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主人公初入职场的时候,非常看不惯一个同事,觉得他不干实事,偷奸耍滑,尽说好听的奉承领导,他很生气,也学着这位同事的做法,同事偷懒时他也偷懒,同事工作时他才工作。最后工作没有按时完成,领导询问他们原因时,同事很随意的说了句:“都是我考虑不周,我没有想到刚毕业的学生效率这么低下!”气得主人公没话说,他去办公室告同事的状,领导说:“你现在与他一般见识,你不就变成他了吗?”虽然是很温和的一句话,却说得作者无言以对。想想何尝不是呢?他不做,你也不做,他做你才做,你讨厌这样的人,可是你的做法与他有什么区别吗?
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他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他!我们以为这是以牙还牙,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把我们变成跟我们讨厌的人一样的格局了。前几天同事被另外一个以浪费办公用纸为名,在公司群里批评了她的这种行为。我那位被批评的同事爱在A4纸上写写画画,她认为A4纸比笔记本有感觉,但也是偶尔画一两张,浪费纸还谈不上。我为同事打抱不平,她却笑笑说:“要是在以前我早跟他吵一架了,但是那样除了让我们俩都很生气之外还有什么用呢?他就是想挑毛病,我又怎么能争得过他。我要是跟他吵,我不就变成跟他一样的人了么?现在我都是置之不理,他怎么说我听听而已,我不会因为这个影响心情,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做些自己开心的事情,这样他开心我也开心。记住:不要与傻瓜论长短。”那个挑毛病的同事是大家公认的没事找事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他也只是表面上的客气。想想不就是这么个道理么,大家都不傻,为何不去与他理论,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这种没必要的争论除了浪费时间就是影响心情,最重要的是不会变成与他一样的人。
现在对那句“别人怎么对你是你教他的”有了不同的理解。以前认为想让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就得对他们好,如果自己对他们爱搭不理,甚至吹毛求疵,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我们。现在看来,这种思维方式格局很低,完全被动的状态,没有一点主动权,自己的行为完全取决于别人,他们并没有做自己,完全被别人牵着走。并且,当我们参照别人行为模式的时候,我们也被拉低了层次,自己还不知情,还洋洋自得:你看,他这样对我,我也这样对他,我才不怕他呢!想起来前几天早上听罗胖的60的秒,说到关系中的矛盾,举的例子是富兰克林,对于天天写信说他坏话的人,他并没有气得跳起来大骂写信的人,而是回了一封信,向他借一本书,从此两个人冰释前嫌。罗胖说其实矛盾并不存在,只是因为了解的信息太少,不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如果勇于沟通,那么矛盾就不复存在了。并且,想让别人支持你,不是要为别人做事,而是让别人为你做事。这是因为当你提出要求的时候,对方就会发现你并不是那么想的,敌对关系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紧张,于是关系也就缓和了。富兰克林的做法不仅避免了自己成为傻瓜,同时也造就了两者最后共赢的局面。
如果你不想成为傻瓜,那么请你记得不要把时间和注意力浪费在与傻瓜论高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