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思维,而不是知识。
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表明,我们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很容易遗忘的,只有把知识和经验内化成思维,才能游刃有余地去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有句话说: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版思维模型。
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95%来自于习惯,只有5%来自于思考。可见人是多么容易被习惯驱动的生物。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并试图理解这个世界。
那么有哪些思维是学会后真正可以受益终生的呢?
在新西兰拍摄《霍比特人》的景点上,有一棵棕榈树。但其实新西兰当地的天气不适合棕榈树。于是剧组想了一个办法,让工作人员花了2天的时间找到了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把它们的枝干扎起来后伪装成棕榈树的枝干,再从其他地区运来棕榈树的叶子插上去。
一棵适合霍比特人身高和风格的棕榈树就是这样诞生的。
令人震撼的是,在2小时的完整电影里,这棵棕榈树只在镜头里出现了2秒钟。
记者曾经问导演:费这么大劲儿,最后出现了2秒钟,谁在乎呢。
导演说:我在乎。
我自己最近在工作上最大的感触,就像极了这棵其实镜头太少,但又被认真对待的棕榈树。
或许根本没有人在意你在细节上有多努力,但你自己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被认真打磨过还是粗糙地对付着。
讲师刘润说过:越是表面上看毫不费力,越是因为背地里竭尽全力。
《心术》这部剧当时热播的时候有个细节很打动我,当时海清扮演的护士之所以能胜任护士长,并不是因为她业绩有多优秀,而是因为她坚持着做医院的剪报,而且一做就是十年,恰好这个剪报又被更高层的领导看到了。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提到: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种努力的衡量,不仅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在相同时间里你的完成度有多么精准。
做事的精准就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2
第二个思维,是提升自己对于时间感受力的精细度。
之前有过一句很鸡汤的话:哪怕马云,俞敏洪比你有钱,但是你们俩在时间上是公平的,你们同样拥有24小时。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只要算一笔账就能发现,真正有钱的人,都在花钱买时间,也就是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雇佣足够多的的员工来为自己工作。
按照不完全统计,新东方有3.6万名员工,假设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合计一天工作288000小时,相当于普通人的32年。
当然了,这样的计算并不是为了凸显人和人之间的不公平,相反正是因为世界上无论是时间还是其他,因为不是绝对公平的,才有了跃迁和改变的机会。
用不公平换取公平,用有限换无限。
时间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成本。如何提高对于时间精细度?
在这里我提出了一个名词叫:重新定义时间。
近几年一些优秀的商业模式,都是在重新定义时间。
知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1968年在斯德哥尔摩的现代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时说:在未来,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而现在,这个成名的时间被“抖音”缩短为15秒钟。
为什么90后越过越穷了,因为用一个月挣钱的速度,只需要几秒钟就会花完。
当你按“一年”“一季度”来制定计划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拖延白白浪费,但如果你可以把计划精确到小时,精确到每一秒,甚至计算出自己的“秒薪”,你就会比任何时候,都懂得高效率利用时间。
常用的番茄工作法就是如此,按照25分钟为一个钟,全神贯注的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用5分钟休息,继续下一个25分钟的创造。
3
第三个思维,就是学会用绝对坐标沟通。
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拥有自己的沟通体系,包括不同圈子的人,比如饭圈女孩的一些语言,以及XSWL等00后语言,我都是后知后觉,这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没什么问题,甚至还会成为彼此交流中的一个梗。一旦到了工作中,沟通的精确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比如领导安排下了一个工作,告诉你尽快做完,如果你不懂“尽快”的含义,又没有进一步追问,很容易耽误工作。
跟朋友聚会也是一样,如果你说“快到了”,已经到的人就不知道还要等你多久,就需要反复沟通。
“我已经出门了”“我到朝阳门了”“我再过2个红绿灯”,但对于微信那端的朋友,很有可能对这些没有概念。
书中提到的“绝对坐标”,其实是个数学用语,把结合情境的表达成为相对坐标,不结合情境的称为绝对坐标。用通俗的话来解释,绝对坐标沟通也就意味着你把对面的人设置成完全不懂你前提北京的陌生人,然后尽可能清晰准确地把事情说明白。
让沟通把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复杂化才是我们的目的。
其实这个思维跟精品意识一样,就是训练自己精确化的表达能力。
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用绝对坐标沟通”+“用熟悉的事物举例”就是好的沟通。
4
第四个思维,就是站在比现有的状态和职位高一层的角度来看问题。
不是你想做什么,再去学习什么,而是你学习了什么,就能去做什么。
你所在的高度,决定了你的眼界。
选择更高的“立足点”去思考问题,这是自古以来的制胜之道。
我在这里了提出四个可复制的方法:
1.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
日光之下无新事,我们当下的问题,古人已经遭遇过无数次,而在他们留下来的诗篇和文字里,总有一些能够启迪你的吉光片羽。
在这里推荐《历史的温度》三部曲和张宏杰的历史著作系列,在内容生动的同时也注意保有了客观。
2.学会跨界思考,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利用营销的方式做内容,利用做广告的优势去做书。
我们公司本身是互联网企业,却因为广告做得很有风格,且经常刷屏,被称为被互联网耽误了的广告公司。
3.无行动时差
人的年龄只是一个生理差距,真正拉开人和人之间差别的,就是时差。
其中包含自己和自己的时差,和自己与别人的时差。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这种时差,比如拖延,懒惰,目标不明确,接受不了外界的诱惑等等
造成时差的主要原因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内化的能力以及投入使用的能力。
为了让自己跟优秀人的时差越来越短,作者提出了改善的方式:养成获取一手信息的能力,再养成随时思考发问的习惯,最后养成马上行动的习惯。
最后一个,就是把握人生中可控的部分。
人生中90%的问题,都是把注意力放错了位置。
比如过分地关注情绪而忽略了如何解决问题,在意着对方爱不爱你,却不去主动思考自己需求的爱是什么。
一旦你把注意力从外界回归到自己身上,遇事多想想:这件事我能掌控的部分是什么。就会更加关注接下来的执行,而不仅仅困宥在情绪里。
《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要知道真正决定你走多远的,不是你的缺点,而是你的优势。
要让自己活成一个太阳,当太阳出现的时候,所有的星星都会被掩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