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小程序的称霸
2016年1月11日,微信之父张小龙公开演讲,说到拆分出来的服务号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微信内部正在研究新的形态,叫「微信小程序」。2016年9月21日,微信小程序正式开启内测。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
微信小程序的诞生可谓是在业界扔下了一枚重磅的炸弹。行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将是微信再一次颠覆互联网的时机,许多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在这块布局,招聘广告上也把“熟悉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作为要求。然而,四个月过去了,微信小程序并没有大多数人预想的那么火爆,甚至微信如今为了推广小程序把原来克制隐蔽的入口一再的拓展。在企鹅智酷的调查中,只有20.4%的人使用过小程序,并且平均每周使用的次数不超过三次。这样的数据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出现此种情况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小程序在一开始的时候过于克制,甚至在上线的时候都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入口,搜索时也必须得精准搜索才能定位,同时无法分享到朋友圈等等诸多的限制。第二、手机性能过剩的时代已经到来,大多数人在需要什么app的时候可以直接下载。而小程序推广不佳,并未引起过多用户的关注,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
但是我认为,在未来微信小程序依然会有它发力的那一刻。
微信小程序在诞生之初,张小龙曾给它的明确定位是用完即走,在未来的微信中,小程序也会秉承这样的定位,甚至在用户都没有感觉使用它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小程序完成了自己的需求。用户更多的时候是不会主动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小程序。在某些场景下,小程序将会作为适当的场景工具帮助用户达到体验目标。
比如一些服务类的小程序,通过微信社交的拓展属性,知道用户在这个时候需要订购某个时段的某场电影票,于是用户之前有使用过的电影票小程序会自动将各个字段填充完毕,规划好最优方案推送给用户。用户只需要在这几个小程序之间做筛选即可。
再或者,微信可以将小程序接入到扫一扫、搜索、对话、视频聊天、名片等功能中,在用户需要借助该工具完成目标任务时,就会触发相关的小程序,快捷的完成操作。(实际上微信已经有在这样做了,比如摩拜最近的接入)
第五:有偿内容汲取的常态化
2016年,自媒体与付费阅读突然就引爆了整个互联网。papi酱与咪蒙等成为炙手可热、传播及广的自媒体平台,头条、快报、一点资讯等相关业务的迅速推进;知乎live、值乎、微信打赏等多平台推出的自己的类似服务,以及突然间火爆的分答,甚至前段时间一直被人唾骂的罗尔事件,付费阅读看起来并不是之前普遍认为的伪命题。 据企鹅智酷的统计,有近六成的用户愿意对有用的内容进行付费阅读。其实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互联网用户对有偿内容获取的态度也一直在转变,各大音乐平台推出的数字专辑、付费试听等业务让之前已然是冬天的实体音乐行业重新焕发生机;各种在线学习平台也都生机勃勃的发展着,互联网如今已经不再等于免费的代名词了。所以在未来的微信里,用户对于内容的有偿获取一定会更加常态化。
到那个时候,有偿内容的获取就不仅仅局限在微信公众号的打赏了。当我在社交场景下的确定了要去西单大悦城和女朋友买衣服,微信可以向我推荐关于时尚领域的相关达人,在购买之前可以询问下他们的意见;看完给我推送的那篇手机的文章后,可以一键进行打赏。微信通过在各个场景下的关联,将有需求的用户与可以解决他们问题的人串联到一起,各取所需,一片祥和。
最后说几句
张小龙曾经分享了微信的四大价值观:第一、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第二、凸显出有价值的内容。第三、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第四、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对于第一二点 :微信认为,只有用户需要的,才是真正需要的。但是我觉得,之所以如今微信没有刻意的打扰用户,是因为微信还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所以这些只能让用户自己去抉择。然而,当微信的数据已经足够多,对用户已经足够了解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去做用户贴心的小棉袄呢?用户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们以为自己要一匹足够快的马,但其实他们更需要的是一辆汽车。当你把用户真正最迫切需要的价值提供给他的时候,他是不会因为你替他做了决定而懊恼,反而会更加的离不开你。
关于其他两点,我觉得未来的微信一定也会做得更好。如今的微信,让人觉得太过于冗余了,所有的信息全部堆积在里面,没有有效合理的分类。而在未来,我们不需要去自己寻找需要的信息,只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就已经把需要的事情解决了,微信还有什么功能,就不再重要了。这样的微信,才是真正的用完即走,你需要的时候它会帮你做好一切,你不需要的时候,根本不会使用它。至于商业化,它都已经完全的替你做了,你还能感知到存在吗?
当我们真的有离不开微信的那一天,未来也许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