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是“自我意向”
首先解释下,什么叫自我意向
自我意向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一般而言,人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根据环境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
对比口吃
我们发现许多人对待自己的口吃态度是:我是一个口吃患者,我是一个讲话有口吃的人,我是正常人中的另类,我不能接受自己有口吃,有了口吃别人会笑话我等等之类的自我评价。
这就是很多人口吃病患者的自我意向
我曾今在接受很多一对一咨询的时候,跟很多口吃朋友说过,人的想法观念态度是可怕的,它比被人身上捅一刀还可怕,因为外伤加以时日很快可以修复,而一种消极的想法长期存在会影响人的情绪到人的行为,以至整个生活状态。
那些得抑郁症的人身上没有一处伤疤,但可怕的是内心的伤疤,它看不到很难直接干预治疗,如果不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持续下去,会让人状态持续萎靡萧条,精神不振,甚者轻生。
我们口吃朋友也是如此,排斥口吃,每天都因为口吃的发生持续的纠结苦恼,以至影响生活的质量,人的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说话能说好吗?长期以往强化以后,就对自身的语言发展造成了破坏性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性恐惧性心理反应和习惯性口吃。
很多正常人会问,为什么这些口吃病患者会这样看待自己,我觉得有口吃没什么大不了啊。
那下面我们根据上述介绍的自我意向来解释下口吃病患者的这种自我评价从何而来:
绝大多数的口吃病的朋友都是小时候有口吃,这种习惯带到了日后学习和工作中都未能纠正,我们可以想象下,如果一个人说十句话产生七句话口吃,周围人是否会产生异样的眼光,这些环境的刺激是否会让他产生负面的情绪,以及多数患者对口吃没有正确的认识,是否会形成对口吃消极的态度,进而抱怨口吃,埋怨自己,从而结下了口吃病纠正症,恐惧症。我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这就是他们自我观念形成的过程。
童年时期对许多事物认知不够成熟,如果家人不能正确引导,那后果是不堪设想。
所以人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根据环境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
再此,不管今天你是有口吃病还是抑郁症,请审视自己,您对待许多事情的看法评价态度正确吗?为什么自己经常一蹶不振?为什么会烦恼?需要心灵沟通吗?
如果您看完了,说明这篇文章是有价值的。
如果觉得好,记得转载,影响更多人,树立正确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