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推荐学习的是丰子恺《过年》腊月二十三送灶君菩萨的片断。说实话,对初学写作的人,更喜欢那些清风奇骨、篇章结构谋划引人入胜、词藻华丽的文章。所以,从某种角度看,丰子恺的《过年》太过朴实清淡,俨然不是已被 “大鱼大肉”灌的“肠满脑肥”人的“菜”!
但内心又充满好奇,毕竟丰子恺的名衔太多,名气又实在太大,这篇文章又如此流传胜广,于是找来整篇文章,仔细研读,似乎隐隐发现它独特的美。
一、《过年》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布局非常简洁,采取最简单的时间顺序叙事方法。从过年气氛开始浓重的阴历十二月十五一直写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2、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作者并不是根据时间顺序简单的陈述每一天如何过年,而是浓墨重彩的描写了腊月二十三送灶君菩萨和二十七夜过年这两个日子。
3、语言朴实、真情实感。从《过年》中我们看不出它使用了什么技巧,但里面的真挚深厚的思想感情却远远胜过语言浮华而内容乏味的文章。 就像巴金说过:写作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这是人生练达的境界,比词句华丽的文字更具魅力。丰子恺显然已达到这个境界,他的文正如他脍炙人口的画,虽是寥寥几笔,但也能勾画出一个意境。
他温柔悲悯的心发散到他的平易的文字之中,总是有着打动心灵的力量。如我最喜欢的《人生如四季》: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二、《过年》,热闹后的忧伤
1、《过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母亲善良贤慧,会在大有讲究的商店年酒席上将鸡头对着空位,因鸡头向着谁,谁要被免职;自家里的年夜供桌最为体面,母亲总会妥善悉心的安排好繁锁的过年准备,招待拜年的客人,一个传统家庭妇女心灵手巧、贤慧能干的生动形象突现出来。 父亲在中国传统家庭的绝对地位,也在文章中体现,送灶君的仪式由父亲穿着大礼服恭敬完成;因父亲喜欢吃素,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
而小小年龄的丰子恺也体会到父亲因科举废止,蜗居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的自我消遣和落寞;体会到父亲去世后,母亲让他穿着父亲一样的礼服去拜年,希望他将来也能中个举人,重振家业的苦心。
而如今,既使是在至亲的一家人中。也会有儿女不像儿女,丈夫不像丈夫,父亲不向父亲,父母得不到儿女的孝敬,妻子得不到丈夫的关怀,体贴,孩子得不到父亲的陪伴的现象。社会确实很进步,人却变得越来越可怜,越来越孤独,因为谁也不会在意谁,谁也不会管谁,谁也不用关怀谁,陪伴他的只有手机和网络,才会出现卖掉儿女买一只宠物猫、父亲为了阻止女儿买手机而被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恶语相向等惊世骇俗的丑闻,这是社会的病态,更是现代人的悲哀。
2、《过年》也体现出传统的家族、邻里和睦的关系。家族里的三家人共用厅屋,同时祭起年菩萨,屋子里灯火辉煌,气象好不繁华!即使邻里欠债,大年初一讨债也是禁忌,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酒,酬谢往来,也很热闹,情感纽带联结很深。
传统的年味十足,让今天的年味相形见拙。年味的逐渐变薄、变质、消失,让今天的我们充满淡淡的遗撼、忧伤,俨然我们已遗失了老祖宗留下的最宝贵的传统财产。人们情感最深处的年味已渐渐丧失,现代科技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善良变得稀有,纯洁变成可耻,同情心变成愚蠢,人与人之间不会相互体谅,人与人之间关系愈加淡漠,既使是同一个家族有着血脉亲情的亲人,也存在相见不知此人是谁的尴尬;既使曾经的至亲朋友,面对经济利益时照样锱铢必较,不懂留有余地的血淋淋相互伤害。
读丰子恺的《过年》,看他充满温情的儿童漫画,引人深思和惭愧,让我们保持亲情、友情最真实的“年味”,正如丰先生所说,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让我们保持属于中华民族传统而独特的年味,因为那是我们灵魂最深处的踏实和满足,那是我们永恒的根。愿我们在过年的热闹后,再也没有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