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闲暇,在图书馆二楼综合书库找到标签为Z的一系列关于北大讲座的书籍。在为着一些莫名的问题彷徨之际,去阅读一些这样的文字,也可以让心儿静下来。吸收一些精华的东西。可以说,讲座是大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我也只能在书本中去聆听那些大师门的教诲,去阅读文字上面所应该附会的昂扬斗志和慷慨激扬。但总算有幸接触到这样的文字。让人沉浸在政治,历史,文学等一些人文科学里面。当然,也能碰触到社会文化前沿的问题。
正如书中所说“讲座是北大最别致的一道校园风景。讲座,如果在大学里消失,校园文化便会成为戈壁上的涓涓细流,虽澄澈,但孱弱且短暂。”不想说什么是法律人的思维,也不想说什么叫法律行为。欣赏完梁老的一篇激扬文字《我爱我校——读百年历史,扬北大精神》,我就感慨颇深,却无奈笔头不行。不敢在此卖弄评论。想想于丹现象,“讲完《论语》,又讲《庄子》......于丹红透了全国,超过了当初品三国的易中天。他深入浅出的讲了身边的许多的故事,一时间,从电视报纸到网络,于丹迅速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就在这中现象中,不乏有水平不一的评论这,大到资深学者教授,小到当代大学生等普通公民,都对此发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总有一种人属于“用名人的肩膀来垫脚”实在是恐怖!所以,我不评论。我只是在属于我自己的天地里敲打自己内心的一种声音。不至于让心志从此颓废,无所事事而已,如此而已。
“讲堂上智慧的闪光不应只局限于校园,而应该走出去,给所有爱智慧的人以聆听大师教诲的机会,去亲身体会细流是如何变成汹涌的波涛奔腾至海的”正是由于这些走出来的大家,我才得以清楚洛夫是如何教导我们去感受诗歌的美丽。我才更加清楚楚人的文化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不来的一些精华东西。特别是洛夫以分析自己的作品——八首诗作来解析诗歌的美的。这种自己剖析自己的做法总会给人一种现身说法的感觉,倍感亲切。漫步文学之后,总还能碰到一些传媒经济的大作,不至于让人感到枯燥无味。在这里,我还欣赏到了大主持人蔡康永的讲座《自由的精神与流浪的探寻》,清新感觉顿上眉头:同时《颠覆电视》又从一个全新的一面 介绍了这个家喻户晓的“东西”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些涉及健康,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讲座。。这些演讲内容涉及生活感悟、社会热点、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话题。内容丰富、饱满,极具内涵,是我们丰富心灵,提升修养的必看文章。”