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睡得很死,睁眼起床就发现已经将近10点了,可能是早晨比较安静,也可能是在家慵懒的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
起来后开始把公举昨晚发给我的word整理成帖子,并没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写得还算顺利,刚好赶上正午的饭点,悠悠达达去食堂吃了中饭后,我故意多绕了点路,开始思考,下午要做些什么(对于我这种闲不下来的人来说,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我)?思绪很乱,有些事不紧急也不那么重要想去做的动力也不算强烈,有些事必须要做比较重要但就是懒得去做因为不紧急......是否紧急、是否重要、是否有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我做事的三重(交叉)筛选标准。
没有答案,转了一圈还是回到寝室。毫无头绪和目的,为了找一只可以写字的黑笔,翻出了很多东西,最终也只找到一只红色中性笔,罢!
曾听人说过,当你没事可做的时候,按照先前给自己设定的default事件,机械地去执行系统默认的行为和动作,这样来让自己有事做,不免有些悲哀,可道理好像确实如此,很直白很现实却很有效,至少它填补了这一段的空白和迷惘。于是,我打包收拾电脑去了图书馆。
既来之则安之。每次都这样劝勉自己:来都来了,总要做一点该做的事吧!
于是我开始逼着自己看开题报告,看别人的优秀论文,看关联的参考文献。每篇文章或多或少都有另一篇文章的痕迹,概念、表达、解释、方法......无可厚非,借鉴和参考不可避免,行文相似在学术研究领域恐怕是再正常不过了吧!可我开始担忧,因为我想到了自己和身边的人,写文章喜欢大段Ctrl + C 、 V,竟有些“成果”被冠以“优秀、高分”极具讽刺意味的光环,更为甚者,还有很多人眼红于此,懊恼羡慕不已,这是真的,因为我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复制粘贴胡诹的成文总是让人有点心虚的,对没错,总得自己付出点什么吧,好的,这一片文(疆)段(土)就留着由我自己发挥补充一点“新意”。我以为,接下来的情况一般有两种:1、心中无物,罪恶感羞愧感先天缺乏,二次胡说八道;2、心中有尘封之物,在强烈的罪恶感愧疚感心虚胆小的刺激下,方能释放,释放的程度大小表现为这片文段的疆域。多数情况下我属于后者,但事实是受限于文章主题和自身阅历,大面积释放的东西对成文和逻辑并没有多大帮助,更多矫情而已。
最终,“参考借鉴+做作矫情”完成了一篇轰轰烈烈、把自己感动到哭的文章,如果知识和智慧都是这样传播开来、传承下去的,这岂不是始作俑者、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吗?结果是意料之中的面目全非,还是有误入正规的意外惊喜?我有主观情绪和表达侧重,但唯独没有答案。
明天生日,祝你过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