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答的《活着》的问题,为什么描述的全是死亡:
关于《活着》这本书,其实已经读完很久了,但是一直不敢下笔去写读后感。从来没看过一本生命力如此旺盛的书。
故事的主角福贵是个小人物,甚至是我们所不齿的一类人,在经历家庭破败,身边亲人一个个离世之后,还能乐观的活着,让人甚至产生震撼之感。
对于为什么余华不说生命的美好,反而说的全是死亡?
一、直面死亡时,我们才思考活着。
有人说福贵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其实看福贵胆小怕事的性格,这个说法也是对的。福贵胆子小,被拉了去打仗都不敢出生入死,龙二一动粗他就软的不成样子,面对不分生死的事情都畏畏缩缩,更何况死亡?这样的人只配苟且的活着。
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不好下定义,面对死亡时,福贵是要多脆弱就多脆弱,哭,闹。面对有庆的死,哭完叫嚷着要“杀人”,要凶手偿命,最后面对已是县长的战友不了了之。或许我们会鄙夷福贵的软弱,但是面对儿子的死亡,谁能做的更好呢?
”死都死了。“福贵心里或许对自己这么说过吧。
谁都不敢说自己面对死亡时,会是什么样的表现,或许不如福贵。从余华的笔中,看到了人面对死亡的既定事实的无能为力,或许余华想告诉我们的是,战胜已经发生的死亡的最好办法,就是活着吧。
二、我们在死亡面前都是小人物
很多人嘲笑福贵,书里的村民,恶霸,城里人都嘲笑他,不过福贵不以为意。家还没败之前是纨绔,家败了之后是怅然了吧。当爹娘死了,儿子死了,妻子死了,女儿死了,女婿也死了,最后连外孙都死了,只剩他一个人。
在死亡面前的福贵,是彻彻底底的一个小人物,”死都死了“见惯了的福贵,已经真的某些方面看淡了吧。在死亡巨大的力量面前,我们和福贵的差距在它看来,也仅仅是个笑话吧。
在死亡面前我们都是小人物,明白与死亡的差距,我们该怎么选择?福贵对在他看来就是代表死亡的医院是敬而远之又无可奈何,有庆,凤霞都死在医院的阴影,让他那么惧怕死亡。而我们跟死亡的抗争,能用的手段真的也不多。
三、生命只有一程,请珍惜。
生命只有一次,没了就是没了。最后能坦然讲出自己的经历,是经历死亡之后的豁然,死去的亲人不会重生,那么替他们好好活下去。
余华在自己书的序言里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是应该展现高尚,这种高尚是对了解一切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世界。《活着》里,”我“的设定让我们都和福贵一样对死亡感同身受,在极度压抑的死亡之后,我们庆幸活着的美好。
见微知著,知道死亡也会明白生命的意义。生命只有一次,请好好的活着,最简单也最珍贵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