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SI七层网络模型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首先来看看OSI的七层模型:
2.TCP/IP 参考模型
TCP/IP是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的简称。早期的TCP/IP模型是一个四层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借鉴OSI七层参考模型,将网络接口层划分为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形成五层结构。
3. 传输层
传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的进程到进程通信的协议。TCP提供全双工服务,即数据可在同一时间双向传播。TCP将若干个字节构成一个分组,此分组称为报文段(Segment)。提供了一种端到端的连接。 传输层的协议主要是TCP ,TCP(Transimision Control Protocal)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传输效率低。
4. TCP格式
- 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计算机通过端口号识别访问哪个服务,比如http服务或ftp服务,发送方端口号是进行随机端口,目标端口号决定了接收方哪个程序来接收
- 32位序列号 TCP用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标记,以便在到达目的地后重新重装,假设当前的序列号为 s,发送数据长度为 l,则下次发送数据时的序列号为 s + l。在建立连接时通常由计算机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序列号的初始值
- 确认应答号 它等于下一次应该接收到的数据的序列号。假设发送端的序列号为 s,发送数据的长度为 l,那么接收端返回的确认应答号也是 s + l。发送端接收到这个确认应答后,可以认为这个位置以前所有的数据都已被正常接收。
- 首部长度:TCP 首部的长度,单位为 4 字节。如果没有可选字段,那么这里的值就是 5。表示 TCP 首部的长度为 20 字节。
- 控制位 TCP的连接、传输和断开都受这六个控制位的指挥
- PSH(push急迫位) 缓存区将满,立刻传输速度
- RST(reset重置位) 连接断了重新连接
- URG(urgent紧急位) 紧急信号
- ACK(acknowledgement 确认)为1表示确认号
- 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同步序号位 TCP建立连接时要将这个值设为1
- FIN发送端完成位,提出断开连接的一方把FIN置为1表示要断开连接
- 窗口值 说明本地可接收数据段的数目,这个值的大小是可变的。当网络通畅时将这个窗口值变大加快传输速度,当网络不稳定时减少这个值可以保证网络数据的可靠传输。它是来在TCP传输中进行流量控制的
- 窗口大小:用于表示从应答号开始能够接受多少个 8 位字节。如果窗口大小为 0,可以发送窗口探测。
- 效验和: 用来做差错控制,TCP校验和的计算包括TCP首部、数据和其它填充字节。在发送TCP数据段时,由发送端计算校验和,当到达目的地时又进行一次检验和计算。如果两次校验 和一致说明数据是正确的,否则 将认为数据被破坏,接收端将丢弃该数据
- 紧急指针:尽在 URG(urgent紧急) 控制位为 1 时有效。表示紧急数据的末尾在 TCP 数据部分中的位置。通常在暂时中断通信时使用(比如输入 Ctrl + C)。
5. 三次握手
TCP是面向连接的,无论哪一方向另一方发送数据之前,都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连接。在TCP/IP协议中,TCP 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进行初始化的。三次握手的目的是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 并交换 TCP窗口大小信息。
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将主动发起请求的172.16.17.94:8080 主机称为客户端,将返回数据的主机172.16.17.94:8080称为服务器,以下也是。
第一次握手: 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发送SYN报文,将seq设置为0。然后,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
第二次握手: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需要对这个SYN报文段进行确认,发送ACK报文,将ack设置为1。同时,自己还要发送SYN请求信息,将seq为0。服务器端将上述所有信息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ACK和SYN报文后,进行确认,然后将ack设置为1,seq设置为1,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TCP三次握手。
6. 数据传输
客户端先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该数据报是长度为159的数据。
服务器收到报文后, 也向客户端发送了一个数据进行确认(ACK),并且返回客户端要请求的数据,数据的长度为111,将seq设置为1,ack设置为160(1 + 159)。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后进行确认(ACK),将seq设置为160, ack设置为112(1 + 111)。
7. 四次挥手
-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FIN报文段,将设置seq为160和ack为112,;此时,客户端进入 FIN_WAIT_1状态,这表示客户端没有数据要发送服务器了,请求关闭连接;
-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收到了客户端发送的FIN报文段,向客户端回一个ACK报文段,ack设置为1,seq设置为112;服务器进入了CLOSE_WAIT状态,客户端收到服务器返回的ACK报文后,进入FIN_WAIT_2状态;
-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会观察自己是否还有数据没有发送给客户端,如果有,先把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再发送FIN报文;如果没有,那么服务器直接发送FIN报文给客户端。请求关闭连接,同时服务器进入LAST_ACK状态;
-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FIN报文段,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段,将seq设置为161,将ack设置为113,然后客户端进入TIME_WAIT状态;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客户端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客户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注意:在握手和挥手时确认号应该是对方序列号加1,传输数据时则是对方序列号加上对方携带应用层数据的长度。
8. 问题
- 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 确保双方收发都是正常的
- 为什么需要四次挥手? 双方数据发送完毕,都认为可以断开
- 为什么需要等待? A向B发的
FIN
可能丢失 - 为什么握手是三次,但挥手却是四次? 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