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飞,这两天也到了2017年的年底了。很多人都在写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我这边也加入一次,总感觉,好像calendar翻到了最后一页,不写点什么都对不起它😄
前两天我非常沮丧,是非常非常沮丧。我开了一篇题目叫做“28年如何塑造一个失败的人生”。听听,这题目就很是恢宏。就好像有人写书买不出去,就堂而皇之的在自己的名片下写上“滞销书作家”一样,哈哈。
但是我不是来搞笑的。我真的觉得我过去的28年很失败,尤其是我的善良和顺从,败给了现实和理性。这是让我觉得过去收获最大的经验和教训。简单来说,我过去的生活是这样的:从小就是父母老师眼中的聪明女孩,漂亮、聪明、有气质等等,是同龄人一般给我的夸赞。老师们多数觉得我脑袋很“灵光”,但就是“不努力”。我的天,为了矫正这三个字给我的印象我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总算现在看开了——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开心的创造力,哈哈。
(一)
从小到大,我经历的喜怒哀乐都和同龄小朋友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一直对未来保持着美好的憧憬,坚定的相信我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就像电视上那样,踩着个高跟鞋”噔噔噔“的穿梭于都市的摩天大楼间的光鲜亮丽的女白领一样——这就是我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哎,电视剧塑造了多少人的”梦想“啊😂。
我人生的第一次挫折是在高考的时候。那时候实在是压力太大了,所以为了让自己轻松一点,高考前请假在家休息。结果家里压力更大。。。==反正高考考的不好,但是好在选填志愿的时候我选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结果第一志愿的院校那年忽然提分了,我就落在了第二志愿——我们本地的大学。没有实现出去的愿望,是有一点点不开心啦~但是毕竟是大学啊!所以放飞自我的时刻到了!我大学那两年,过的是摇曳生姿——我自己觉得。逃课,聚餐,追星,看演唱会,恋爱,好朋友,考试等等,共同构成了我大学前两年的生活,简直是精彩纷呈!那就是高中之后应该赢来的春天啊!!!
转眼到了大三,我一如既往的玩耍,我爸妈问我想做什么,我头也不回:“创业!我要创业!!!”我爸说创业不好赚钱,我坚定的认为我是赚钱和经商的天才。整天想的就是毕业后再也不学习了!我!要!去!创!业!反正就是要工作!要去大城市!这就是那时候的我满脑子的想法。后来把我爸急坏了,一趟一趟的往学校跑,劝我继续读书,死活都要我继续读书。我虽然听不懂他的逻辑,但是他总是一副”我吃过的米比你吃过的盐都多“的姿态,让我读书。我...无奈之下,如果要读研,那我要——出国读书。我爸忧愁坏了,想了想,同意了。
我至今都记得他在车里吞云吐雾,然后点头同意的场景。并且告诉我说,国外不比国内,国外也不是天堂。如果想要出国读书,就要自己努力,反正他啥也不懂。我点点头,同意了,觉得没有问题。
然后就开始了我长达一年的申请历程。那一年的辛酸苦楚,其实比整个中考高考加起来都多。因为中考和高考是必经之路,是组织着同学们一起去做一件事情。老师会不断的指导你,同学会不断的鼓励你。你是有很多同路人的。但是走到了大学毕业之后,你的同路人会越来越少。当然,你也会认识新的人。只是在每个紧要关头,你会发现经常是自己。考研这种事,本来就是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每个人的路自己走,每个人的苦自己承受。而我,为了不难为我爸,从来不爱操心不爱学习的我,也没有选择找中介。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摸索着来。每天就休息二十分钟,看一会儿美剧,看长了都觉得心理愧疚。一开始也没有定位,托福,雅思,gmat,gre挨个考了一个遍。去新东方报班,后来觉得没效果又浪费钱,又开始自己自学。所有的ps(自我介绍),cv(简历),推荐信,成绩单等等都是我自己来的,中间还夹杂着选学校、选专业和不同的考试。我考试的地方,为了能选上机位,从本地省会到北京,跑了好几个城市。哎~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那种寒风中瑟瑟发抖去自习室学习,那种异地摸索着吃饭住宿就为了考试的忐忑,基本都非常集中在那一年。说了这么多,我想在一般的文中肯定结局都非常励志,肯定是我”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的申请上了我想要去的国家和学校,然后一路坦途,美梦成真——去上Dream school,遇到高富帅,成为白富美,当起ceo,走上人生巅峰....——等等,这剧情怎么有点耳熟?是不是每个人在畅想未来的时候都是这个台词?😂
然鹅,现实恰恰相反。我从未想过,我如此的努力,换来的转折点却是我生活的谷底。
是的,28年来,谷底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曾经小学害怕的第二天上学,中考前害怕的考不上高中,高考前害怕的考试考砸,暗恋时害怕的表白被拒等等,加起来都不足以有这一次跌的深。深的真的如同在谷底,没有希望,没有未来,寂静无声。
那一年,我最终申请上了英国的三所学校。其中一所还是我非常喜欢的大学,是的,就是leslie哥哥曾经上过的学校。因为他,我对这所学校充满了好感。但是,依然有人说这学校是”offer机”,我当时也不了解,只知道“红砖大学”啥的,感觉应该还可以。但是问题在于,大三的下半学期,我爸又一次语重心长的找我谈话,说希望我报考个研究生。他觉得毕竟申请学校希望不大,为了保底,也要考一个国内的研究生。在那个时候再报名,离考试就剩下两三个月了呀!我妈也被我爸说服了,来劝我做“保底”。(现在回想起来,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我的人生就被”保底“二字给困死到里面了。)于是,我们选择了一所偏远的学校,因为在我考试那年,是还有abc三区的划分线的,我选择了c区的一所大学,比较冷门的专业。——这样子考上的概率比较大嘛,而且反正本来是”保底“,有谁会真的放很多心思在上面。一切到这个时候位置,看起来还都是so good so nice,然后我就很好的、很努力的在做着两件事,一是申请学校,二是复习国内的考试。
我记得,当年我在考试之前,我姐姐曾经劝我,她说你要不然就不要考研了,既然想出国就不要留后路。更何况本来家里就不是特别同意你出去,不如你索性考的差一点。我一听,那哪儿行啊?!我肯定是到我手里的任务我就要完成的出色啊!这才是我的风格啊对吧?只有失误的,哪有故意考砸的?也太难看了,不行。于是,我这个完美主义者在那年收获了两个方面的”成功“——一所英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所国内211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在那个时候看来,一切都是完美的,这就是我努力的结果啊!!!
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这几年,才是我人生的巅峰——巅峰的抑郁时光。
那年,我告诉我爸申请结果,我爸只叹气不出声。后来他跟我妈商量着,毕竟英国的研究生只读一年,肯定质量不怎么好,还要花那么多钱,回来也不知道怎么样,也不知道国家认不认可学历什么的。于是,在他的强权镇压下,拍板决定,让我去上国内学校的研究生。
我当年很郁闷,明明只差一步就可以去上学了,就可以出国了,而且我那么多的时光不是白费了吗?然而我妈告诉我说,这些年我爸可能也不富裕,毕竟学费也不是个小数目,而且你要是申请个牛津剑桥,你就去上,我们肯定支持。
我...牛津剑桥是给我这样的人上的吗?
但是当年我沉默了,我确实申请不上牛津剑桥,确切来说我连申请书都没有递交过。她这么说我,我也只好觉得很羞愧。就不要花家里的钱了,于是虽然郁闷,但是还是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年华,去成全我爸的那一片不愿意。
对了,前文里一直没有提起一件事。我爸和我妈,早就离婚了。我和姐姐都跟着妈妈生活。我爸是全家最有钱的人,他非常非常有钱。但是我妈就只是拿着县城那点死工资吃饭的公务员,我肯定没想过要我妈花钱来支持我干什么。但是我曾经一直以为我爸是支持我的。我从来没想过这可能是他的”权宜之计“之类的。我甚至没有勇气去和他争吵,或者讨价还价,我觉得很难看,自己也觉得不合适。毕竟,要他来出钱供我读书,除非他愿意,否则我觉得也没有非要他出钱的那个义务。毕竟在法律上他已经不再对我负有抚养义务。我早已过了十八岁。
于是,怀着这股郁闷和沉默,我开始了在家里漫长的练字生涯。大四那年,未来已定。我那时候甚至开始怀疑,觉得人是有”命运“的,或许我就是挣扎不出”出去“这个怪圈吧。
当一切开始变得沉默而安静,我也开始变得产生了非常幻象而迷信的想法,或许人真的有命运吧,我开始找心理学和灵修方面的书来看,因为我的心口已经开始感觉到压抑,经常开始呼吸不顺畅。对于生活已经开始没有别的想法,只期待着未来进了新的大学,或许会好一点点。
然而生活并没有善待那时候没有争取再跨一脚出国门的我。非常巧的是,在我上研究生的那一年,研究生搬到新校区了!第一年!于是我们报道的地方和我们面试的美丽的处于市中心的校园一点也不一样!不再是热闹的城市,不再是美丽的绿树。而是漫天的裸露的土地和风沙,几条大道旁边的小树苗,以及孤零零的一座研究生楼。
我们的新校区,非常非常偏僻。这一点,虽然全国各地的新校区都差不多,但是我想可能没有比我们校区更偏僻的了。别的校区都在郊区,而我们的校区——在山里。我们这一帮刚刚去报道的人,都看呆了。从来没有做过那么长时间的车,走到如此荒凉的地方,然后在一座山头上看到几堵高墙。然后司机说:看,那就是你们的新校区。真是惊讶一致的”啊~~“,然后是和谐的沉默。
(二)
开学了,一切都变得更加安静。我本来以为,我大四下半年闷在家里不出去,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孤僻最沉静的时候了——因为我在展示和表达我很”落寞“和”郁闷“这件事啊。我那时候,谁叫我出去玩我都不去。“去去去,一边儿玩去,姐郁闷着呢,别打扰我高冷的沉默。”那时候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心态。
很多人啊,在遭遇不顺心的时候,都会有我这种心态。好像生活亏待了你,你郁闷一下,哭一下,诉一下苦,生活就会补偿你,给你点甜头。好像就是说“看啊,我都这么惨了,你还不对我好点。”但是呢,生活往往并不是这样对待大家的。这一点,估计也有很多人有此体会,不是吗?
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里面呢,有一个“马太效应”。大意是指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因为在马太福音里面有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我曾经在读马太效应的时候,感觉很难过。因为这样的话,那不就是生活中苦的人就更苦吗?甜的人再给它那么多甜,多不公平啊!所以心里很是忿忿不平的。但是呢,知识就是这样,它不是在于人们觉得是否忿忿不平,而是它总结和告知的是规律。虽然不知为何如此,但就是这样。
这一点在我的生活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我曾经以为我放弃留学去上研究生已经很难受了,谁知道更难受的还在后面。我的学校,我之前已经描述过了。那种偏僻和孤离无人能及。但更让人郁闷的是,这种偏远地方的学校,居然发现人很少,效率都很低,并且感觉非常的保守、闭塞。我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们的城市坏境有关,但是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所有人都只想歇着,没什么大志向——别误会,我觉得这样也很好,只是跟我们北方城市的感觉很不一样。我过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一这么慢下来,还真的是不习惯。也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沉默和安静,去消化我的痛苦了。😂
在我们班里,他们听说我原来的学校,都觉得很纳闷,那你为啥要来这儿上研究生。。。人人都觉得我傻缺,后来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挺莫名其妙的。我的同学,有高二数学还考30多分的,有大批四六级考试还没过的——我就纳了个闷,你们四级都考不过,是怎么考上研究生考试的??(后来才听说有地方保护主义,我恍然大明白)我在我们院,就我这雅思6.5的水平,已经可以笑傲一个院的口语了。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多么开心。因为我知道我的水平很差,在这里,反而没有了进步的动力和奔头。感觉安静而无任何动力的生活遥遥无期。于是,在郁闷沉寂了一年半之后,我开始换宿舍。换了宿舍之后交了新朋友,总算是开心一点。但是我们也不学习,就是天天出去吃吃门口的小摊,然后回来一起看电视剧。研究生那两年,追了无数的美剧、英剧、港剧,真是追剧的两年。
总算快到毕业年了!!我精神为之一振!想到毕业之后就可以工作了!我就开始高兴!
虽然已经比同龄的朋友们晚入职场,或者学历不那么有竞争优势,和技能上毫无进步,但是还是对生活开始觉得振奋起来了。毕竟可以开始不一样了,换谁都会觉得有点开心。
而最最好的是,那一年,学校为了方便我们找工作,将我们搬回了老校区。我们重回市中心啦!!终于有商场、人群、潮流、店铺、小吃、电影院啦!我们终于出门可以看电影,过马路可以看到无数的车辆川流其中了!!!你们不能理解,说出来换几年前的我也不信,那种”城市的脉搏“的感觉让人如此兴奋而血脉膨胀。我就站在天桥上,看下面来来往往的车辆,在霓虹灯里穿梭,都觉得兴奋和高兴。我知道我处在城市的中心,接触的信息都是一流的!而不再是闭塞的感觉,好像被整个世界遗忘了一样。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超级开心,忙忙碌碌的开始准备新一轮的生命历程。这时,我生命中的那位”主角“——我爸,又一次登场了。他为了让我顺利毕业,来请我的导师吃饭。我导师跟他谈起来,觉得我的性格和聪明,都很适合去国外读一下书。不要再呆在国内了,去国外哪怕读个mba也是好的,回来之后真的会整个人都不一样。我爸被说动了——你看,就是这么可笑,我曾经那么努力他都看不到,听”权威“一说他才开始动心。
于是某一天,我爸打电话给我,问我愿不愿意出国读书。我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了,尽管那是我三年前的梦想,尽管我觉得离我已经很遥远了。但是想到还可以出去一下,我还是觉得曾经的血脉有开始膨胀了。我点头说愿意,我爸说那你准备一下吧。读什么你自己看着办。
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关键点,在当时,你都看不到会走向何方。直至过后,才会发现它可能会带领你走向另一个谷底。
于是,本来和同学一起兴致勃勃准备国考的我放弃了,最后其实离面试线只差了几分,尽管我报名的都是当时全国最热门的专业。但是当时我不后悔,我觉得人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太浪费了,太可惜了。我一定要这么去做。——这个论调听着很熟悉对不对?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的目的,很多畅销书作者在鼓励他人的时候都只是说说而已,真的去追求”喜欢“和追逐”梦想“,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面临的结果,以及生活中面临抉择时所需要的智慧,却可能让同样一件事情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和走向。
我开始准备出国读博士,这是爸妈给我定的方向。既然在国内读过硕士了,出国当然是读博士,听起来不是理所当然的么?一开始,我没想太多,先从准备考试开始——注意点1、考试只是资格考试,而我们惯常的中国习惯是考试最重要,成绩大于天。但是在国外并不完全是这样。你曾经为了考试而撇除的自己的一切兴趣爱好、活动、工作体验等等,在中国的很多大学看来,可能是你“专心学习”“专注做学术”的结果,但是在国外看来,就是你的人生背景板一片空白。你的人生,除了学习,什么也没有。难道不是吗?其实仔细想想,我也觉得是。
于是研三的下半年,我就专注复习考试了呗,想着等到九月份找个中介一申请就好了。哦对,中间还有毕业论文答辩之类的事情。但是那时候对我来说都不算事儿,我一心都在申请上。好在毕业论文顺利通过,还拿到了优秀。(不是炫耀,我在某些方面上确实有点”天赋“,但是这篇文章就是总结,让大家看看,稍微有点”聪明“和”天赋“的人,是怎样过上失败的人生的。)后来我忙忙碌碌跑来跑去,在毕业的时候,总算是手拿托福成绩单,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等毕业了。在当时看来,毕业照还是笑的很灿烂的。觉得总算等来一个还不错的结果,和还算是光明的未来。
然后,真正的挑战来了~ 毕业之后,闲赋在家。我只是考了托福,还没有考gre,于是在九月份之前考完gre就成了我新的目标。我一心想的是,先考完,再找中介,根本就没想过顺序这个事儿。😂 所以说朋友们,顺序是多么重要啊~顺序对了,事半功倍;顺序不对,事倍功半啊😂
当时我爸给我下了一条禁令,说“我只给你一年尝试的时间,不行的话明年就回去读博去。”我当时没多想,只想好好干。后来在准备gre的考试过程中,和我远在美国读书的好朋友联系。她跟我说,不行啊妹子,你现在就要开始申请啦!你光有成绩不行,9月份就要开始申请啦,而且一般来说圣诞节前就要申请完毕。这和你硕士的时候不一样,不是往学校的页面上一递交就行了,这还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多人提前半年到一年就开始练习了!我一听,傻了。这不代表着我有成绩也白搭?现在我连导师是谁都还没有看!当任务一重,自己就开始慌乱,再加上还要复习,内心越来越没谱。最后考试也挺影响发挥的,就考了310分左右(新gre分数)。一看觉得不行,还是需要再考一次啊。就算是定在11月,这也很不靠谱啊,影响发挥也影响申请啊~于是硬着头皮开始找中介去了。所以说同志们,注意知识点2:做事情顺序很重要,不知道如何做的就先咨询专业人士。或者自己搜索免费资讯,其实现在网上有很多分享,不过你挑选起来也比较费时间。另外就是——其实很多时候,咨询都是免费哒。
找中介,中介才告诉我,“其实博士申请呢,最重要的不是考试成绩——当然,成绩也重要。最重要的是呢,你写的research proposal(研究计划)。。。决定选什么项目,什么选向,什么导师的研究方向。。还有啊,你本科硕士拿过国家基金吗?发过多少c刊呀?有多少篇论文呀?”
。。。。。。。。
于是,在我又一次的很努力下,我终于发现,博士申请,比硕士申请难的太多了啊啊啊啊啊!这不是再让你做一次硕士申请!这是完全高了一个难度和level的啊啊啊啊啊!!
我又不可能回到过去,让她再努力起来,多去发一点论文,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方向...
于是我,悲剧的到2月份还没有定好题目。中介基本上也放弃我了,让我申请硕士,或者第二年的博士。硕士,没问题,我还能转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其实我很心动。问我爸妈,他们斩钉截铁的回答:不行!为什么花了三年读硕士,出去还要读硕士??!
我心想,这三年也是你们逼我上的啊,又不是我自己要上的。
我一直想转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结果发现比本科的时候更难。你读了不相关的专业三年,要么就从头开始,从硕士开始读,要么就申请个跟你相关的,你找一个和你完全不相关的专业,怎么可能嘛!所以...我在纠结想要去个喜欢的专业,还是继续悲痛的去学这个专业上...很快,就到了五月。按理来说,这时候准备很好的自己,可以准备着申请第二年的博士了。但是这时候我爸又发话了:不行!你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是考国内博士的时间!快点,9月份就开始报名了!我。。。。
欲哭无泪啊!!!!!
好了,这大概就是我前面26年的历程。后面的想也不用想,又是原地转圈。考了几个学校,都因为没有本学校“保底”。(我恨死这个词了,扼杀了我多少可能性!)于是,在脱离了这个山区两年后,又回到了这个山区读博士。
然后,很快,我到了28岁。
明年,我就29了。这七年的兜兜转转,我想要告一段落了。
写下这些,不为别的,为了前两天崩溃的大哭,也为了前几年那郁闷的我;为了能讲出来,让自己放下;更为了能让有机会看到的人,学到一点失败人生的经验,从而知道如何去避免它。
(三)
查理芒格有一句话:如果我早些知道哪里有陷阱就好了,我就可以去绕过它。(大意)
这里,就是告诉你,看似“平坦”又“平淡”的生活中,到底那里有“陷阱”。这些陷阱,可能当时觉得没什么,但是后来,再绕回来你原先的“正确”的道路上,其实很难。
1、关键点。人生是有几个关键点的,而这在过去我是不相信的。我既不相信,也看不到。我一直以为“天道酬勤”,酬的是每一天的辛勤劳动。其实我很爱学习,基本上每一天都有一点努力。但如果说有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所谓劳逸结合,就是找准关键点努力即可。
这一点,和投资的内容很像。投资,讲求的是前期的累积让人“看得准”,然后抓住那几个关键的时机,快、准、狠,下重注,然后投进去之后,不要动,平时就按兵不动即可,然后坐享收益。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很闲,但是却总是能让人生有很好的拐角点。
很简单,其实平时可以稍微放的轻松一点。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就好了,大概需要哪几个很重要的时机,然后在那几个时机上,每一步踏的好,就能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平时都是你“收益”的时刻,坐享其成的放松就好了。
做个简单的对比,我有一个好朋友,特别懒,比我懒得多。高考,考的比我还差,然后进了个本地的二流院校。平时呢,依然懒散。考研那年,立志早。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辛辛苦苦的准备,上了个211大学的研究生。上去之后,依然懒。整整懒了一年。决定考博。因为她觉得,没有什么工作会要自己了,她就要在学校里混下去。好,研二就开始考,试水。当然没考上。研三继续考,考上了一所985大学的博士。人生又上了一个台阶。好么,进了博士继续懒,懒了两年。然后后两年发力,混到毕业。进了一个985高校。现在,彻底懒了下来。每天都是3点睡12点起,除了讲课就是吃喝睡。其实她的人生才真正叫逆袭。
过去我很不服气,我觉得她没比我勤快比我有才华啊~ 我学习的时候她在歇着,我报各种才艺的时候她在歇着,我出去玩的时候她在歇着。就是整体就是爱歇着。她告诉我,她那么勤快的复习,就是为了进去之后继续懒,继续歇着。她辛苦的时间,总结起来,还是比我要短。但是比我过得好得多。
为什么,关键点啊同学们!
关键点走对了,后面的几年都很顺。关键点一脚踩偏,后来再想纠回正途,抱歉,不是不可能,只是你付出的努力一点不比高考的时候少。因为有一个东西,叫做——环境。
2、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是第二点。
有句老话曾经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是在我看来,比较好的晋升渠道应该是,“宁做凤尾,不做鸡头。”你站在凤凰旁边,不知道潜移默化的学了多少知识、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和氛围,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当你真的去一群凤尾之下的人群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现你有多优秀。也就是说,哪怕你的目标就是当鸡头,最好的途径,依然是先去凤尾里面呆着。
3、努力不能决定一切。
回想我过去的几年,尤其是关键点时期,不可谓不努力。但是还是失败,每次都失败,一次比一次更惨。为什么。ps:或许有的人觉得读到博士也挺好的。nonono。我们行内有句话叫做“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如说我们是北大的。能本科上北大的绝对是优秀人才。如果研究生还在北大,可能就是一般优秀的人才,如果博士还在北大。。。不好意思,你肯定是北大当中不太优秀的人才。——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因为本科是通过高考上来的,全国在挤独木桥,能上个不错的学校的确实是学习能力肯定很强。而研究生时期呢,就有很多人不再读书了。换句话说,你的竞争对手最起码少了一半。另外,好学校的机会很多,比较顶尖的都保送出国了,再来读硕士的要么是原来本科生中比较中等成绩的,要么就是不如他们的学校考上来的。再到博士亦然。也就是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你一直呆在一个学校的话,其实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我每一次的努力都没有让我上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反倒是在周围朋友不断进步、或工作、或进入成家生子人生新阶段的时候,我还在原地踏步——其实就是退步了喂~ 这不是失败是什么。。。最失败的,还是自己既不喜欢目前的专业,又没有其他技能,又觉得未来自己年纪更大了,一切更加充满担忧。而且这种担忧不止限于女生,男生亦然。整个博士圈的氛围里,其实都有点压抑的调调。
好,说回来。努力其实不能决定一切。
不如这么理解,其实这个社会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轨道(routine)的。如果你是想在某条routine的轨道上面走,那么其实每一步的“关键点”其实很重要。而日常的,每一天的努力,肯定没有那些在某些关键点上走对的人更受益。尽管每一天的努力可能对“修身养性”更有帮助吧。而这个社会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充满了routine。所以,再次回到了我之前讲的——关键点上。如何走好关键点,自己体会。我大概有三条建议:
1、早早的确定好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和工作。及早的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想要什么。
不要小看这一点,只要你比同龄人能够更早的确定这一点,你一定比他们走的顺利的多。并且一时的成败不算什么,十年之内,还是有目标的、早早确定目标的人走的更好。因为他们可以早做准备,并且知道每一步的关键之处在哪里,如此方可走好每一步的”关键点“。
2、运用投资的理念,学会有的放矢的努力。
很少有人认识到,人的精力、时间也是一种投资。而这种投资可以说是人生最宝贵的投资。所以,分散的放到各个篮子里,不是不好。只是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更重要的,还是了解自己,然后将有限的资源放在非常值得并且具有天赋优势的方面上去。
3、不同的渴望,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方式。
像我刚刚讲的routine和关键点这个呢,在某一些职业里其实没有那么”明显“。——虽然在外人看来也挺明显的。
比如,商业,比如,文化行业。
举例来说,在商业里转型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就算很难,学个三年左右也能八九不离十。你做不成大的,可以做小的啊~对吧?但是在学术的道路上,你确定的方向,想发生更改,还是有点难度的。”之前没有经验“成了你永恒的绊脚石。很少有人想到,经验这种东西,就是做了才有啊!动不动用人公司就要经验经验,那你和要一个空中楼阁有什么区别?——hi我要那个阁楼,我只要第二层,不要下面的——excuse me?
但是有很多用人单位,就是如此”脑残“。why?因为人家不稀罕培养啊~他们只想要捡现成的,自己培养好自己的。所以在工作领域,有时候你还是要有个规划,然后去积累所谓的”经验“。
但是同样不太一样的还有文化和艺术领域。虽然说这个领域也很看重你的学历和经验,但是它毕竟还是对待“无经验者”最有宽容态度的领域之一了,哦或许根本就没有之一。
很多艺术院校,不限你之前学的专业的,只要你给作品集就好了。像麻省理工院校,建筑类专业专门分两个班,一班全都是之前学过建筑的,一班全都是没经验的。他们就是如此欢迎不同的类型。
在院校里条件算是比较宽容之外,在院校之外也一样。一般来说,只要你有才华,有天赋,哪里都可以去。是这样的,很多人不觉得音乐、绘画等非得怎么样才能做,只要你想做,就可以开始。至于好坏,本来就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他们不是受到某个机构评定的好坏,而是所有的观众。无论有多少人讨厌他们,都有人喜欢他们。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神奇到足以让这些文艺人士感受到一些自由和温暖。
包括努力。虽然天赋在这个领域很重要,但是那种绵长的、持久的努力,在这个领域其实反而能够显示出一种惊人的实力来。
虽然很多人只记得某个作家的某本书,某个画家的某幅画,某个书法家的某个帖,但是他们其实是每天不缀的在笔耕,在画画,在写字。这种悠长的持久的努力,在这个领域,终于能够得到精神和物质,内在和外在的双重认可。我非常欣慰。每次看到美丽的文学和艺术家们,都觉得世界好美好。
============================================================
好啦~ 今天的总结先写到这里吧~这篇文章好像已经很长了,明天再想到什么,另写😄
总之,我们都要走向新生活的。看到过去的失误,才能够更加发现未来应走和可以走的方向。这三天的总结,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放下旧的过去。然后,开启新的未来。
同时,享受美好的现在。😊
May your day be filled with blessings.😊 good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