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禅宗基础上的“心学”继承
稻盛和夫,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日本的四大“经营之圣”之一。 季羡林大师称赞他是企业家和哲学家一身二任的人。
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内心颇有感触。稻盛和夫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曾说过他的哲学深受西乡隆盛的影响,他的工作室一直悬挂着西乡隆盛所书“敬天爱人”的临摹之作。而西乡隆盛则深受中国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心学的核心是“致良知”,天理即良知,阳明先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正是西乡隆盛“敬天爱人”的哲学源泉。心学讲究“事上练”,稻盛和夫极力推崇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依靠工作来磨练心智,也是源自于此。
但我为什么会讲这是禅宗基础上的“心学”继承呢?原因是稻盛哲学的核心——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建立在佛教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基础上的。
在《活法》这本书中,稻盛和夫明确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稻盛和夫从小就跟随父亲受到禅宗的影响,65岁退休之后,更是去了京都临济宗妙心寺派圆福寺出家修行。
稻盛和夫的哲学其实是禅宗基础上对“心学”的继承。
由此,本书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衍生开来。稻盛提出“人格=性格+哲学”,与生俱来的的性格,和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到、领会到的这些,这两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后天的努力决定了一个人的“运”,因此“命运”是可以靠着一个人的努力去改变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稻盛和夫的另一条著名的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从这条公式可以看出工作在稻盛和夫的人生中所占的地位。人生和工作其实已经完全融为了一体。
那么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去工作去生活呢?“热情”,这里的热情是指持续强烈的愿望,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将自己点燃就能爆发出爆炸般的能量。只有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才是提高心性、磨炼性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除了热情,还要经常主动的去想,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这也是稻盛和夫推崇的一条人生法则。“想”就是在头脑中不断的模拟演练,直至所有的步骤都纯熟于心,自然会“心想事成”。
当你单纯的靠“想”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稻盛和夫提出一定要到现场去看,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唯有如此,你才可能触摸到存在于宇宙中的“智慧的宝藏”。
所谓的伟大的人物,无一不是在某一时刻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才触摸到了“智慧的宝藏”也可以说是“真理的宝库”。
在热情和能力都具备之后,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思维方式,因为前面两者都是只有正值,而思维方式是可以有负值的。当一个人的思想出现问题,那么热情越高,能力越强,得到的结果往往更差。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希特勒”,当他的思维方式出现了负值,他的狂热和能力对这个世界造成了破坏是多么巨大。
稻盛和夫指出人的思维方式应该顺应宇宙的潮流。这是稻盛和夫的人生观、伦理观、道德观的核心。宇宙间存在着促使万物生生不息、绵绵不断生长发展的意志和力量,或者可称之为“气”“能量”。而且,它“性本善”,它把人和一切生物、无生物都朝“善的方向”牵引。
文章中提到的感谢、诚实、勤奋工作、率直之心、天天反省、不憎恨、不妒忌、先人后己的利他精神都是顺应宇宙的意志而为。
那么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善还是恶呢?大道至简,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真实,也就是越接近真理。就像人类的遗传基因,由多达三十亿个碱基对排列构成,但是表达基因的密码种类仅有四个。我们用最单纯的理论去作为事物对错的判断,那么世间所有的一切就会变得无比简单。这样一条人生法则,同样适合经营,也适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
由此,稻盛和夫在文章中也提到了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错误,严肃的指出日本应该诚挚的向中国道歉。
可惜,一个日本老人能看明白的事理,一个政府却看不明白。
(二)
全神贯注的做事态度
看完本书,我又在纸上全书的核心脉络画了一遍。这么做的好处,可以让自己看清更本质的东西。本来第一章我取的题目是《大道至简》,捋完之后,却发现过于片面,于是改成了《在禅宗基础上的“心学”继承》。
纵观全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稻盛和夫对于工作热情的描述。其中有两段话:
“当时我强调要做出“会划破手”的完美无缺的产品。理想的、没有任何瑕疵的、无可挑剔的产品,让人不忍心用手摸一摸而玷污它。如果冒犯它,“手就会被划破”。
我小时候,父母经常用“会划破手”这一形容。当一个非常理想的完成品呈现在眼前时,人们欣赏它,出于对它的敬畏之心,犹豫着,甚至不敢用手去碰它。此时我父母就用“会划破手”来表达。”
“认为已经无能为力了!已经黔驴技穷了!这不过是前进过程中的一个时点。坚忍不拔,使出浑身解数,绝对能成功。”
这两段话不仅表达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也指出了他的成功之道,他之所以能胜过别人的不同之处。
当我回首以往,回想曾经有过的失败经验和成功经验,归结到两个字,无非是“坚持”。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可能都曾经有过无数的兴趣爱好。我曾经想好好学习英语,但是没能坚持住,放弃了。我曾经想过好好的学习绘画,但是也没能坚持住放弃了。我曾经想过做一个网络写手,成为一个作家,但是没能坚持住放弃了。这样的兴趣爱好有过很多很多,比如摄影,比如做美食,但是到最后都没有坚持下来。
可能我坚持的最久的一个兴趣爱好就是羽毛球了。曾经那么痴迷,只要有电视上有比赛就会看,在业余时间会找教学录像来看,只要遇到打球的日子,不管刮风下雨都会去打,遇到高手就想去交流。所以虽然从来没有跟专业的老师学过,但是也曾在业余比赛中取得过好的成绩。但是最终,却没有成为业余的顶级高手。
原因其实很简单,投入的还不够彻底。没有像稻盛和夫所说的,把自己完全点燃。要想成功有五个要素:
1、避免自动完成
2、离开舒适区
3、牺牲短期利益
4、大量重复性训练
5、持续地获得反馈
我总是喜欢去找人挑战,却没有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牺牲短期的成绩,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大量重复性的训练,对别人的指导也并没有虚心接受。所以除了天赋之外,技术没能提高,也就不足为奇。
而我的一个球友,打球时间比我短,但投入的热情却远胜于我。我一周打三次,他一周打七次。我只是跟人打打比赛,他却不停的寻找自己的弱点,每天都进行重复枯燥的训练,几年后,他的球技就远胜打了十几年的我。这大概就是工作的热情燃烧程度不同,得到的不同结果吧!
在今年的年初,我跟几个朋友一起开始对植物感兴趣。开始真的达到痴迷的程度,不仅每天都会在单位里仔细辨认每种植物的不同,节假日便会到公园,到山上去拍摄不同的植物照片。遇到不认识的植物便请教大神。去百度贴吧,加入植物QQ群。一有空就拿出手机登陆贴吧去认识植物。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记住了几百种植物的科属,辨别要点。于是我开始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分享自己所知的植物知识。也赢得了不少的赞赏。反观跟我一起开始的几个人,却没有一个能坚持的,到现在依然没认识几样植物。
点燃热情容易,但维持这样的热情却不容易。稻盛和夫采用了及其蠢笨的办法,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会产生成果,从中会产生快乐和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来干劲,又会产生好的结果。
而我们缺乏的就是这样蠢笨的坚持吧。就像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只有像傻逼一样的坚持,才能变成牛逼的人”。
我想起加入有书的过程,加入第一个群组之后,开始热闹非凡,后来逐渐销声。唯有自己一直在坚持。于是又加入了第二个群组,开始大家也是为了排名第一而努力,燃烧起百分之百的努力,终于登顶,之后热情却没有维持,逐渐又只剩我一个人每月跟着有书的阅读速度在阅读,写随笔。于是我又加入第三个群组,第四个群组,跟有书的大人大咖们越来越近,大家既有热情,又有耐力,每日的高产让我无比崇拜,不过,我依然相信,我会坚持到最后。不求超越每个人,但求超越每日的自己!
(三)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稻盛和夫自己归纳出的“六项精进”最后一项,不要感性的烦恼,仿佛是一支箭直射人心。
记得有一天跟书友微信聊天。他说到偶尔总是会觉得人活着多辛苦,有时候觉得对学习学学就算了。我问他是不是脑海里总是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说坚持,一个说那么辛苦干嘛?书友说有时心情低落就跟得了抑郁症似的。
我说他是间歇性的情绪低落。他说尤其是不能克制的时候,还会上瘾。我说跟人聊聊天就好。
他笑着说我怎么不去考一个心理咨询师。
其实他不知道,我也是间歇性情绪低落的患者。有人说女的会来大姨妈,男的也有“大姨夫”。好像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情绪特别的低落。
而严重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每天一回到家就会拿着手机漫无目的的上网,时间总是不知不觉的悄然流逝。到了十二点,依然不想睡觉。严重的时候就会失眠。然后白天会昏昏欲睡,做事更加没有精神,情绪也更低落。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就会更严重的失眠。我想如果长期这样的发展下去就是抑郁症吧。
这大概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感性的烦恼。
如何才能摆脱感性的烦恼呢?一个是朋友的陪伴,耐心的劝解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人是群居动物,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有独自的空间,有独处的时间,但是更需要的还是群体的生活。有一两个知心朋友,何其珍贵。
第二种方法大概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或者劳动中去。体力的疲劳能解除精神上的疲劳。在球场上酣畅淋漓的出一身汗,或者干干家务活,能让自己的精神得到彻底的放松。而身体的疲劳也会让人睡得更加安稳。
当感性的烦恼来临时,最怕地是你的放任自流。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导致最终无法自拔。这不仅影响工作,也影响学习生活。这时,意志力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但你觉得你无端的陷入这种烦恼之中的时候,一定要迅速打起精神,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如果没有感兴趣的事情,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务劳动中,其实这也是临时解决感性烦恼的一个办法。
但最终的解决办法,我们还是要找到自己的目标所在,朝着这个目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全身心投入。最终超越自己,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