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班委似乎都被女生占去了。
高考的状元郎似乎渐渐变成“状元花”了。
获得奖学金的女生越来越多,上课睡觉的男生越多了。
就业市场上,女性总体应聘的表现似乎更优秀了,单位里,女汉子似乎比男生还顶用了。
曾几何时,令家长老师为之骄傲和自豪的男生成了担忧的对象,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到哪去了?
男孩子真的越来越弱鸡了吗?
近日,上海推出国内首本小学男生性别教育教材,共分六个篇章,包括“我是男孩”、“拥抱我自己”、“好想长大”、“亲近大自然”、“社会大冲浪”、“活力美少年”等。这让“男孩危机”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有专家分析:如今,在校园内,男孩无论在学业方面、心理方面、体制方面、社会适应方面都逊于女生。更有不少男生“娘娘腔”,外形柔美,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趋向女性化,更让社会重视男孩阳刚气不足的问题,并引发担忧。
书籍主编尤睿老师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程为广大男生走出成长中的烦恼补充一点正能量,让祖国的未来拥有更多阳光、阳刚的男儿郎。”
有观点认为,男性危机的出现是因为男孩没有变化,而女孩越来越强。还有观点认为,男孩危机的出现是因为学校女教师太多。我是个男生,但我对这样的观点根本无法赞同,这是完全的只看表面不看本质。试问这样观点的论者,当呼唤男女平等的时候,当女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性别歧视的时候,你们又在哪儿?当一个群体性的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原因完全归咎到另外一个群体的进步和发展上,而应该从产生问题的环境,方式,机制上寻找突破点!
先认清一个前提,怎样才算有阳刚气?
百科上是这样解释“阳刚”的:阳刚是一种散发着的阳光般的刚强气息,是一种由内在的刚毅外化为强劲有力的独特气质,是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宝贵品格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正义勇敢、坚强果断的个性的彰显,是一种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魄力的表现。
我们目前有几个误区,认为阳刚是一种野性,是一种力量的表现。那么试问,暴力,蛮横那也算阳刚气吗?还有人鄙视那种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男生,认为那是奶油,那是娘炮,认为男生就该糙点。试问邋遢,粗枝大叶也算阳刚气吗?收拾得干干净净那是一种绅士的表现,只要不是过于爱整洁,就无可厚非。同理,暴力野蛮那是一种莽夫的表现,与阳刚气所追求的刚毅果敢也是背道而驰的。
有专家认为阳刚气最好的表现就是坚强果敢,勇于担当,有责任心。在我看来,这是目前最合适最中肯的一种看法。认识到这一点,我想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来看待“男孩危机”。
一. 从社会角度,审美的阴柔化,中性化
社会角度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因素,它包含了女性地位的上升,社会分工的变革等等。但是我觉得在“男孩危机”这个问题上,审美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目前不单中国,整个东南亚对于男性的审美都偏向一种“暖,柔,美,萌”。越来越多的男明星打扮得比女明星还要精致,偶像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当这些“花美男”、“小鲜肉”被越来越多人追捧,自然很多的男孩子都会向他们学习。
与之相反的,是一股“中性风”在女生中兴起,她们被认为是一种勇敢,一种酷。很多追求中性风格的女孩子似乎比那些“花美男”还要有男子气。两方面因素一叠加,再加下一些小众,但是吸引眼球的文化,比如耽美、基腐等的传播,造成了部分男孩子越来越奶油,部分女孩子越来越man的现实。
但是审美是会变化的,就像80年代末,以高仓健为首的一批阳刚,坚毅的男明星的形象进入中国,将“奶油小生”风格的审美一下子盖了过去。我相信物极必反,阴柔的男性审美风格不会永远流行下去,但是“无性别特征”的审美风格可能会被继续接受。
二.从家庭角度,父亲的缺失
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父亲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尤其是男孩子,父亲对其性格和价值观的养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如今,很多家庭的育儿工作妈妈承担了一大部分,爸爸很少参与,就像影子一样。这样的“爸爸”被形象地称为“影子爸爸”。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就有“影子爸爸”。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和部分父亲心存依赖思想,责任感薄弱,是造成“影子爸爸”盛行的最主要原因。
孩子没有父亲的榜样,自然在成长道路上缺失了一块,只能靠母亲和祖辈去弥补。而祖辈总是比较容易溺爱小孩,这使得小孩子的成长“温室化“,经不起风雨。”我看到一篇报道写道。一个妻子吐糟自己的老公“我老公就是被公公婆婆惯的。只要他们在我们家,我老公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还像个孩子,怎么指望他有责任感,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她认为,父母的娇生惯养让丈夫没有培养起对家庭的照顾意识。
而那个丈夫的解释是,自己小时候,爸爸也是这样的,他没有从父亲那里学习到如何承担一个父亲的责任。这样的缺失会在自己的家庭成立之后表现出来。那么由此及彼,这个丈夫的小孩又会从他的爸爸身上学到什么呢?是不是又一个恶性循环呢?
不能一味把借口推到工作忙,现在很多妈妈的工作压力一点都不比爸爸小。关键还是一个愿不愿意付出的问题。不论多忙,不管你在天涯海角,只要心里想着孩子,尽力和孩子沟通,哪怕陪伴的时间少,孩子依然能感受到父亲的爱。
一个孩子如果能从父亲身上学到责任和担当。我相信他面对很多事的时候,都不会选择畏惧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像个男子汉一样。
三,从学校角度,忽视了男生的特点和优势
初看这点,可能很多人会有点矛盾。男孩不是被当个宝吗?怎么在学校教育中,被忽视了特点和优势呢?可是细看我们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我们会发现男孩子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下就是一种弱势状态。这种弱势不是男孩弱,而是我们的体系要求、评价标准和男孩自身的成长发展之间产生了冲突。
我们的教育从孩子一进学校就要求听话,守纪律,成绩好。女生在这一点往往做得比较好,而男生好动调皮的天性往往影响了他们的表现,他们往往是老师批评的对象。再加上,女生懂事往往比男生早些,使得一些男生的粗心,调皮,不守规矩的表现被更加的放大。
在基础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化尤其明显。基础教育很多学习的是一些记忆性,要求背诵的内容。女生在这一点上往往比男生擅长。而成绩的优劣往往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最主要标准,所以听话用功,内向的孩子往往更受青睐。外向、调皮的孩子却受不到同等的鼓励和表扬。
此外,中国孩子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国外比很差,尤其是男孩子。学校的手工课往往是一些美术,小手工,编织。而国外往往还有木工,建筑,户外等等男生更感兴趣的项目。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我们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实验课很少,学生更多被要求的是考高分。而这些科目,恰恰是非常需要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男孩子冒险的天性,动手的欲望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压,最后只能规规矩矩地做题,写作业,考试。
此外,男生在组织活动,协调沟通,创造性思维上的优势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得不到发挥。而这些能力,都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能力。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女孩子整体上的表现比男孩越来越好,男孩子“差生”越来越多,女孩子“优生”越来越多。
教育体制确实需要改变,但这并不能由你我主导,我等只是一个推动的作用,抛弃现阶段的所有体系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一步步解决,一步步改革,朝着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前进。
综上所述,“男孩危机”确实存在,但阳刚之气的回归不是我们喊两句口号就完成的。社会,家庭,学校都要更加尊重男孩心智发展的规律,更加遵循他们自身的个性特点。其实,学业危机并不是“男孩危机”的核心,因为男孩们学业上暂时落后的局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扭转。男孩们最严重的危机,是缺乏应有的勇气和责任感。古代,我们常常用“手无缚鸡之力”形容一个人的文弱,而现在,当男生连“缚鸡之胆”都没有时,也难怪要被女生嘲笑弱鸡了。一个男生可以用美图发自拍,用高档的护肤品,但当你面对困难和责任时,却选择逃避和畏惧,那你就真的配不上“男人”两个字!
因此,即使现在的“阳刚教育”才刚刚起步还不完善,我仍然支持把它开展和推广下去。
我坚信,我们社会需要和欣赏的终究还是阳刚正义的男子汉,是充满男子气概的男子汉,是坚毅果敢的男子汉,是负责有担当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