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日,长姊致电云:“下班后,速来娘家吃饭!吾购一土鸡,尚有些黄鸡枞及糯嫩玉米,欲煎玉米粑粑!”
吾问:“何以整如此多菜?”
姊曰:“小女入县城开工作会,欲食鸡肉粥。适阿菊(弟媳)亦归家,都道人多好吃饭也。”
推开娘家大门时,八旬老父齿皆落矣,呵呵笑,问:“汝独来?彼等何?(他们呢)”目中皆是慈爱与欢悦。
吾明其问,吾夫与女何以未至。
吾曰:“今非周末,固吾一人来矣!”随手奉誊丰家之杂糖与盐卷。老父满足之状,令吾满心欣慰。
02
厨中阿菊与小姨正忙以做饭。目扫一周,不见老母,亦无长姊之影。
阿菊曰:“老母方在,或觅物矣。长姊早送菜来,复归,必博戏矣!”
小姨曰:“吾来接小咪佐(其八岁之孙),彼一日嚷欲寻二博兄(吾十一岁之侄)顽耍。适与汝等共享美食矣……待汝叔下班,亦来食。”
小姨撕黄鸡枞,阿菊忙烀一锅鸡肉粥,炉中炖骨头鲊,香气四溢。吾即上手以炸汁机磨玉米粑粑。
少顷,老母入厨来,曰:“吾去屋后杂物间拾掇物矣。”遂翻出面粉鸡蛋等,开始调酥黄鸡枞之面糊。
今日之黄鸡枞一物二吃:酥鸡枞与酸大笋煮鸡枞。
稍后,姊与其女并肩入,姊即起锅热油酥黄鸡枞,阿菊又执锅铲煎玉米粑粑…… 厨中顿时热闹非凡、香气四溢……
03
一桌家常菜陈于院中,众人一边享用美味,一边无拘无束闲聊,每尝一口皆家味,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于斯时也,如此温馨,吾满心感恩:生活待吾不薄,使吾有此珍贵之亲情,令吾于这纷繁之世,有一永暖之港湾;感恩己生于此家,无大富大贵,有最诚之爱与关怀……
回首往昔数年,夫调市上,女亦随之前往就学,独留吾小县城中忽显空之宅,彼被孤零弃之觉,如影随形……
于无数寂寞之夜,心生感伤,然幸有娘家,诚然为心灵之暖庇所。 每入娘家之门,老父老母无微不至之顾,犹冬日之暖阳,渐驱吾心淡淡忧伤。诸多疲惫与孤寂瞬间烟消云散。
娘家乃吾人生之避风港也,无论世事何迁,亲情恒在,默默守之。纵生活中有再多之分离与孤寂,吾亦未尝真孤寂。
04
吾家之亲情,宛如一暖而彩之画轴,尽由母之家族传承。母有姐弟四,其行二,上有一兄,下有二妹。其兄,曾为六十年代之云大学生,初为中学教师,后为县委领导;二妹,一为小学教师,一为供销社之员工。
于彼时,无论干部抑或工人,无疑皆为家族之傲。独母,彼聪慧、绩优者,因母病卧在床,小学未毕业,遂无奈留家,操繁重之农活。
早年,吾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较贫。自我记事,常得二位姨之资助。每家中有事,无论大小。皆寻兄姊商议处理,大至吾姐弟升学、事至婚事,皆少彼等之助。小至农忙时,二位姨请假买菜做饭,帮助招待村民。
年节时,二姨、小姨常为吾等购新衣,待吾等犹亲生孩子,关怀备至,使吾等于此温暖中茁状成长。
吾母长小姨二十多岁,长姊如母,故彼之关系更相亲密。
总之,数十年来,老兄姊妹几家浓浓亲情理所当然传至吾辈,至今,吾辈表兄表姊亦亲如一家。
今日感叹之,于人生之长途,老一辈相关心,互扶持,每聚,皆满欢声笑语;每难,皆能于彼此鼎力相助。 此深厚之亲情,使吾辈之小家庭皆蒸蒸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彼以行为诠亲情之力,无论岁月何迁,无论生活中有多少风雨,此血浓于水之牵挂与扶持,恒不变。
亲情乃人生最宝之财,能予吾勇以对一切,能令吾心永有所依,能于岁月之长河,绽璀璨之光。
岁月转,亲情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