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寒节气,一年中最冷的那段时间没有几天就要过完了。大寒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周而复始,下一个就是立春,天气也就会慢慢暖和起来了。有心人统计,大寒节气里的气温比小寒要高一度,以前总以为大寒要冷过小寒,看来这只是字面上的想当然,实际上天气开始一天天变暖了。不过在福州也没有寒冷的感觉,15、6℃的气温,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属于温暖湿润的好天气,一条裤子一件外套就足以应付了。如果没有寒流,在南方过冬天还是很舒服的。
昨天晚上吃完阿峰大排档后,马语要我放弃酒店的早餐,他要带我吃福州人早上吃的那些东西。九点多到了安平依杰拌粉干,这是一家老店,1935年开办,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了。马语说,他来福州就喜欢在这家吃早餐,二十多年了感觉有点烦了,可是到了早餐时间,总会不由自主的走到这里,要上一碗粉干或是拌面,再加上腰片、鱿鱼,吃下去,感觉一上午的力气就充足了。
忙碌的厨房,水汽升腾。这样荡漾着市井气息的早餐,一定有着迷人的味道。
桌子上的调味料
坐定后马语去点菜,不一会儿各种吃食就摆了一桌。有拌粉干,有拌面,还有加了海鲜的汤粉。小菜有腰片,罗汉肉,海蛎仔,鱿鱼,肺头,大肠头和两碟青菜。拌粉干加了猪油和味精,吃起来香口滑爽;我喜欢拌面,和沙县小吃的拌面差不多,花生酱调的香,吃起来更有北方面条的感觉。大肠头脆口,腰片处理到没有异味口感嫩脆,很见功夫。马语怕我不吃猪肺,开始没有要,岂不知我小时候吃过很多猪肺,姥姥做的卤猪肺是我小时候补充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肉要票,每个月只有两斤,猪肺、猪肝、大肠这样的脏器不要肉票,买回来收拾好,也是非常好吃的,北京的卤煮火烧不就有猪肺吗?听我这样说,马语又加了一份猪肺,吃了几块,还真有我小时候吃猪肺的感觉。嘴里嚼着猪肺,一时间有些恍惚,眼前幻化出姥姥收拾猪肺的情景,一遍一遍的洗,一遍一遍的冲,北京冬天的水扎手的冰凉,姥姥的手指通红通红的~~真没想到,福州的早餐让我想起了姥姥,想起了几十年前院子里水龙头前姥姥干活的情境。
虽是小吃,但是味道一点也不简单。
拌面
腰片
拌粉干
猪肺
吃完早餐后在街头闲逛,在一个菜市场的尽头尝了鱼丸和鱼骨汤。按照马语的说法,马鲛鱼丸最好吃,但是制作难度大,市场上比较少见;常见的是鲨鱼鱼丸,原材料比较容易获得,制作起来也简单一些。不过我们今天吃的是鳗鱼丸。我觉得也挺好吃的,丸子比较大,口感结实。里面有肉馅,油脂多,吃起来蛮香的。
有点像汤圆了
继续逛街,光饼有点意思。光饼夹糟肉,福州小吃,一个吃下去基本就饱了,主要是那块肉很足实。光饼中间有个孔,用绳子穿起来挂在脖子上,边走边吃,戚继光斗倭寇时用作行军打仗的干粮,可夹肉也可夹菜。
中间有个孔
夹菜的光饼
三坊七巷是福州旅行必到之处,虽然福州人觉得那里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史有兴趣的朋友一定是要到这里走走的。一个《三坊七巷》 ,半部中国近代史。不大的街区,产生了太多的历史人物。
深宅大院里的花园
午餐去了华侨新村那里的宣和苑。在21号别墅的茶与器喝茶聊天兼带化食,几泡岩茶过后,有了吃饭的愿望。
吃饭在32号,利用以前华侨的住宅改造成了餐厅。马语说说体会一下福州私家菜,他认为宣和苑是个认真做菜的餐厅,环境好,菜品精致,老板nice。吃了佛跳墙,感觉和我以前吃过的不一样,马语说,正宗的佛跳墙就应该是这样,我也只能咽下了自己的疑问。真的应该是这样吗?我在厦门的国宾馆吃过专门给大人物做的佛跳墙,在北京福建大厦吃过专门给福建省领导吃的佛跳墙,怎么和我今天吃的不一样呢?我不愿以正宗与否评价菜品,但是从香口的角度来说,今天吃到的没有以往吃过的好吃。
红糟肉
红糟螺头汤,里面的蘑菇很珍贵
凉拌鱼唇
番茄土豆煮蟹
芋泥,福建最有名的甜品,百吃不厌。
传统炒糕。这个是用番薯粉炒制的甜点,香糯可口,我喜欢。
这条鱼做的好吃
这碗面女儿非常喜欢
吃美了合影留念。
下午去了首邑温泉,大寒节气泡温泉倒是应景,烫热的温泉水驱走了寒气,再做个足底,舒服啊。
晚餐和《福州晚报》 的朋友以及《一碗福州》 的评审们一起在璞月餐厅体验了福州的创意菜。见到一些类似大董的菜式,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餐厅主厨自创的“法国海胆芝士焗帝王蟹” ,芝士用的好,味道香,与蟹肉的配搭合拍,只增香不夺味。腊味煲仔饭和啫啫芥兰、啫啫黄鳝都很好味。和主厨聊天,知道他在惠食佳、新荣记做过厨师,是个有真本事的厨师,也就不奇怪菜谱上有不少啫啫的菜式了。
海胆芝士焗帝王蟹
椒盐富贵虾的个头真够大
这一天没有任何人物,睡到自然醒,吃了三顿舒服可口的饭,比我在海南休假还要爽上几分。只是这样神仙般的日子到今天就结束了,明天一天都要在忙碌状态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