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完整课程请移步 互联网 Java 全栈工程师
本节视频
为什么需要前后分离
后端为主的 MVC 时代
为了降低开发的复杂度,以后端为出发点,比如:Struts、SpringMVC 等框架的使用,就是后端的 MVC 时代;可以参考 【什么是 MVC 模式】
以 SpringMVC
流程为例:
- 发起请求到前端控制器(
DispatcherServlet
) - 前端控制器请求
HandlerMapping
查找Handler
,可以根据xml
配置、注解进行查找 - 处理器映射器
HandlerMapping
向前端控制器返回Handler
- 前端控制器调用处理器适配器去执行
Handler
- 处理器适配器去执行
Handler
-
Handler
执行完成给适配器返回ModelAndView
- 处理器适配器向前端控制器返回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是SpringMVC
框架的一个底层对象,包括Model
和View
- 前端控制器请求视图解析器去进行视图解析,根据逻辑视图名解析成真正的视图(
JSP
) - 视图解析器向前端控制器返回
View
- 前端控制器进行视图渲染,视图渲染将模型数据(在
ModelAndView
对象中)填充到request
域 - 前端控制器向用户响应结果
优点
MVC 是一个非常好的协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代码的耦合度,从架构上能够让开发者明白代码应该写在哪里。为了让 View 更纯粹,还可以使用 Thymeleaf、Freemarker 等模板引擎,使模板里无法写入 Java 代码,让前后端分工更加清晰。
缺点
- 前端开发重度依赖开发环境,开发效率低,这种架构下,前后端协作有两种模式:
- 第一种是前端写 DEMO,写好后,让后端去套模板。好处是 DEMO 可以本地开发,很高效。不足是还需要后端套模板,有可能套错,套完后还需要前端确定,来回沟通调整的成本比较大;
- 另一种协作模式是前端负责浏览器端的所有开发和服务器端的 View 层模板开发。好处是 UI 相关的代码都是前端去写就好,后端不用太关注,不足就是前端开发重度绑定后端环境,环境成为影响前端开发效率的重要因素。
- 前后端职责纠缠不清:模板引擎功能强大,依旧可以通过拿到的上下文变量来实现各种业务逻辑。这样,只要前端弱势一点,往往就会被后端要求在模板层写出不少业务代码。还有一个很大的灰色地带是
Controller
,页面路由等功能本应该是前端最关注的,但却是由后端来实现。Controller
本身与Model
往往也会纠缠不清,看了让人咬牙的业务代码经常会出现在Controller
层。这些问题不能全归结于程序员的素养,否则 JSP 就够了。 - 对前端发挥的局限性:性能优化如果只在前端做空间非常有限,于是我们经常需要后端合作,但由于后端框架限制,我们很难使用 【Comet】、【BigPipe】 等技术方案来优化性能。
注:在这期间(2005 年以前),包括早期的 JSP
、PHP
可以称之为 Web 1.0
时代。在这里想说一句,如果你是一名 Java 初学者,请你不要再把一些陈旧的技术当回事了,比如 JSP
,因为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什么都在变(引用扎克伯格的一句话: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当我们 千锋教育
机构去给大学做实训时,有些同学会认为我们没有讲什么 干货
,其实不然,只能说是你认知里的干货对于市场来说早就过时了而已。
什么是前后分离
基于 AJAX 带来的 SPA 时代
时间回到 2005 年 AJAX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老技术新用法) 被正式提出并开始使用 CDN
作为静态资源存储,于是出现了 JavaScript 王者归来(在这之前 JS 都是用来在网页上贴狗皮膏药广告的)的 SPA(Single Page Application)单页面应用时代。
优点
这种模式下,前后端的分工非常清晰,前后端的关键协作点是 AJAX
接口。看起来是如此美妙,但回过头来看看的话,这与 JSP 时代区别不大。复杂度从服务端的 JSP 里移到了浏览器的 JavaScript,浏览器端变得很复杂。类似 Spring MVC,这个时代开始出现浏览器端的分层架构:
缺点
-
前后端接口的约定: 如果后端的接口一塌糊涂,如果后端的业务模型不够稳定,那么前端开发会很痛苦;不少团队也有类似尝试,通过接口规则、接口平台等方式来做。有了和后端一起沉淀的
接口规则
,还可以用来模拟数据,使得前后端可以在约定接口后实现高效并行开发。 - 前端开发的复杂度控制: SPA 应用大多以功能交互型为主,JavaScript 代码过十万行很正常。大量 JS 代码的组织,与 View 层的绑定等,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前端为主的 MV* 时代
此处的 MV* 模式如下:
- MVC(同步通信为主):Model、View、Controller
- MVP(异步通信为主):Model、View、Presenter
- MVVM(异步通信为主):Model、View、ViewModel
为了降低前端开发复杂度,涌现了大量的前端框架,比如:AngularJS
、React
、Vue.js
、EmberJS
等,这些框架总的原则是先按类型分层,比如 Templates、Controllers、Models,然后再在层内做切分,如下图:
优点
- 前后端职责很清晰: 前端工作在浏览器端,后端工作在服务端。清晰的分工,可以让开发并行,测试数据的模拟不难,前端可以本地开发。后端则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处理,输出 RESTful(可以参考 【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 API】)等接口。
- 前端开发的复杂度可控: 前端代码很重,但合理的分层,让前端代码能各司其职。这一块蛮有意思的,简单如模板特性的选择,就有很多很多讲究。并非越强大越好,限制什么,留下哪些自由,代码应该如何组织,所有这一切设计,得花一本书的厚度去说明。
- 部署相对独立: 可以快速改进产品体验
缺点
- 代码不能复用。比如后端依旧需要对数据做各种校验,校验逻辑无法复用浏览器端的代码。如果可以复用,那么后端的数据校验可以相对简单化。
- 全异步,对 SEO 不利。往往还需要服务端做同步渲染的降级方案。
- 性能并非最佳,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
- SPA 不能满足所有需求,依旧存在大量多页面应用。URL Design 需要后端配合,前端无法完全掌控。
NodeJS 带来的全栈时代
前端为主的 MV* 模式解决了很多很多问题,但如上所述,依旧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随着 NodeJS 的兴起,JavaScript 开始有能力运行在服务端。这意味着可以有一种新的研发模式:
在这种研发模式下,前后端的职责很清晰。对前端来说,两个 UI 层各司其职:
- Front-end UI layer 处理浏览器层的展现逻辑。通过 CSS 渲染样式,通过 JavaScript 添加交互功能,HTML 的生成也可以放在这层,具体看应用场景。
- Back-end UI layer 处理路由、模板、数据获取、Cookie 等。通过路由,前端终于可以自主把控 URL Design,这样无论是单页面应用还是多页面应用,前端都可以自由调控。后端也终于可以摆脱对展现的强关注,转而可以专心于业务逻辑层的开发。
通过 Node,Web Server 层也是 JavaScript 代码,这意味着部分代码可前后复用,需要 SEO 的场景可以在服务端同步渲染,由于异步请求太多导致的性能问题也可以通过服务端来缓解。前一种模式的不足,通过这种模式几乎都能完美解决掉。
与 JSP 模式相比,全栈模式看起来是一种回归,也的确是一种向原始开发模式的回归,不过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回归。
基于 NodeJS 的全栈模式,依旧面临很多挑战:
- 需要前端对服务端编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比如 TCP/IP 等网络知识的掌握。
- NodeJS 层与 Java 层的高效通信。NodeJS 模式下,都在服务器端,RESTful HTTP 通信未必高效,通过 SOAP 等方式通信更高效。一切需要在验证中前行。
- 对部署、运维层面的熟练了解,需要更多知识点和实操经验。
- 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过渡。这可能是最大最大的阻力。
注: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总在课堂上说:“前端想学后台很难,而我们后端程序员学任何东西都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后端程序员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全栈!So Easy!╮( ̄▽ ̄)╭!
总结
综上所述,模式也好,技术也罢,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前后分离的开发思想主要是基于 SoC
(关注度分离原则),上面种种模式,都是让前后端的职责更清晰,分工更合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