露后安全感的缺失,导致很多人本能的会给心理咨询行业抹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对心理咨询师产生畏惧感和怀疑感。
三
平常人的担忧我也有,直到我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后,我才发现心理咨询师其实是一群心理年龄普遍偏轻的群体。
记得有一次心理测量课上,老师给每位学员做了艾森克(EPQ)个性测试,通过好几次转化,在最终的人格特征分析中,其中有一个L量表(L即Lier)测试的是人的掩饰性,俗称社会成熟度,低分朴实幼稚,高分表示掩饰,假托,自我隐蔽,60分以上为高分,40分以下低分,结果绝大部分同学的分值偏低,我们的心理学教授也说,不仅我们这个班,他在一些社会机构和其他班级也做过这个测试,都出现了相同的现象,那就是学心理学的人的L量表分值普遍偏低。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看起来似乎相悖的结果呢,我的分析是:
1.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尽管它涉及到对人的研究,但在其研究方法上与其他的理论或应用型学科一样,都需要学习者能够沉下心去积累,而学术研究很多时候其实是相对独立的,我并不是在说学习心理学不需要交流,而是说这种交流的背后其实需要个人的专精投入,这是前提,学习者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浸泡着,其实与外界是有一定距离的,少了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真实链接的机会,在人际的适应性方面自然不是那么面面俱到。
2. 从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本身来看,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随着对人的心理不断深入了解,很多时候心理学学习者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从人群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比较客观的视角去观察团体和个人的一些行为,不仅分析自己也会去分析他人,这是一种职业敏感度,但同时也会容易让人从现实情景中隔离,反而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3.从对于生命的理解看,心理咨询师因为系统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对人性和自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加能够体会到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接纳自己成长为独特的自己,而不是要迎合他人,自己与他人在自己生命中的坐次是有先后的,明白了这一点,反而可以不用那么在乎人际关系,比起那些对人际关系刻意经营的人,他反而会更自在更放松,正是因为不用反复揣度,心理咨询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专研业务知识,反而能获得心灵上的清净与满足,人自然显得纯真,但因为心理咨询师对人的高度敏感性和职业性,又使他充满人文关怀,不像有些科研工作者那样木讷和不解风情。
4.关于成熟与世故的划分,很多人狭隘地把成熟理解为就是会处理人际关系,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上很老练,只能说明他明白人情世故,并不叫成熟。成熟有着比世故更宽的外延,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或事物或行为发展到完善的程度。用买描述一个人,通常指的是人的思想观念随着经历而不断趋于完善和稳定。作为一个人,我们当然要让自己不断趋于成熟,成熟不是为了让你变得复杂,而是通过成熟我们可以理解自己,获得解脱,并最终走向天真。也即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就这样带着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的澄澈透明的心思再离开这个世界,而不是临走前还是满身风雨身心俱疲,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我接触的很多心理咨询师身上都有这种特质,那就是看清生命本质后的豁达与通透,他们思想成熟但却又散发着赤子之心,知道怎么去维护人际关系,但绝对不会刻意专营,潇洒又有分寸,与人相处融洽自然但懂得界限。
所以,心理咨询师非但不可怕,很多反而还很可爱,他们对人性有着更大的包容与理解,能进入这一行,业务水平可能有高低,但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职业都是有着非常严肃的职业操守和心理底限的,不会去借着自己的职业去打探他人隐私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如果你觉得别人复杂,那只能说明你的内心复杂,才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