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顾名思义就是愚弄人的节日,也是恶作剧的节日。
我们小时候,从没有听说过愚人节,但过愚人节是寻常事。每逢晚饭后,院子小伙伴们自发地来到操场上,男孩手上写着“女”,女孩手上写着“男”,满操场疯跑,追逐嬉闹,直到爸爸、妈妈大喝一声,方才乖乖地跟着回去。
那时男生比女生恶作剧还嗨,他们的愚人节无处不在:上课把前排女生的头发系在桌上专等老师提问,那女生站起来那一瞬间出洋相。下课了,看哪个女生胆子小,抓个小虫虫放进铅笔盒里,逮只麻雀放在书包里,专等那位女生大惊失色,哭的鼻涕眼泪一把一把的,方才心满意足。
那时教室里没有水泥地,也没有地板砖,每天扫地尘土飞扬。一天班主任老师安排八人值日,四个男生和四个女生,老师刚走,值日生就因分配不均,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画上一条三八线,才平息了“战争”。
女生把那一半扫得干干净净,看男生出去玩了,把另一半也扫干净了,就背上书包回家了。四个男生玩累了,不想扫地了,一个“坏小子”提议:不扫地了,撒泡尿吧!”真荒唐,竟然全票通过,完事大吉后,扬长而去。
第二天老师上课前没提女生,竟表扬男生了:男同学打扫得干净,还洒上了水”,那个回来拿东西的女生撞上了,汇报“上级”,男生不情愿地写检查:我错了,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如今的孩子手机,电脑作伴,爸爸、妈妈寸步不离,有绘本陪读,防骗的,恶作剧的,应有尽有,《你千万别上当》《愚人节小鱼》《图书馆的秘密》……寓教于乐,直接、间接的懂得很多防骗常识,《我变成了一只猫》《金发女孩》《奶牛的埋伏》……也懂得了恶作剧,虽然自己很开心,但给对方带来不良后果。
有一个长辈给我讲过她终生后悔的事。
在她孩子小的时候,她每天给孩子讲故事。有一天,正在讲书中主人公,是被主人从医院错抱回来的。后来孩子长大了,去认他的亲生父母……
孩子听着听着,突然抬起头,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问:“我是从哪来的?她想也没想,指着书,说,“是从医院错报回来的”“那我不是你们生的孩子吗?”“嗯。”他笑着,算作回答。其实她只是想给孩子开个玩笑,没曾想到孩子一直耿耿于怀。
尽管后来父母告诉他是妈妈生的孩子,她仍然半信半疑。从小学开始就产生逆反心里,不听父母的话,到了中学硬是逼着爸爸、妈妈做亲子鉴定。直到看到结果确定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方才罢休。早知今日,悔不该当初啊!
一句不经意的玩笑,给孩子心灵造成何等的伤害啊!愚人节最好不要“愚”到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